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庆华

作品数:67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细胞
  • 27篇白血
  • 27篇白血病
  • 18篇急性
  • 14篇流式细胞
  • 14篇流式细胞术
  • 12篇基因
  • 11篇免疫
  • 10篇脐血
  • 10篇淋巴
  • 9篇体外
  • 9篇细胞因子
  • 9篇骨髓
  • 8篇核细胞
  • 8篇TH17细胞
  • 7篇荧光
  • 7篇荧光原位杂交
  • 7篇原位
  • 7篇原位杂交
  • 7篇淋巴细胞

机构

  • 4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9篇广州医学院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7篇杜庆华
  • 35篇毛平
  • 33篇许艳丽
  • 29篇李庆山
  • 21篇王彩霞
  • 19篇应逸
  • 15篇莫文健
  • 14篇张玉平
  • 14篇王顺清
  • 14篇谢健晋
  • 10篇邓家德
  • 9篇林秀梅
  • 9篇王汉平
  • 8篇凌艳英
  • 8篇朱志刚
  • 8篇陈晓燕
  • 7篇钟伟杰
  • 6篇陈小卫
  • 6篇邓婷芬
  • 5篇许昕

传媒

  • 9篇白血病.淋巴...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脐带血MSC和骨髓MSC分泌细胞因子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人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种细胞分泌的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并且进行对比。结果人脐血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分泌TPO、SCF和IL-6等支持造血生长因子。但是相同生长条件下,两种细胞分泌的因子浓度不同。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SCF的量(575.7±40.2pg/ml)高于骨髓基质细胞(482.2±17.7pg/ml),而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IL-6(469.7±27.2pg/ml)的量(低于同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935.19±35.4pg/ml),人脐血基质细胞TPO分泌的量(195.5±7.3pg/ml)与骨髓基质细胞(172.2±9.3pg/ml)相近。结论人脐血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都具有分泌支持造血生长因子的能力,但是分泌量之间有差异。
王小博毛平许艳丽王彩霞邓婷芬杜庆华
关键词:细胞因子
FISH探针组合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成套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组合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42例初诊MDS患者同时应用EGR1/D5S23,D5S721(5q31)、CSF1R/D5S23,D5S721(5q33)、D7S486/CSP7(7q31)、D7S522/CSP7(7q31),D20S108/CSP8(20q12/CSP8)以及X/Y共6组探针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42例MDS患者中有2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54.76%),其中2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5q-9例(21.43%),+8 8例(19.05%),7q-4例(9.52%),20q-3例(7.14%),-7 2例(4.76%),未检出-5和-Y。同时进行的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为45.45%(15/33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424)。在18例正常核型的患者中,间期FISH组合分别检出1例+8和1例5q-。结论成套FISH探针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MDS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可以成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
应逸杨志刚陈晓燕杜庆华王汉平谢健晋陈小卫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方法学建立
<正>目的:建立一种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相对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FLT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FLT3-ITD突变基因多位于14外显子,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
陈建兰李庆山王汉平应逸杜庆华许艳丽陈晓燕谢健晋毛平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衰老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抗细胞衰老的作用。方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CD34+细胞,分别接种在含或不含MSC及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取培养10d后的造血干细胞,分别用于细胞计数,集落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并对培养后的细胞进行p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10d后,MSC组、细胞因子组及MSC+细胞因子组对脐血总有核细胞(TNC)、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支持作用,以MSC十细胞因子组最为明显(P〈0.05),其扩增倍数分别达到(45.3±6.8)倍、(38.4±5.8)倍及(50.2±4.2)倍,但衰老细胞比例及p16INK4smRNA表达倍数则以MSC组最低,MS(2+细胞因子组次之,细胞因子组两项指标均为最高(P〈().05)。结论MS(2能更好保护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减少细胞衰老的发生,Msc+细胞因子是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保持细胞干性的更理想方法。
王彩霞张玉平陈小卫杜庆华潘世毅黎宇苗应逸王顺清毛平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培养技术间质干细胞
AML-M5患者树突细胞诱导活化自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克隆性分析
2009年
AML—M5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各型中预后较差的一种,该病好发于老年人,患者常不能耐受高强度化疗,一般治疗预后较差。由于免疫细胞具有自动识别异己抗原(包括恶性转化的突变克隆肿瘤细胞)的特点,可以敏感地追踪、识别并杀伤少量残留的肿瘤细胞,在清除微量残留白血病(MRD)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传统化疗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有可能提高白血病的预后。我们利用白血病树突细胞(DC)结合CD3、
毛平张玉平王彩霞许艳丽应逸杜庆华谢健晋王顺清
关键词:克隆性分析树突细胞T细胞增殖自体外周血诱导活化微量残留白血病
