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党国

作品数:58 被引量:20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1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气动
  • 18篇声学
  • 13篇风洞
  • 12篇噪声
  • 12篇声学特性
  • 12篇空腔
  • 9篇声压
  • 9篇声压级
  • 9篇气动声学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7篇动特性
  • 7篇气动特性
  • 7篇流激振荡
  • 6篇气动噪声
  • 6篇空腔流动
  • 6篇风洞试验
  • 5篇气动力
  • 5篇流动特性
  • 5篇光固化快速成...

机构

  • 54篇中国空气动力...
  • 11篇中国空气动力...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空气动力学国...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南京航天航天...
  • 1篇成都飞机设计...

作者

  • 56篇杨党国
  • 13篇罗新福
  • 12篇张征宇
  • 11篇李建强
  • 8篇范召林
  • 8篇孙岩
  • 7篇王显圣
  • 7篇刘俊
  • 6篇蒋卫民
  • 5篇梁锦敏
  • 5篇吴继飞
  • 4篇朱伟军
  • 4篇李建强
  • 4篇施傲
  • 4篇王超
  • 3篇吴军强
  • 3篇马晓永
  • 3篇张树海
  • 3篇刘旭亮
  • 2篇徐来武

传媒

  • 13篇空气动力学学...
  • 10篇实验流体力学
  • 6篇航空学报
  • 4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工程力学
  • 2篇中国第一届近...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风机技术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2009年全...
  • 1篇第二届近代实...
  • 1篇2012年第...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风洞声学测量实验中声信号分离方法
本发明属于风洞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洞声学测量实验中声信号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原始声信号<Image file="488588DEST_PATH_IMAGE001.GIF" he="43" imgCon...
罗勇刘旭亮田浩李虎武从海王益民韩帅斌张树海杨党国马瑞轩
文献传递
光固化快速成型的轻质AGARD-B模型气动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传统金属制风洞模型质量大,设计加工周期长、成本高,为此笔者提出了采用一种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加工轻质风洞模型的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引起光固化快速成型的轻质和金属AGARD-B模型气动特性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跨声速范围,轻质模型同金属模型的气动特性基本吻合,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的高速风洞模型设计方法基本可行。
杨党国张征宇周志华孙岩
关键词:光固化快速成型气动特性
高亚声速空腔绕流气动噪声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分析空腔底面中心线上声压级分布与不同测点声压频谱特性,着重研究了高亚声速空腔绕流的气动噪声特性。空腔模型长深比分别为6、10和15,自由来流马赫数为0.8,基于每米的雷诺数为1.55×107,测量的空腔前缘的边界层厚度为0.034m。结果表明:空腔后缘处于噪声产生区,声压级较高;闭式和过渡式空腔因深度较小,来流剪切层触及了空腔底面,干扰了从腔后壁向腔前壁的噪声反馈回路,限制了腔内流动自激振荡的形成;开式空腔深度较大,剪切层直接跨过空腔中部、撞击腔后壁,并产生强烈噪声,噪声从腔后壁通过空腔向前壁的反馈回路未受到干扰,故腔内流动出现自激振荡和多个声压峰值频率。
杨党国李建强范召林罗新福梁锦敏
关键词:空腔高亚声速噪声特性声压级
三维空腔流动波系建模及模态演化
2022年
高速空腔流动包含复杂波系结构,这些复杂波系的传播和演化导致流动产生自持振荡而引起强噪声,空腔噪声在频谱上包含多个具有离散频率的声模态,深入理解各阶声模态的演化规律可为发展噪声控制方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亚声速和超声速情况下空腔两端的波系散射过程并考虑三维展向流动,分别建立了针对亚声速和超声速空腔流动的三维波系模型.三维波系模型包含了空腔中不同波系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这种非线性作用可导致产生不同于Rossiter模态的其余频率成分.基于三维空腔流动实验测量的压力信号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线性估计,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双谱分析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压力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振荡主模态之间会产生非线性作用,这种非线性作用产生了幅值较高的谐频,主要的振荡模态之间存在模态切换现象,且模态切换呈低频特征,整体表现出随机性特性.
