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汛
- 作品数:34 被引量:2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沼液的园林地消解处理利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近年来,沼气工程发展迅猛,产生的大量沼液处理和排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水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沼液灌溉园林地土壤进行消解处理利用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及酶活的影响,提出沼液安全排放处理的新途径,通过在江苏宜兴万石镇葡萄园基地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沼液消解利用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并测定了土壤几种常见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沼液园林地(葡萄园)消解利用过程不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地面间作黑麦草或地下安装排水管道时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分别提高8.70%和17.34%。沼液园林地消解利用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比率,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沼液在园林地消解利用中,只进行沼液灌溉的处理区土壤蔗糖酶活性略微下降,其他试验区土壤蔗糖酶含量较对照区显著性提高,试验区土壤脲酶也较对照区提高了数倍以上,但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该试验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大变化。该试验仅为沼液消解处理利用的田间短期效应,沼液园林地消解利用处理对作物品质、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综合影响仍需进行长期试验验证。
- 耿晨光段婧婧李汛段增强
- 关键词:沼液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土壤酶
- 碱性大棚土壤剖面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深入了解碱性大棚土壤剖面上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对定点试验基地的54个剖面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电导率(EC值)、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含量均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值、HCO_3^-含量则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耕层(0~2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NO_3^-、SO_4^(2-)、Ca^(2+)、Na^+,而下层土壤(20~8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HCO_3^-、NO_3^-、SO_4^(2-)、Ca^(2+)、Na^+。pHw值(去CO_2去离子水浸提测定的pH值)与EC值、全盐量、离子含量总和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离子的含量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而pHCa值(0.01 mol/L Ca Cl2浸提测定的pH值)与各盐分指标的相关性总体弱于pHw值;在整个剖面上,HCO_3^-含量与EC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Hw值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H值与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且HCO_3^-含量与pHCa值可综合反映碱性大棚土壤剖面的酸化与次生盐渍化状况;尽管大棚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但目前更应关注次生盐渍化的控制和治理。
- 王嫒华段增强汤英薛鹤闫秋艳李汛
- 关键词:PH值设施土壤盐分积累次生盐渍化
- 一种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的辣椒无土栽培方法
- 一种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的辣椒无土栽培方法,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选用以草酰胺和草木灰为关键成分的生长基质;在辣椒种子从发芽到初花期,每天浇灌适量清水,在辣椒初花期到果实采摘期,通过向无土栽培基质中添加营养液的方式...
- 李汛段增强
- 文献传递
- 基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速测的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诊断与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诊断与评价是污染防控与风险管理的前提。以广东省典型设施蔬菜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PXRF)原位快速获取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铬(Cr)、铅(Pb)、锌(Zn)、砷(As)、镍(Ni)及汞(Hg))含量,在传统实验室方法验证PXRF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设施菜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快速诊断,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异位PXRF法对土壤Cd、Cu、Cr、Pb、Zn、As及Ni的测定值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测定值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Pb和As含量的PXRF原位测定值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测定值极显著相关(P<0.01);(2)土壤含水量为150 g·kg^(-1)~200 g·kg^(-1)时,Cr、Pb、Zn和As的PXRF原位测定值与实验室测定值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3)土壤Cd和Cu的超标现象较为突出,其点位超标率分别为20.9%和10.0%。设施菜地土壤Cd的平均含量为0.21 mg·kg^(-1),约为露天农田土壤的1.2倍。珠江三角洲地区设施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整体较其他地区高;(4)土壤Cd、Cu、Cr、Pb、Zn、As、Ni及Hg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Cr>As>Ni>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均值为0.69。就整体平均值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清洁水平。PXRF实现了广东省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诊断,并快速识别出Cd和Cu为设施菜地污染风险较高的潜在污染元素,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诊断与评价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
