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UC_3粘蛋白在结石性胆囊炎与腺瘤性息肉的关系中的作用
- 2002年
- 目的:揭示MUC3粘蛋白在人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和胆囊息肉黏膜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规律和作用.方法:用抗MUC3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腺瘤性息肉胆囊组织中MUC3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6%(16/54),21%(8/38),8.33%(2/24),较对照组75%(18/24)有显著性差异.MUC3粘蛋白在对照组胆囊分布于柱状细胞的胞质内,呈颗粒状分布,两极密度较核周大,细胞核不表达,腺体细胞表面也有厚薄不均的一层.结石性胆囊粘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密度也降低,分布与后者基本相同,有的标本在胞质内呈均匀分布.腺瘤息肉胆囊MUC3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最低,表达阳性者主要在柱状细胞,杯状细胞也有表达,也呈颗粒状分布,细胞核内不表达.结论:MUC3粘蛋白在正常胆囊组织的存在较普遍;在正常黏膜向炎症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转化过程中是下调表达的,提示黏膜的异常转化涉及粘蛋白基因(也可能是癌基因)的抑制或丢失.
- 郑伟陈东风冷恩仁马红军杜宏伟
-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腺瘤性息肉
- 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腺瘤性息肉黏膜组织MUC1粘蛋白的检测
- 2002年
- 目的:检测胆囊息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时胆囊黏膜MUC1粘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及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称取液氮保存胆囊黏膜组织100-200mg加入组织裂解液1ml匀浆、离心、去上清、分装、测蛋白含量、电泳、电转移、杂交、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结果:ODu结果分别为34.29±6.06(对照组),142.11±38.49(胆红素结石组),39.72±11.46(胆固醇结石组),174.59±41.6(胆囊息肉组).结论:对照组胆囊、结石性胆囊及腺瘤性息肉胆囊有MUC1粘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逐渐增高.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MUC1粘蛋白的表达是上调表达;用Western-Blot可以较好地检测各种胆囊组织黏膜MUC1粘蛋白的对比含量和带形分布,不同疾病粘蛋白含量不同,带形分布不一样,相同疾病标本粘蛋白含量也不尽相同.
- 郑伟陈东风冷恩仁马红军杜宏伟
-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黏膜组织MUC1粘蛋白
- 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0-12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9例髌骨骨折,镜下观察髌骨骨折形态及移位情况,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后置入导针,导针垂直于骨折断端,根据骨折块数量及形态置入合适长度的可吸收空心钉固定骨折。髌骨下极撕脱骨片较小者置入1枚可吸收空心钉后沿导针向空心钉内引入2根可吸收缝线,1根沿皮下平行于可吸收空心钉、垂直骨折线环扎加压固定骨折断端,1根于皮下沿髌骨周缘环形缝合1圈加强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 min。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1例于术后2周不慎摔倒导致内固定失效,重新进行手术。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5~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膝关节功能恢复至骨折前的状态。结论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安全性高,术后疗效可靠。关节镜直视下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置入导针时可避免进入关节腔内造成损伤,同时方便处理髌骨骨折合并的膝关节周围韧带、半月板损伤,可吸收空心钉无需取出,避免了二次手术创伤。
- 丛强杜宏伟夏传龙迟健连杰张世宇崔俊
- 关键词:髌骨骨折关节镜经皮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