李志真
- 作品数:64 被引量:484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油茶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建立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以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嫩叶及种仁为材料,对影响其cDNA-AFLP反应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优化分析,筛选出适合油茶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分别用EASYspin Plus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和Trizol法能成功获得高质量的油茶嫩叶和种仁总RNA;从总RNA中分离的mRNA经合成双链cDN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MseⅠ在37℃下5 h内酶切完全,经5 U T4连接酶16℃连接的产物稀释10倍后可直接用于预扩增;在20μL选择性扩增体系中,以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为模版、dNTP(10 mmol/L)1.5μL、引物(10μmol/L)1.0μL、Taq酶用量1.25 U时的扩增效果较好。利用优化体系成功筛选出61对可以获得带型丰富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差异片段回收及PCR检测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DNA-AFLP分析体系适用于油茶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研究。
- 谢一青黄勇卓仁英李志真姚小华
- 关键词:油茶引物筛选
- RAPD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2年
- RAPD是用以检测种一级水平基因多样性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该文对RAPD标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并综述了近年来RAPD分子标记在林木种质资源研究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应用 。
- 谢一青李志真洪国强
- 关键词:RAPD分子标记林木遗传育种
- ‘凤丹’南移福建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连续3 a对从安徽亳州南移至福建不同地区种植的‘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的物候、生长性状及结籽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能适应福建的高温高湿气候和土壤条件,引种后第2年能正常开花结实,保存率在86.73%~91.60%,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约10 d。‘凤丹’的生长及结籽性状在5个引种试验地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凤丹’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其中α-亚麻酸含量均较高,达39.97%~43.06%。相关分析表明,‘凤丹’幼林的生长、结籽性状及单株产籽量与生境因子相关不密切,仅出仁率受海拔、纬度、年均温度及土壤全氮的综合影响。‘凤丹’在福建未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闽北政和引种地的4年生、5年生和6年生‘凤丹’单株产籽量分别仅为11.49、39.58、30.74 g,在福建地区建议暂不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推广‘凤丹’牡丹。
- 谢一青吴庆锥余孟杨黄勇林翔李志真
- 关键词:引种试验南移适应性
- 优良速生树种光皮桦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06年
- 介绍了我国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光皮桦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性、育苗及造林技术、种群生态学等,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 胡晓媛李志真梁一池
- 关键词:光皮桦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种群生态学
- 水分胁迫下木麻黄结瘤固氮及外生菌根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通过控制土壤水势梯度,在温室条件下研究木麻黄苗木结瘤固氮的变化,并探讨2种外生菌根菌对水分胁迫下木麻黄苗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木麻黄结瘤水平、固氮酶活性和根瘤固氮数量降低。接种菌根菌可以显著促进木麻黄苗木的生长,促进苗木对磷素的吸收和叶绿素的合成,提高苗木的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
- 叶功富徐耀昌李志真黄芙蓉林捷姚庆端隆学武徐俊森
- 关键词:木麻黄结瘤固氮固氮酶活性外生菌根
- 高山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被引量:2
- 2023年
- 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又名浙江红山茶,最早发现于浙江,由胡先骕先生于1957年命名,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中具有生产价值的油茶物种之一,其分布和栽培面积及年产量仅次于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
- 谢一青谢伟伟于淼李志真黄勇
- 关键词:浙江红山茶栽培面积山茶科
- 不同保存方法对光皮桦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6年
- 光皮桦是一种顽拗类植物,其鲜叶组织中富含酚类、糖类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这些物质很容易使鲜叶发生褐变,从而严重影响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本文以新鲜嫩叶为对照,比较了-20℃冷藏、硅胶干燥、改进的饱和NaCl-CTAB溶液保存和核分离缓冲液固定4种鲜叶保存方法对提取光皮桦基因组总DNA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光皮桦嫩叶保存方法。并以提取的核酸得率、纯度、片段分布情况、是否含有PCR反应抑制剂等指标来评价其保存效果。结果表明:-20℃冷藏的样品未能提到DNA;新鲜样品、改进的饱和NaCl-CTAB溶液保存和核分离缓冲液保存的样品均提到纯度较好的DNA,大小在48Kb左右,得率为400!g/g鲜叶左右,并获得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PCR扩增图谱;用硅胶干燥保存的样品也能提到DNA,但得率低,为51.2!g/g鲜叶,且未获得条带完整、清晰的PCR扩增图谱。
- 李志真谢一青黄儒珠黄勇陈杰
- 关键词:光皮桦DNA提取PCR
-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评价与发展对策被引量:3
- 1999年
- 通过分析评价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十年来的建设成效,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发展对策。
- 李志真
-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
- 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代谢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闽43’为实验材料,进行生理试验和酶活性检测,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油茶成熟过程中3个时期的籽仁进行分析,探讨油茶籽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共有284个蛋白差异表达,依据功能分为17类,其中脂质代谢与运输相关蛋白多数呈现下调表达。硬脂酰-ACP去饱和酶(SAD)和胆碱激酶(CK)蛋白表达量的下调,与不饱和脂肪酸生成速率的减缓有关;在油茶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脂肪酶(LPS)活性的下调造成游离脂肪酸的产生减少。由于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蛋白表达量的下调,亚油酸和亚麻酸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较长时间,促使脂氧合酶(LOX)的活性上升,导致该时期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籽成熟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调控与油脂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模式和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选育高品质的油茶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 沈军邱智敏余玉云李志真陈伟陈世品
- 关键词:油茶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蛋白
- 环境强光诱导玉簪叶片光抑制的机制被引量:35
- 2014年
- 为进一步阐述光抑制的强光诱导和发生机制,该文以喜阴植物玉簪(Hosta spp.)为材料研究其光抑制发生规律及其与环境光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全日照和遮阴条件下玉簪叶片发育分别形成适应强光和弱光的形态特征;与遮阴处理相比,强光下生长的玉簪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较低,但两种处理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差异很小,证明强光下植株可以正常生长且光合机构未发生严重的光抑制。将遮阴处生长的植株转移到全日照下,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急剧下降;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改变,而且光系统II供体侧和受体侧荧光产量的变化幅度分别达到24.3%和34.2%,表明玉簪由弱光转入强光后光系统II发生不可逆失活,且受体侧受到的伤害较供体侧更严重。因此,作者认为环境光强骤然提高并超过玉簪生长光强时很容易诱导其光合机构发生严重的光抑制。该研究对于理解植物适应光环境的策略以及喜阴植物的优质栽培有重要意义。
- 李志真刘东焕赵世伟姜闯道石雷
-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强光光抑制光合作用光系统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