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祖望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免疫
  • 4篇变应性
  • 3篇免疫治疗
  • 3篇鼻炎
  • 3篇变应性鼻炎
  • 2篇舌下
  • 2篇舌下免疫治疗
  • 2篇PERENN...
  • 2篇RHINIT...
  • 2篇常年性
  • 1篇性疾病
  • 1篇阳性
  • 1篇医学家
  • 1篇荧光
  • 1篇症状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糖皮质激素治...
  • 1篇皮质激素
  • 1篇皮质激素治疗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武汉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阜宁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李祖望
  • 5篇李华斌
  • 3篇许昱
  • 2篇刘文龙
  • 2篇邓爱玲
  • 2篇陈婉仪
  • 2篇陶泽璋
  • 2篇史剑波
  • 2篇孔勇刚
  • 1篇许庚
  • 1篇黄思海
  • 1篇孙悦奇
  • 1篇付清玲
  • 1篇孙淑娟
  • 1篇孟光
  • 1篇罗庆
  • 1篇夏文彤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尘螨所致的变应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疗效较好,但具有使用不便的缺点,并有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据文献报道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方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
许昱李祖望陶泽璋孔勇刚陈婉仪邓爱玲
文献传递
将免疫治疗升级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选择被引量:4
2011年
自从1911年Noon和Freeman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简称免疫治疗)引入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一个世纪以来,医学界对于免疫治疗分子机制的认识随着IgE的发现而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也获得了大量有力证据支持,但免疫治疗目前仍然面临挑战。
李华斌李祖望刘文龙
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鼻息肉易致假阳性
目的免疫荧光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应用于对两个或以上因子共表达的检测,本课题拟系统的探讨其在鼻息肉中应用的可行性。
付清玲孙悦奇夏文彤孙淑娟罗庆刘文龙李祖望李华斌史剑波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以Th2反应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对AR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包括变应原作用的分子机制,固有免疫在促发和维持Th2反应偏向中的作用,参与变态反应的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及遗传因素等。固有免疫如何在Th2偏向反应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尤其受到重视,对这一机制的研究有望通过阻断变态反应发生的最初环节,取得变应性鼻炎防治的更理想效果。
史剑波李祖望李华斌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评价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比较97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1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效;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1年后,97例患者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有效率79.4%;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5例(5.15%)出现局部不良反应,5例(5.15%)轻微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免疫滴剂舌下含服是治疗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李祖望许昱陶泽璋陈婉仪邓爱玲孔勇刚
关键词:粉尘螨
美版实用免疫治疗手册(第三版)精要
2011年
自从1911年英国医学家Noon和Freeman报道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以来,免疫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证实,免疫治疗可能是惟一影响变应性疾病根本机制的对“因”治疗手段。免疫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防止新发致敏的形成并阻断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
李祖望许昱李华斌
关键词: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精要临床症状医学家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白介素-17A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鼻腔分泌物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7A浓度对鼻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方法总共纳入29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鼻腔灌洗液中IL-17A的浓度,评估IL-17A浓度与鼻部症状总计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之间的关联性;比较鼻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每天1次,每次每鼻孔2喷)治疗2周前后TNSS的差异及与鼻腔不同IL-17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L-17A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21例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L-17A检测阳性(均数为56.4pg/mL),8例患者IL-17A阴性(低于检测下限)。IL-17A浓度与TNSS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IL-17A^+和IL-17A^+的两组患者经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TNSS相对基线值的改善幅度分别为-2.69和-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能够加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并且降低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黄思海孟光李祖望许庚李华斌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介素-17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