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懿宏
- 作品数:38 被引量:117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毛里塔尼亚某市区孕妇HBV、HCV及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市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现状 ,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98年 10~ 12月 ,对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市区内五家医院就诊的 482名孕妇 ,分别进行了 HBs Ag和抗 - HCV的检测。结果 五家医院就诊孕妇HBs Ag的携带率为 2 0 .17% (96 / 476 ) ;抗 - HCV阳性率为 11.6 2 % (5 6 / 482 ) ,两种病毒的二重感染率为 2 .10 % (10 / 476 )。结论 HBV和 HCV感染是毛里塔尼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李辉李懿宏
- 关键词:肝炎流行病学病毒性感染
- 阿苯达唑及黄芪对肝吸虫病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观察药物阿苯达唑联合中药黄芪对肝吸虫感染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阿苯达唑治疗组和阿苯达唑联合黄芪治疗组,每组8只大鼠。对肝吸虫病大鼠感染及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清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大鼠感染肝吸虫后RBC-C3bRR和RFER水平下降,RBC-ICR和RFIR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阿苯达唑及黄芪治疗后,肝吸虫病大鼠RBC-C3bRR和RFER水平升高,RBC-ICR和RFIR水平下降,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阿苯达唑单独治疗组比较,阿苯达唑联合黄芪治疗肝吸虫病的效果更显著。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在肝吸虫病大鼠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药物阿苯达唑和黄芪对肝吸虫病大鼠具有较好的疗效,中药黄芪对红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 刘平文景山舒晶李懿宏高翔任欢李殿俊
- 关键词:肝吸虫病红细胞免疫功能阿苯达唑
- 囊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体与循环抗原的检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检测尿液中囊虫循环抗原和抗体对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囊虫病患者尿液和血清中循环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 4 0例囊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阳性率为4 2 .5 % ,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4 7.5 % ,30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尿液中囊虫病循环抗原和特异性抗体方法简便,为一种非损伤性的囊虫病诊断方法。
- 姬红于清源李懿宏董红卫徐之杰
- 关键词:囊虫病循环抗原特异性抗体ELISA
- 基于TPI基因的城市污水中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的蓝氏贾第鞭毛虫进行分子鉴定。方法收集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样,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蓝氏贾第鞭毛虫TPI基因,通过序列分析确定蓝氏贾第鞭毛虫的集聚体类型和亚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DNA提取物中扩增出蓝氏贾第鞭毛虫TPI基因,经分子鉴定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II,其序列与文献报道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II序列(AB516351,FJ560570,EF688021)的同源性为100%。结论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存在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II,威胁当地居民健康。
- 张唯哲凌虹张晓丽李懿宏姬红杨凤坤沈玉娟刘爱芹
-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污水分子鉴定
- 阿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病人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 2、sIL 2R和IFN γ水平变化情况 ,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肝吸虫治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健康人作对照 ,肝吸虫病人在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分别收集粪便 ,采集血清 ,做粪便克虫卵计数 ,用ELISA方法检测病人疗前和疗后血清IL 2、sIL 2R和IFN γ水平。结果 轻度感染组病人粪便虫卵全部转阴 ,转阴率为 1 0 0 % ,而中度感染组病人转阴率为 85 .71 %。轻度和中度感染组病人治疗前血清sIL 2R水平升高 ,IL 2水平降低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 .0 1 ,有统计学意义。经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 ,血清sIL 2R水平降低 ,IL 2水平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病人血清IFN γ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 ,疗前和疗后比较无变化。结论 肝吸虫感染后病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经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状态得到改善 ;阿苯达唑治疗轻度感染的肝吸虫病人疗效较好 。
- 刘平李懿宏王丽群刘向东高清赵基勇李殿俊
- 关键词:肝吸虫阿苯达唑细胞因子
- 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IL-2和IL-4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肝吸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IL-2和IL-4的水平。结果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IL-2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显著降低,IL-4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病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肝吸虫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因子紊乱参与肝吸虫致病过程。
- 高翔刘平李懿宏洪晓丽任欢李殿俊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IL-2IL-4
- 带绦虫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变形的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 1998年
- 目的:研究带绦虫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精子变形。方法:透射电镜。结果:32个玫瑰花样的次级精母细胞经第2次减数分裂后,产生64个精细原形体(64-spermatid-plasmodium)。精细胞的变形过程复杂,首先见精细胞胞质和核伸长,胞质增多由胞质桥“cytophore”相连;然后是核的进一步伸长,核染色质聚合成线束状,最后脱离胞质桥,形成成熟精子。成熟的精子呈细线状,长约16.2-18.6μm,宽0.35-0.45μm,可分为有核的头部及无核的尾部两部分。头部长约5-6μm,占体长的1/3,有一个较长的核缠绕着轴丝,无线粒体。尾部长约11.2-16.6μm。在尾部的前段及头部的后方,纵断面上见一些线粒体包绕着轴丝,全长约1.6-1.7μm。精子的尾部只含一条结构为“9+1”的轴丝。精子横断面,质膜下见46条微管(周围微管)。结论:带绦虫精子的变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田喜凤袁丽杰袁丽杰霍晓青李懿宏韩秀玲芦敏杰李懿宏徐敏
- 关键词: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精子发生超微结构
- 贝叶斯统计方法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无金标准情况下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ELISA)和粪检(Kato-Katz)两种检测方法在现场应用的效果。方法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病研究所就诊的华支睾吸虫病疑似患者1 316人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ELISA灵敏度较高(0.98)而特异度较低(0.77),Kato-Katz法灵敏度低(0.96)而特异度很高(0.98)。结论贝叶斯统计方法说明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并对诊断方法做出科学的评估。建议联合血清和粪检方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
- 韩甦唐巧然李懿宏舒晶文景山张晓丽
- 关键词:贝叶斯统计华支睾吸虫病ELISA
- 317例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0年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病研究所就诊的疑似患者875人,采用Kato-Katz方法和酶联免疫方法分别对受检者的1 950份粪便样本和875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结果受检者中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317例,感染率为36.23%,该病的流行多为散发病例。男性感染率为39.94%,明显高于女性的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0~69岁人群感染率较高,其中40~49岁人群感染率最高(42.71%)。农村患者感染率(42.27%)高于城市(20.33%),反复感染患者常见,吃生鱼(虾)习惯具有最高的感染风险(OR=28.507)。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揭示该病流行病学特征和风险因素,将为加速控制和消灭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依据。
- 韩甦张晓丽文景山李懿宏舒晶董云霞凌虹张凤民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 囊虫病患者血清中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 1995年
- 本文检测了37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 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 C_3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测定值(P<0.01),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明显增高(P<0.01)。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提示在人体囊虫病发病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够激活补体,从而导致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发生。
- 蔡连顺王国志阎玉文李懿宏文景山徐之杰王保来
- 关键词:补体循环免疫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