无血清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 ,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 ,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但适用于临床应用的扩增条件至今仍未确立。本课题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使用TPO ,IL 3,SCF ,IL 6等细胞因子进行不同的组合 ,在培养的 0 ,6 ,10 ,14天进行MNC、CD4 1+细胞及CFU MK数的检测 ,以寻找最佳的细胞因子组合及最佳的收获时机。结果表明 :无血清条件下TPO与IL 3,SCF ,IL 6等细胞因子联用可实现脐血巨核系祖细胞有效的体外扩增 ,各因子组中以TPO +IL 3+SCF +IL 6组扩增效果为最佳 ,其CFU MK数于第 10天最多 ,扩增达 6 .8倍 ,CD4 1+细胞扩增达 8.8倍。结论 :在人脐血MNC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TPO +IL 3+SCF +IL 6组为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较佳的因子组合。由于TPO +IL 3+SCF +IL 6组的CFU MK数于第 10天最多 ,CD4 1+细胞数亦为同期最高 ,故培养后收获时间宜控制在其体外培养的第
莫文健毛平何秋山应逸朱志刚许艳丽杜庆华
关键词:脐血巨核系祖细胞无血清培养巨核细胞
青蒿琥酯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VEGF及VEGFR表达的影响
<正>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
李庆山黄露迷林秀梅邓婷芬许艳丽莫文健杜庆华
文献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B祖细胞分析及其意义
2014年
正常造血B祖细胞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极其相似,易造成诊断失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64份样本,通过造血B祖细胞的免疫表型鉴别并观察其在急淋、急非淋患者初诊及化疗后不同时期造血B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鉴别诊断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以非恶性血液病病例87份样本作为对照组,以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进展期的577份样本作为检测组(其中T-ALL 26份、BALL 261份、AM L 290份),共计664份样本通过CD34/CD10/CD19/CD45抗体组合鉴定并定量造血B祖细胞群,以不同进展期的临床状态(初诊、缓解、复发)、年龄、瘤细胞浸润度为分类基础,进行了与造血B祖细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造血B祖细胞:CD45呈阴性至弱阳性连续分布,SSC(侧向散射信号)较低,早期造血B祖细胞群CD34阳性,随着细胞成熟度的增加,CD34消失。CD19、CD10在造血B祖细胞整个阶段均为阳性,早期CD10表达强度更高。2造血B祖细胞百分含量:在对照组、T-ALL、B-ALL、AM L患者中分别为1.36%、0.60%、1.39%、0.80%;检出率分别87.4%、61.5%、83.5%、75.9%;初诊、缓解、复发组造血B祖细胞含量分别为0.37%、1.66%、0.55%。3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瘤细胞侵润度的增加,造血B祖细胞有逐渐下降的趋势。4造血B祖细胞含量超过5%的样本主要分布于白血病患者缓解期。结论:造血B祖细胞群在造血系统/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数值的变化与疾病进展状态、年龄、瘤细胞浸润度密切相关。造血B祖细胞数量在化疗缓解期后有一过性增加,此阶段出现的CD19、CD10双阳性群体是否来源于正常造血细胞克隆还是恶性血细胞克隆,需谨慎诊断。利用流式细胞术多色分析的优势,优化抗体组合,准确鉴定正常造血B祖细胞对临床诊疗及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均有重要意义。
许艳丽王顺清毛平杜庆华
关键词: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急性白血病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细胞因子支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体系,该体系分4组:A组为培养过程中不加细胞因子和基质细胞;B组为单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组为单用细胞因子支持;D组为细胞因子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支持。在0、6、10及14天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同时检测CD34+细胞上CD49d+及CXCR4的表达数。结果表明:在体外14天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D组CD34+细胞、CFU数及CD34+CXCR4+细胞和CD34+CD49d+细胞扩增数均高于A、B、C组(P<0.05);B、C和D组在各时间点各测量指标与A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6天后,B组各测量指标与C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支持脐血MNC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与趋化作用和与粘附作用相关的造血细胞亦较扩增前明显增加。单用细胞因子扩增会造成造血细胞的耗竭,单用基质细胞支持可扩增或维持造血细胞的量,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FBMSC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毛平王彩霞林秀梅杜庆华
关键词:胎儿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单个核细胞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的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45例)按照国际预后指标(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43例)的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各组数值间的差异,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IPI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LBCL四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可见随着IPI分值的增高,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呈降低的趋势;IPI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Th17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有关系;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Th17细胞表达下降;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以上、临床分期Ⅲ期以上、长期卧床及需别人照顾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
许昕李庆山朱志刚杜庆华钟伟杰赵紫媛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H17细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