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木英

作品数:145 被引量:1,514H指数:2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领域

  • 13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水稻
  • 30篇早稻
  • 25篇杂交
  • 21篇杂交稻
  • 17篇栽培
  • 17篇根系
  • 16篇胁迫
  • 14篇机插
  • 14篇季稻
  • 13篇秧苗
  • 13篇叶片
  • 13篇双季稻
  • 12篇育秧
  • 12篇直播
  • 12篇高产
  • 11篇栽培技术
  • 10篇施肥
  • 10篇水分
  • 8篇直播稻
  • 8篇机插秧

机构

  • 128篇江西农业大学
  • 14篇教育部
  • 4篇三明市农业局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江西省农业厅
  • 1篇江苏省苏州农...

作者

  • 143篇李木英
  • 119篇石庆华
  • 111篇潘晓华
  • 89篇谭雪明
  • 25篇曾勇军
  • 12篇吴自明
  • 11篇黄山
  • 10篇郑伟
  • 9篇吴建富
  • 9篇黄完基
  • 7篇李保同
  • 7篇张美良
  • 7篇商庆银
  • 7篇陈志攀
  • 6篇胡志红
  • 6篇陈关
  • 6篇黄英金
  • 6篇曾蕾
  • 5篇李锋
  • 5篇曾研华

