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束惠慧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诱捕法
  • 2篇蚊虫
  • 1篇氧化碳
  • 1篇世博园
  • 1篇世博园区
  • 1篇蚊虫监测
  • 1篇蚊虫种群
  • 1篇二氧化碳
  • 1篇二氧化碳法
  • 1篇防控策略
  • 1篇CO
  • 1篇成蚊
  • 1篇虫种

机构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3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上海市卢湾区...

作者

  • 3篇冷培恩
  • 3篇束惠慧
  • 2篇周毅彬
  • 2篇曹晖
  • 2篇丁志伟
  • 2篇楼菊萍
  • 1篇曹辉
  • 1篇徐仁权
  • 1篇刘洪霞
  • 1篇唐毅

传媒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世博园区基建期间蚊虫种群动态特点和防控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世博工程建设对蚊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2007年和2008年的3-11月间开展每旬一次的CO2诱捕法成蚊监测。结果 2007年和2008年蚊虫的密度高峰均为7月和10月;2008年监测到的淡色库蚊数量较2007年下降了54.5%,构成降至43.5%;白纹伊蚊的数量上升了47.3%,构成比上升至54.5%;三带喙库蚊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400%;2008年蚊虫消长最高峰值明显低于2007年,仅为2007年峰值的2/3。结论工程建设的开展和环境的改变未影响该区域蚊虫的种群构成,但3种蚊虫的数量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蚊虫密度的高峰期没有影响,蚊虫的平均密度和消长变化的最高峰值受到了影响。
曹晖冷培恩周毅彬丁志伟楼菊萍束惠慧
黑箱法与二氧化碳诱捕法蚊虫监测结果比较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黑箱法和二氧化碳(CO2)诱捕法监测蚊虫密度的差异,探讨黑箱法在蚊虫密度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在2个区7个点比较黑箱法和CO2诱捕法监测蚊虫密度、种类的差异,比较2种方法监测蚊种构成比、性别比和季节消长趋势的相关性。结果黑箱法监测蚊虫平均密度为25.63只/箱,是CO2诱捕法平均密度(7.32只/器)的3.50倍,黑箱法监测雌蚊平均密度为14.65只/箱,是CO2诱捕法平均密度(6.23只/器)的2.35倍,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密度指数无相关性;黑箱法捕获蚊种构成,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94.97%,为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占4.97%,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各仅占0.03%;CO2诱捕法捕获蚊种构成,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79.26%,为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占18.27%,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2.10%和0.37%,2种监测方法蚊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黑箱法设备简单,易操作,经济成本低,适用范围较广,比较适合淡色库蚊的监测,在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的地区,可使用黑箱法进行蚊虫密度监测;CO2诱捕法除适合淡色库蚊监测外,还适用于白纹伊蚊监测。
冷培恩刘洪霞唐毅曹辉束惠慧徐仁权
关键词:二氧化碳法蚊虫
黑箱法和CO_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比较黑箱法和CO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5~1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采用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每旬监测一次成蚊密度。结果黑箱法捕获成蚊以淡色库蚊居多,占80.5%;CO2诱捕法捕获成蚊以白纹伊蚊比例最高,占55.9%;CO2诱捕法捕获雌蚊比例高于黑箱法;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变化都具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黑箱法适合用于淡色库蚊的监测;而CO2诱捕法适用于白纹伊蚊的监测。
曹晖冷培恩周毅彬丁志伟楼菊萍束惠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