罗勇杨党国武从海李虎张树海吴军强
关键词:空腔流动气动噪声时频分析
基于CFD和气动声学理论的空腔自激振荡发声机理被引量:16
2010年
应用CFD技术和气动声学时域理论(FW-H积分方程),探讨了空腔自激振荡发声机理。腔内噪声计算以空腔流动解为基础,采用了气动声学时域理论,对该理论进行了推导说明,并利用圆柱绕流声学特性验证该方法基本可行。研究获得的空腔自激振荡模态分析结果与Rossiter和Heller等的预测结果基本相同,捕捉到了自激振荡的频域特性;分析表明空腔上方形成的剪切层中的脱落涡与腔后壁相撞,产生的一次声波辐射至腔前壁激发新的脱落涡,新的脱落涡与腔后壁再次相撞产生二次声波形成的流动声学反馈回路是导致空腔自激振荡和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且腔内声压幅值主要出现在一阶和二阶振荡模态,声音能量主要集中在较低频率区域。
杨党国李建强梁锦敏
关键词:空腔气动声学自激振荡CFDFW-H方程
超声速来流边界层厚度对浅腔声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分析不同来流边界层厚度与空腔深度比(δ/D)下腔内中心线上的脉动声压级的分布和不同测点的声压频谱特性,讨论了超声速来流边界层厚度对浅腔(长深比分别为12和15)声学特性的影响.试验来流马赫数为1.5,基于每米的雷诺数为2.26×107.结果表明,δ/D减小导致浅腔内的噪声更加强烈,腔前后部的声压级分布更不均匀;除了个别离散频率外,腔内不同测点其余离散频率对应的声压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δ/D减小引起空腔前部和后部区域几乎整个离散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声压级有明显升高;因超声速浅腔流动,腔中部产生的激波的干扰因素的影响,边界层流动特性对浅腔中部区域的声学特性影响较小.
杨党国李建强范召林罗新福蒋卫民
关键词:浅腔声学特性超声速声压级
二维弹穴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讨论了弹穴的分类,在分析三种弹穴流动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求解N-S方程,模拟研究了二维弹穴的长深比(L/D)及其流动特性间的影响关系.针对三种典型的弹穴,分析了弹穴流线图谱、压力等值线、马赫数等值线及压力分布,据此...
杨党国李建强张征宇罗新福
关键词:流动特性
文献传递
转子叶尖间隙对风扇气动特性及单音噪声特性影响的数值计算被引量:4
2020年
由于叶尖间隙会降低叶轮机的工作效率,并且会增大噪声辐射强度,因此在叶轮机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这一设计参数的具体影响。基于叶轮机单音噪声流场/声场混合预测模型,研究了不同转子叶尖间隙对单级轴流风扇气动性能和单音噪声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转子出口尾迹宽度和尾迹强度都随转子叶尖间隙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尾迹相位分布几乎没有改变,因此当尾迹与下游静子叶片干涉时,主要影响静子叶片表面的非定常载荷强度,而不会影响其主要的相位分布;2.5 mm的叶尖间隙(0.94%叶片高度)使得风扇流量减小了约2%,风扇效率下降了约1%,向前传播的1倍叶片通过频率(Blade Passing Frequency,BPF)单音噪声声功率级增大了1.5 dB,向后传播的1BPF单音噪声声功率级增大了0.7 dB;叶尖间隙变化对2BPF和3BPF对应的单音噪声强度影响都小于1 dB。
王良锋杨野乔渭阳杨党国
关键词:轴流风扇叶尖间隙
空腔可压缩流致噪声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空腔是一种常见的飞行器结构,高速来流条件下,空腔流致噪声成为重要噪声源,制约飞行器性能的提高。针对空腔可压缩流致噪声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空腔流激振荡及其诱导噪声的产生机制、参数影响规律与噪声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基于空腔非定常流动及其诱导噪声特性,总结空腔可压缩流致噪声产生、传播规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从来流参数、空腔形态、结构振动等关键参数出发,阐述空腔可压缩流致噪声的参数影响规律,总结空腔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不足。最后,对空腔可压缩流致噪声问题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王显圣杨党国杨党国周方奇刘俊
关键词:空腔气动声学噪声控制流激振荡
后壁倒角对空腔噪声的抑制效果被引量:13
2010年
对不同后壁角度(δr)时长深比为9的空腔模型底面中心线上的声压级分布、不同测点声压频谱特性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后壁倒角对空腔噪声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亚声速还是在超声速,空腔后壁角度增大,使得空腔内不同测点的声压级都有所降低,特别是后壁处的声压级明显降低;对不同测点的声压频谱特性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空腔流激振荡峰值频率时的噪声声压级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效果。可见,增大空腔后壁角度对空腔噪声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杨党国范召林李建强罗新福蒋卫民
关键词:声压级噪声抑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