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勇

作品数:40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骨折
  • 15篇股骨
  • 13篇颈骨
  • 13篇颈骨折
  • 13篇股骨颈
  • 13篇股骨颈骨折
  • 5篇微创
  • 5篇关节
  • 4篇生物力学
  • 4篇外翻
  • 4篇骨化
  • 4篇骨化中心
  • 3篇血栓
  • 3篇依诺肝素
  • 3篇依诺肝素钠
  • 3篇植骨
  • 3篇生物力学研究
  • 3篇跖骨
  • 3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器

机构

  • 40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40篇李智勇
  • 31篇张英泽
  • 21篇张奇
  • 13篇陈伟
  • 7篇许斌
  • 7篇齐向北
  • 7篇王娟
  • 6篇赵海涛
  • 6篇张奉琪
  • 5篇秦士吉
  • 5篇李升
  • 5篇王博
  • 5篇王海立
  • 4篇潘进社
  • 4篇郭跻超
  • 4篇刘月驹
  • 4篇刘建宁
  • 4篇徐国辉
  • 4篇田帅
  • 3篇陈建国

传媒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医药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截骨治疗青少年(足母)外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跖骨颈及基底截骨治疗青少年(足母)外翻畸形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截骨治疗青少年(足母)外翻31例56足(足母)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24足,女17例32足,年龄16~22岁,平均17.5&#17...
张奉琪张奇张英泽李智勇赵海涛
关键词:青少年(足母)外翻
胸锁关节的CT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正常胸锁关节、锁骨胸骨端和胸骨柄在CT图像上的径线长度,确定由内固定物向胸骨柄钻孔的安全角度和长度。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的胸锁关节进行CT扫描成像,成像角度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测量锁骨近端的高度与前后径、锁切迹的长度与前后径、锁切迹与胸骨的成角、胸骨柄与身体长轴的成角、胸骨柄的厚度、胸锁关节间隙大小以及锁骨间距。并确定由内固定物向胸骨柄钻孔的安全角度和长度结果左、右侧的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上胸骨柄锁切迹的长度和锁骨内侧端的长度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面上锁切迹的前后径比锁骨内侧端的前后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方重要组织中,头臂干、左右头臂静脉贴近胸骨柄的后缘,术中应以安全角度(α〉46°或β〈-49°)进钻,或将进钻深度控制在安全深度(2.38±0.61)cm以内。结论本研究明确了CT图像上正常胸锁关节的特征,并定量描述了胸骨柄与其后方重要组织的伴行关系,对胸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王博张奇陈伟李智勇秦士吉张英泽
关键词:胸锁关节脱位影像学计算机断层扫描
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获得性扁平足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治疗扁平足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跟骨内移截骨及联合手术治疗扁平足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26.7岁)。术前均摄足侧位及跟骨轴位X线片及跟骨CT,测量第1跖距角5°~32°(平均22.3°)。均有跟腱挛缩、外移、跟骨外翻、前足旋前外展(负重位外观),有疼痛,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45.8分。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均二级。单纯跟骨内移截骨13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4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及趾长屈肌腱移位14例。[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8.8个月),内侧纵弓较手术前增加,内侧柱高度由术前(8.5±3.2)mm增至(16.3±4.1)mm(t=8.35,P≤0.001),10例疼痛消失,15例减轻,6例无明显改变。第1跖距角由术前5°~32°(平均22.3°±4.5°)降至0°~7°(平均3.2°±1.4°)(t=22.57,P≤0.001)。足外翻及外展明显改善,有效率80.6%(25?31),(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4.5分。[结论]跟骨体部截骨手术治疗可屈性平足症,能够可靠地纠正平足症的跟骨外翻畸形,部分恢复其内侧纵弓,改善足的负重和足踝部生物力学特性,术中根据情况联合其他术式提高疗效,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张奉琪王慧娟张奇赵海涛李智勇高巍张英泽
关键词:扁平足足弓
新型依诺肝素钠骨水泥机械性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全球性的医疗健康问题。医院内VTE发生与患者住院病情、手术及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是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1]。外科手术、严重创伤、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髋膝关节置换、脊髓损伤等与VTE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与VTE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中最高危因素[2]。
马新喆孙辉李智勇李升任志忠齐向北
关键词:骨水泥成形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依诺肝素钠机械性能
全切术和部分切除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比髌骨全切术(complete patellectomy,CP)和髌骨部分切除术(partial patellectomy,PP)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至2003年收治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采用PP治疗21例,采用CP治疗20例。末次随访时进行相关膝关节评分并摄患膝X线片,评估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和影像学情况。结果41例患者随访时间14.2~35.9年,末次随访时PP组患者髌骨上缘10 cm、20 cm处大腿周径分别为(42.95±3.58)cm和(58.14±2.39)cm,CP组患者髌骨上缘10 cm、20 cm处大腿周径分别为(42.95±3.18)cm和(59.05±3.33)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AKS评分为(159.76±27.27)分,CP组为(157.00±25.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384)。