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民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56层螺旋CT对肺静脉定量分析准确性研究
- 2012年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超过5%.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在临床广泛应用,肺静脉孔径及距第一分支的精确测量对消融术前导管的选择,术后降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非常重要.目前,对肺静脉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经食管超声、MRI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MSCT,但无明确的金标准,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多排CT.近年来,随着MSCT技术不断发展,MSCT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然而关于肺静脉CT测量准确性文章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影响测量的因素进行验证,如同一观测者不同时间对诸肺静脉定量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不同观测者按照此标准对诸肺静脉定量测量结果是否可靠,评估256层螺旋CT对肺静脉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 王青菊李彩英郝存勖李敬民乔桂荣周艳玲宋鹏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肺静脉
- 256层螺旋CT对肺静脉径线正常值定量研究
- 2012年
-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近年来,尽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不断发展,但手术后肺静脉狭窄仍是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后者会引起肺循环高压,甚至危及生命。
- 王青菊李彩英郝存勖李敬民韩藏佩刘晓伟崔福生
- 关键词:256层螺旋CT肺静脉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3.0 T ~1H-MRS在正常肝脏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采用3.0 T多射频MR仪对正常志愿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提出肝脏MRS代谢物正常值范围,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8名正常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分别按年龄分为两组:≥45岁组及<45岁组,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采用3.0 T MR仪对所有正常志愿者及脂肪肝患者行肝脏1H-MRS扫描,统计其水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1)16名正常志愿者首先进行两次1H-MRS扫描,取同一位置、相同大小感兴趣区(ROI),两次测量代谢物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名正常志愿者肝脏水峰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163.05±27.45,脂肪峰值95%可信区间为4.00±2.10,脂肪峰下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4.22±4.98,脂肪分数的95%可信区间为(2.51±2.61)%。(2)按照年龄分组,≥45岁组及<45岁组,两组正常志愿者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正常志愿者比较,除水峰峰值外,余代谢物数值男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T1H-MRS可应用于正常人肝内代谢的定量研究;肝脏水及脂肪含量的正常值范围可对肝脏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赵爽李彩英李永才高凤宵王伟李敬民
- 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肝脏
- 256iCT和心动超声对左心房容积定量测量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256iCT)对左心房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1)手工制作4只不同体积左心房模型,一天内完成256iCT及心动超声两种检查。对256iCT后处理工作站自动测量法、半自动法、心动超声法与真实容积之间进行比较;(2)选取6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并在12 h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容积。将60例患者按性别分组,对总体样本组、男性组及女性组分析256iCT后处理工作站自动测量法和心脏超声法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1)左心房模型试验表明,CT自动算法与真实容积之间无差别(P>0.05),半自动法、超声法与真实容积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2)60例临床组两种测量方法之间差异明显(P<0.05),左房体积测量,采用超声法较256iCT自动测量法定量值低约24%,不同性别组分析结果与60例样本组基本一致。结论256iCT可以用于左心房容积定量测量,其结果客观、准确、可重复性强。该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李敬民李彩英李庆啸赵爽刘晓伟王伟罗文飞柳青
- 关键词:超声左房容积
- 256层螺旋CT对肺静脉定量正常值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诸肺静脉,提出肺静脉径线、截面积变化与性别及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静脉Ⅰ型253例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56iCT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阴性,对原始图像进行多期重建,确定心脏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分别对诸肺静脉各径线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除左上肺静脉长径外,余右上下及左下肺静脉径线及截面积,45%期相均显示较75%数值增大(t=6.941~20.504,P<0.01)。除左上肺静脉长径外,在心动周期同一时相男性肺静脉长径均高于女性组(t=2.796~4.932,P<0.01),按照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进行标化,在同一期相诸肺静脉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1.124,P>0.05)。分别对45%及75%时相提出诸肺静脉95%截面积可信区间的范围。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肺静脉成像可以客观定量测量诸肺静脉径线;肺静脉截面积变化与心动周期不同时相有关,与性别无关。多层螺旋CT无创肺静脉成像为临床成功实行射频消融及术后评价肺静脉狭窄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 祁永富李彩英王青菊李敬民刘晓伟任向杰王伟
- 关键词:肺静脉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多层螺旋CT在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部分256iCT和心动超声左心房容积定量测量准确性研究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左心房体积测量的准确性。 方法:①、手工制作四只不同大小的左心房模型,24小时之内完成256层螺旋CT和心动超声两种检查。对25...