- 邓源樊亚男吴秋梅胡文友俞越明王华朱春梧李汛田康黄标
- 关键词:设施农业
- 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城郊循环农业圈层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依据循环理念和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自身特点,以协调农业生产、环境保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促进城郊农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了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循环农业圈层发展模式。在系统调查分析和圈层建设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集成熟化,探索并突出了圈层搭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和应用参数。本模式为以城乡为中心构建同心圆的圈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城乡结合部为第1圈层的旱稻模式,以蚕桑、苗木、经济林等多年生农林产业及水产畜牧业为主的第2圈层的"种养加"模式,以及以优质高产粮油、蔬菜生产基地为主的第3圈层规模农业模式。研究显示,该模式中的循环生产链结具有良好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利用园林地稻田湿地系统接纳生活污水技术,预计长三角地区每年30多亿t农村生活污水将得以接纳,可极大地缓解地区水体环境负荷。该模式组装集成畜禽粪便分散式土地处理、农业秸秆基质化、蚯蚓堆肥等技术要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运行良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推广意义。
- 耿晨光段婧婧王灿章明奎施加春李汛段增强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循环农业城乡环境农业循环经济
- 根区温度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3
- 2013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对照不加温10±2℃、加温至18±2℃、加温至26±2℃)和不同盐分含量土壤(1#>2#>3#)对黄瓜干物质积累、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征的影响,并对土壤性状、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温10℃相比,加温至18℃和26℃可以克服冬季土壤低温对黄瓜生长的限制作用,促进黄瓜苗的正常生长,为黄瓜开花结果提供保障。随着土壤温度升高,黄瓜果实干物重增加;加温至26℃与加温至18℃相比,三种盐分含量土壤1#、2#、3#黄瓜果实干物重分别增加了41.84%、15.49%、3.59%,同时反映了盐分含量高的土壤加温对提高黄瓜产量更明显。与对照不加温相比,土壤加温使黄瓜单株N、P、K的总摄取量增加,促进黄瓜根系吸收的养分向地上部转移,使土壤中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加温使土壤脲酶活性明显升高,对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不大。因此,冬季升高土壤温度可增加黄瓜产量,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 闫秋艳段增强李汛董金龙王嫒华邢鹏董飞
- 关键词:土壤温度黄瓜干物重养分吸收土壤性质
- 增施CO2条件下施硒对温室黄瓜产量及硒吸收累积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在开顶式生长箱(OTCs)内,以津美3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在营养液中添加硒肥的水培方式,研究增施CO2对不同施硒水平下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黄瓜对硒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增施CO2,随着营养液中施硒量的增加,黄瓜产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及硒累积量较未施硒对照显著提高,且均表现为根>茎>果实>叶片,增施CO2处理的黄瓜果实的硒转移系数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相同硒水平下,增施CO2整体上能提高黄瓜株高、净光合速率及产量,但对果实硒含量、硒累积量和硒转移系数基本无显著影响。CO2与硒的交互作用还提高了黄瓜果实硒累积量占单株植株硒累积量的比例。当施硒量为0.125 mg/L、CO2浓度为1200μmol/mol时,黄瓜产量达到峰值,与对照(未施硒且不增施CO2)相比增幅达45.1%,黄瓜果实硒含量、硒累积量较对照(未施硒且不增施CO2)显著增加,且硒含量在安全食用范围内。
- 陈佳佳李汛吴沿友段增强
- 关键词:硒增施CO2黄瓜
- 一种将同位素标记物溶液均匀同步加入土壤的方法
- 一种将同位素标记物溶液均匀同步加入土壤的方法,需要处理的土壤的培养条件中含水量为θ,测得该含水量条件下目标土壤的水分扩散率为D,要在t时间内扩散均匀,则释放源最大间距d<Sub>m</Sub>可根据经验公式<Image ...
- 李汛段增强
- 文献传递
- 基于专利数据的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连作障碍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研发高效的连作障碍防治技术是实现集约化农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基于inco 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检索并分析2000—2019年国内外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的专利产出,对专利申请数量、技术构成、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法律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国内外本领域的研发状况、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学研情况。结果表明:近年来,专利数量急剧增加;结合现代生物和材料等新兴技术发展,新的研发充分考虑了技术产品化和应用的结合;我国的专利申请机构多为企业和个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的专利转化率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申请的专利数量少。技术的应用成为焦点,生物和材料新技术成果正引入技术研发;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和专利技术质量亟需加强。
- 陈香梁林洲李建刚李汛李卫民沈仁芳
- 关键词:连作障碍土传病害重茬
- 不同施肥处理对碱性设施土壤酸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为深入了解设施栽培中几种常见的施肥处理对碱性土壤酸化的影响,开展了长期定点试验。三茬试验结束后,各处理pHw(去二氧化碳水浸提测定)、pHCa(0.01 mol/l CaCl2浸提测定)均显著降低,土壤发生酸化。U(底肥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追肥为尿素)与CF(底肥为硝基复合肥(15-15-15)、尿素和硫酸钾,追肥为尿素)处理(两处理施入氮磷钾量相等)氮吸收量与超量阳离子吸收量总体无差异,使得U与CF处理两者间的pH(pHw与pHCa)总体无差异。有机肥添加可促进作物氮与超量阳离子吸收,使得10 - 20 cm土壤pH下降幅度显著增大,加强土壤酸化。由于土壤为碱性,酸化有助于改良土壤,目前无需采取措施抑制土壤酸化。
- 王嫒华段增强汤英薛鹤闫秋艳李汛
- 关键词:施肥设施土壤酸化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