PP组患者Bostman评分为(24.38±2.85)分,CP组为(24.35±2.30)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P=0.970)。PP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70.10±13.37)分,CP组为(66.75±14.66)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449)。PP组患者VAS评分为(2.29±1.68)分,CP组为(2.25±1.62)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P=0.945)。双膝骨关节炎按照K-L分级标准,PP组重度关节炎5例,轻度16例;CP组重度关节炎7例,轻度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PP和CP两种术式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远期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种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远期术后功能评分较低。
李旭李石伦李升李智勇刘建宁王伟郭跻超徐国辉齐向北
关键词:髌骨骨折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所有≥65岁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病历记录和门诊随访记录,确认发生脑卒中病例。从患者电子病历中提取相关变量,包括人口学资料、骨折相关、基础疾病以及术周相关资料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间变量差异,并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确认与脑卒中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段时期内共纳入患者487例,其中术后发生脑卒中18例,发生率为3.7%。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髋部骨折在住院期间发生术后脑卒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9;P=0.034)、ASA分级(OR,8.17;P=0.004)、长期服用抗凝药(OR,3.51;P=0.024)和术前RDW(OR,5.59;P=0.015)。结论应高度重视髋部骨折术后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有针对性预防,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郄二姣李智勇杨毅鹏郭倩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脑卒中
股骨颈骨折的CT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临床上常用的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包括Garden分型、解剖部位分型、AO分型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不能全面、科学地反应骨折特点,因此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股骨颈骨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CT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CT三维重建的方法可以清楚、直观的显示骨折特点.我们以股骨颈骨折CT三维重建为基础,参考Garden等常用股骨颈骨折分型,制定了一种新的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初步应用能够提高股骨颈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质量,报告如下.
李智勇陈伟张奇张雪松张英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X线最佳投照角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6.2%。X线摄影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然而由于X线投照角度不同以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影响,部分移位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在常规骨盆正位和髋关节正侧位的X线摄影图像上不能清晰显示,导致股骨颈骨折诊断困难,甚至漏诊。
张奇陈伟张泽坤李智勇王博刘松张英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放射摄影术
经皮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如果骨折不能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导致踝关节面不平整,或因下胫腓联合分离等破坏踝关节正常的解剖对位关系,其稳定性下降,患者远期往往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除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外,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踝关节病损,往往导致患者局部疼痛,负重及行走困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踝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踝关节此类病损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首次提出应用空心钻和阶梯钻行微创关节融合术治疗这类病损,
陈伟张奇吴战坡李智勇王海立张英泽
关键词:关节融合术
胎儿股骨次级骨化中心的组织学特征
2006年
为观察软骨骺内次级骨化中心与软骨管的关系,及次级骨化中心初始形态结构。实验于2004-09/2005-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胎龄25,30,35周女性胎儿右侧股骨远、近端包括部分骨干的软骨骺标本,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成解剖形态完整的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胎龄25周的股骨远、近端均未发现组织学上的骨化中心;在软骨骺内,出现数目较多的软骨管。②胎龄30周的股骨远端,骨化中心呈现团块状成群的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嗜碱性的类骨质填充于细胞间;骨化中心部位包含数条软骨管组织,动脉壁较薄,管腔窄小,腔内含有红细胞,其旁还可见一些壁薄不规则的管腔结构,无内容物,为静脉腔和毛细淋巴管;在骨化中心以外的地方,软骨管的管径比骨化中心内的软骨管明显粗大。③胎龄35周的股骨远端,出现已骨化的骨化中心,位置靠近干骺端,骨小梁清晰;骨化中心部位未见软骨管组织,在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骺内,软骨管的数目明显较少。④胎龄30,35周的股骨近端均未发现组织学上的骨化中心。说明胎儿股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初始时其内存在软骨管,软骨管对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起作用。
陈建国张英泽潘进社李智勇
关键词:胎儿股骨软骨骨骺组织学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