- 李敬民
- 关键词:房颤多层螺旋CT心脏结构功能评价
- 3.0T磁共振波谱及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应用3.0 T多射频磁共振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正常自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进行定量研究,并从肝脏代谢及水分子扩散水平探讨肝硬化的机制。方法选取3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选取Child-Pugh改良肝功能计分分级法评分为5分及其以上者):男22例,女8例,年龄34~65岁,平均(50.19±8.61)岁。选取38名正常自愿者为正常组(经临床检查无肝炎、肝硬化及肿瘤病史,上腹部MRI和/或CT检查未见异常):男19例,女19例,年龄25~75岁,平均(41.22±14.67)岁;全部行1H-MRS及DWI检查(正常组与肝硬化组检查方法相同,其中b值取500 s/mm2),采集其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肪峰峰值、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以及肝脏DWI ADC值,并应用SPSS 13.0软件将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1H-MRS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均低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1.65×10-8和3.78×10-5,P<0.05);两组间脂肪峰高、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9,0.62,0.12,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之间,b=500 s/mm2时,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3,P<0.05)。结论 3.0 T1H-MRS及DWI可以作为一种检查肝硬化的新手段,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肝硬化机制。1H-MRS及DWI对临床肝硬化定性及定量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赵爽李彩英高凤霄李永才王伟李敬民李庆啸刘晓伟
-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成像质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 采用MSCT肺静脉成像定量观察肺静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采用MSCT肺静脉成像对肺静脉进行定量观察。方法选择冠状动脉CTA结果正常的5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收集心脏原始图像及肺静脉后处理图像,确定心室舒张早期及收缩早期,测量不同时相各肺静脉径线,统计各肺静脉解剖类型、变异及分型。结果 4种肺静脉类型中,Ⅰ型443例(443/500,88.60%),Ⅱ型17例(17/500,3.40%),Ⅲ型4例(4/500,0.80%),Ⅳ型36例(36/500,7.20%)。同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肺静脉形态及径线不同,在心室舒张早期时最大,而在心室收缩早期时最小(P均<0.05)。结论 MSCT肺静脉成像能准确、无创地提供肺静脉的解剖信息,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王青菊李彩英李敬民乔桂荣郝存勖宋鹏周艳玲
- 关键词:肺静脉心动周期
- 256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迂曲与冠心病相关性定量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定量研究冠状动脉迂曲与冠心病发生率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7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其中男693例,女582例,年龄33~78岁,平均(57.65±12.35)岁。统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迂曲发生率,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观察其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1275例行冠状动脉CTA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336例,其中男219例(17.2%),女117例(9.2%)。冠状动脉迂曲患者441例,其中男188例(14.7%),女253例(19.8%)。冠状动脉迂曲组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多支中重度狭窄时,狭窄发生率均低于无迂曲组(P值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可以客观显示冠状动脉的迂曲和狭窄,冠状动脉的迂曲和狭窄均引起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冠状动脉迂曲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程度。
- 李庆啸李彩英李敬民于晨柳青宋鹏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迂曲冠心病
- 利用256iCT对左心室解剖结构和功能定量研究
- 2012年
- 目的应用256iCT对正常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搜集506例行256iCT冠状动脉CTA结果正常的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近6个月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对原始图像进行多期重组,确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分别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室间隔厚度(septal wall thickness,SWT)、左室后壁厚度(posterior wall thickness,PWT)、左室宽径(LV inner diameter,LVID)、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进行测量和计算,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心室舒张末期SWT、PWT、LVID 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4.4~12.1 mm,4.0~14.0 mm,28.1~60.8 mm。左心室收缩末期SWT、PWT、LVID 95%参考值分别为:6.2~15.7 mm,7.9~20.8 mm,18.1~46.3 mm。EDV、ESV、SV、EF 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55.9~165.7 ml,20.9~75.9 ml,25.8~98.6 ml,39.8%~78.3%。收缩期LVID和舒张期LVID值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大趋势。收缩期SWT、舒张期SWT、收缩期PWT、舒张期PWT以及EF值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同时EDV、ESV、SV值随着年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但以上各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分析显示除EF值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余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男性组各参数均大于女性组。结论初步制定了左心室形态、功能相关参数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诊断、危险评级及预后判断提供有意义信息。
- 李敬民李彩英赵爽李庆啸刘晓伟王伟罗文飞柳青
- 关键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室间隔厚度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