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磊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日照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灸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炎性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中医
  • 1篇动功
  • 1篇心脾
  • 1篇心脾两虚
  • 1篇心脾两虚型
  • 1篇血瘀
  • 1篇血瘀型
  • 1篇炎性肠梗阻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医药疗法

机构

  • 10篇日照市中医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日照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李磊
  • 2篇赵玲
  • 2篇辛冬梅
  • 2篇李乃杰
  • 1篇王忠英
  • 1篇尚修万
  • 1篇王燕
  • 1篇冯雯雯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针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探讨联合针灸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针灸治疗,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佑,采用汉密顿焦虑测定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测定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焦虑、押郁情况进行评佑;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分数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李磊惠健杜培学
关键词:失眠症睡眠质量
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对血清VS-2及s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VS-2及s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肝肾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VS-2及s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91.7%vs 78.3%,χ^(2)=4.18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显著,ADL评分升高显著,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未有异常,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与收缩期值(Vs)明显提高,搏动指数(PI)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S-2水平显著升高,sICAM-1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VS-2和sICAM-1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李磊惠健赵玲
关键词:加味补中益气汤针灸
手法复位联合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普通推拿治疗。对疗效、疼痛积分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疼痛综合评估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汉山焦光娟丁鹏李磊李彩霞刘汉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推拿
一种中医针灸温针醒针消毒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温针醒针消毒装置,属于针灸辅助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针灸针处理机构和配合处理机构使用的驱动机构,支撑架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处理机构包括处理...
李磊
紫苏正容贴膏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瘫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面瘫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入络、气血痹阻所致。2009~2013年,我们采用紫苏正容贴膏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瘫10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风寒阻络型面瘫患者198例,其中男112例、女86例,病程1—20d,诊断均符合风寒阻络型面瘫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郁久化热、痰湿、气虚、血瘀征象;炎症、肿瘤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膏药过敏;皮肤破损或皮肤病;伴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肝肾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90例。两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丁立钧金新美李磊高尚轸辛冬梅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风寒疗效观察贴膏紫苏运动功能障碍
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治疗60例根性坐骨神经痛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辨证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观察组各6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辨证治疗,10 d为1个疗程,间隔2 d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进行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评价;检测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优于针刺组的81.6%(P<0.05);治疗后第3,10,22天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观察组在第10,22天VAS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针刺组,JOA评分高于针刺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β-EP高于针刺组,IL-1,IL-6和TNF-α水平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在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β-E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李磊李乃杰辛冬梅赵玲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Β-内啡肽炎性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3例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治疗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0~15d,最短1周,最长3周,其中1周内恢复26例,2周内恢复13例,3周内恢复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汉利尚修万李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自拟益肾固本汤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益肾固本汤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干预。方法以益肾固本汤配合西药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并用单纯西药治疗22例作为对照,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肾阳虚症状积分变化、骨密度值、血Ca、ALP、骨痛的变化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固本汤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可靠。
李磊丁立钧王燕冯雯雯
关键词:骨痹中医药疗法
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4组,即常规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另分别给予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及针灸、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各组痉挛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疗效、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4组痉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3组指标均高于其余3组(P<0.05),研究1组、研究2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3组总有效率高于研究2组、研究1组、常规组(P<0.01),研究2组、研究1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4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给予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病人痉挛程度,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较安全。
李乃杰李磊苏现伟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针灸
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李磊高尚轸王忠英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背俞穴埋线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