传媒

  • 54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作物学报
  • 7篇杂交水稻
  • 6篇Agricu...
  • 5篇江西农业科技
  • 5篇江西棉花
  • 5篇中国稻米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机化研究
  • 3篇中国麻作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胁迫对早稻根系质膜ATPase活性及NH_4^+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选用高温耐性品种农大228、082和高温敏感品种茉莉占、协青早B,比较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根系质膜ATPase活性和NH4+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农大228和082根系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比对照提高,而茉莉占和协青早B分别比对照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差异显著(Duncan’s法检验)。根系质膜蛋白含量在高温胁迫后均表现下降。082的NH4+吸收速率不受高温影响,热敏感型品种NH4+吸收速率受高温胁迫明显下降。
石庆华李木英许锦彪谭雪明
关键词:早稻高温胁迫ATPASE活性
红麻不同类型品种杂交子一、二代的性状表现
1994年
红麻不同类型品种杂交F1代、F2代的表现与亲本性状的遗传力有关,紫光亲本的早熟性遗传力较,粤74-3、7804亲本的丰产性遗传力较强,红麻植株的经济性状以淡红茎最好。
李木英
关键词:红麻杂交子代性状表现
两系稻结实期胚乳和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选用不同类型的两系杂交稻 ,研究结实期胚乳和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及其对灌浆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胚乳中 ATPase和 Q酶活性与灌浆结实密切相关 ;胚乳中低含量可溶性糖表明了淀粉合成迅速。茎鞘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是茎鞘碳水化合物代谢活跃的特征 ;其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酶降解淀粉的活性显著相关 ;茎鞘在由临时库转变成源的转换期 ,SPS活性对转运启动起重要作用 ;此期茎鞘中较高的 Q酶活性 ,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输出。
李木英石庆华潘晓华张荣珍谭雪明
关键词:结实期胚乳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两系杂交稻
Ⅱ优明86中稻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选用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研究其物质生产、吸肥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是一个主季生物量大、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且再生能力强的组合,适合在江西省双季稻区作再生稻种植。要发挥其高产特性,全生育期需保证供纯N 400 kg/hm2。生产100 kg稻谷,主季约需供N2.83 kg,再生稻2.11 kg。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占40%施N 108 kg/hm2、穗粒肥占60%施N 162 kg/hm2较合适;促芽肥以收割前10 d施下为好,促苗肥宜在主季收割后越早施用越好。
李木英石庆华王忠明潘晓华谭雪明曾勇军曾梅花
关键词: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
低磷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7
2004年
以耐低磷品种大粒稻、莲塘早 3号和低磷敏感品种沪占七、新三百粒为材料 ,采用砂培 ,测定常磷 (10mg L)和低磷 (0 5mg L)两个磷水平下 ,根系形态、同化物分配、矿质元素吸收、离子吸收耗能的品种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低磷胁迫下 ,耐低磷品种的总根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侧根长、侧根数及侧根密度均明显增加 ,而低磷敏感品种除侧根密度变化不大外 ,其他参数均明显减小 ;耐低磷品种光合同化物向地下部分配比率提高 ,而低磷敏感品种则下降 ;耐低磷品种根 冠比增加的程度大于低磷敏感品种 ;耐低磷品种具有较高矿质元素含量 ;
李锋潘晓华刘水英李木英杨福孙
关键词:低磷胁迫水稻根系形态养分吸收根冠比同化物分配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吸氮、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7
2008年
选用超级稻组合陆两优996,通过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的处理,探讨陆两优996的物质生产和产量潜力及需氮特性。结果表明:陆两优996是一个需氮量较多、物质生产能力较强、产量高的组合,要获得7.5 t/hm^2以上的稻谷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生产达13 t/hm^2以上,稻谷收获指数0.53以上,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70万/hm^2以上,每穗粒数不少于120粒,结实率达90%以上。陆两优996的氮肥效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百千克稻谷产量的耗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前期氮肥过量,影响后期氮素吸收积累。每公顷稻谷产量7.5 t以上总施氮量165~225 kg/hm^2,以施氮量195 kg/hm^2产量最高;基蘖肥用量115 kg/hm^2,约占总氮肥用量的60%~70%,总施氮量等于或低于165 kg/hm^2时,基蘖肥施氮量需占70%,如总施氮水平高于165 kg/hm^2,基蘖肥比例宜下调到60%,穗粒肥一般纯氮50~60 kg/hm^2为宜。
李木英石庆华王涛潘晓华谭雪明曾勇军
关键词:氮肥运筹超级稻吸氮特性
施肥对早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为研究施肥对早稻品质的影响,2000—2001年在芦溪县分别进行了N、K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稻赣早籼48与早稻香两优68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出糙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都随着施N量增加而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随N肥用量增加而略有减少趋势;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K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中N(150kg/hm^2)、高K(135kg/hm^2)处理互作效应最大,比较适合当地优质早稻赣早籼48施用。施肥方式以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全层施肥,中后期补施穗肥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都能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吴自明李辉婕石庆华潘晓华李木英
关键词:农艺学施肥穗肥
穗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淦鑫688源库特征和氮肥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不同穗肥运筹方式,探讨前氮后移对超级杂交稻组合淦鑫688源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肥后移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协调源库关系、增强叶片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益。抽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减缓。适量增施穗肥,可延长下位叶功能期,提高抽穗期茎鞘物质贮藏量、总库容量和单位叶面积承载的库容量,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减少籽粒库对茎鞘物质的需求量,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N素的物质生产力和稻谷生产力,提高N素吸施比和N素总积累量。对于淦鑫688而言,在施N量为175~205kg/hm2时,穗肥用量以占总施N量的40%~45%为好。
李木英石庆华黄才立曾蕾潘晓华谭雪明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淦鑫688源库特征
移栽密度与施肥方法对优质早稻成穗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不同移栽密度与不同施肥方法对优质早稻———金优F6进行成穗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移栽密度( 2 3 .1cm× 13 .2cm)与施氮比例 (基肥∶促蘖肥∶促花肥∶保花肥 =4∶2 .4∶1.2∶2 .4)的组合T8(A3 B2 ) ,群体分蘖增长速率快而分蘖消亡速率慢 ,能够早生快发 ,个体健壮 ,有效分蘖数多 ,成穗率高 ,产量最高。比相同移栽密度T7(A3 B1 )、T9(A3 B3 )分别增产 6.73 %和 7.42 % ,比相同施肥方法T2 (A1 B2 )、T5(A2 B2 )增产 12 .2 2 %和 13 .90 %。
吴自明石庆华李木英潘晓华
关键词:优质早稻移栽密度施肥方法成穗率
优质早稻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根据江西省试种和推广的优质早籼稻品种的生育特性 ,分别围绕育秧技术、施肥技术、无公害生产以及栽培条件对品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和已有推广的技术 ,编制了“优质早稻高产简化栽培技术模式图” ,边试验、边推广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石庆华李木英李保同潘晓华吴自谢秋发杨福孙
关键词:早稻育秧技术无公害生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