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光

作品数:38 被引量:176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0篇X线
  • 10篇X线计算
  • 10篇X线计算机
  • 9篇多层螺旋CT
  • 9篇血管
  • 9篇体层摄影
  • 8篇造影
  • 8篇体层摄影术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动脉成像
  • 7篇冠状动脉成像
  • 6篇血管造影
  • 6篇血管造影术
  • 6篇造影术
  • 5篇成像
  • 4篇CT
  • 3篇动脉成像技术
  • 3篇血管成像

机构

  • 25篇内蒙古医科大...
  • 10篇内蒙古医学院...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6篇杨晓光
  • 22篇刘挨师
  • 11篇赵磊
  • 9篇郝粉娥
  • 8篇王利东
  • 8篇苏秉亮
  • 7篇吕铁钢
  • 5篇杨振兴
  • 4篇王大鹏
  • 3篇高阳
  • 2篇王泽锋
  • 2篇高建梅
  • 2篇郭秀玲
  • 2篇高建梅
  • 2篇金凤
  • 2篇李志军
  • 2篇赵盛
  • 1篇王志东
  • 1篇付俊鲜
  • 1篇周崇彬

传媒

  • 8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中国CT和M...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八届内蒙古...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8层双源CT大螺距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量化与限度:一项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小螺距扫描全心动周期重建模拟收缩末期触发大螺距扫描,定量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特征以指导高心率大螺距扫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2例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全心动周期小螺距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层厚为0.75 mm,层间距为13.75 mm,并以时间间隔10 ms进行0~700 ms拆分,并按0~400 ms组合图像以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心率为(75.52±8.73)次/min,平均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宽(STTW_w)绝对期相为(120.16±75.13)ms,相对期相为(14.70±8.74)%;平均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位(STTW_c)绝对期相为(148.31±51.79)ms,相对期相为(18.24±5.60)%。心率与STTW_c相对期相呈负相关(r=-0.306,P=0.016)。心率切点为86次/min(AUC=0.933,P=0.038)。结论本研究解释和揭示了高心率大螺距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特征,明确了其在心率大于80次/min患者应用的局限性。
赵磊郭佑民郝粉娥杨晓光吕铁钢王泽锋杨振兴刘挨师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心率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像
基于“大影像”学科下MDT模式在影像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中的研究
2018年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影像亚专业相互融合的"大影像"成为现代影像学发展的趋势。在此趋势下,构建"大影像"学科发展平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影像亚专业学习平台及独立培养模式,成为制约大影像学科发展、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因素。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MDT)的发展,势必对影像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拟探讨建立以"大影像"为基础,以MDT模式为手段,密切结合临床的新型影像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素质的影像学研究生做出初步探索。
杨振兴吕铁钢金凤杨晓光高阳刘挨师
关键词:大影像医学影像学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有关因素。方法:对3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病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不同心率及其变化和呼吸运动对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并观察不同心率组的最佳时相分布规律。结果:增强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4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3032节段,七组中(≤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71~75次/min、76~80次/min和≥81次/min)不能评价(血管运动伪影、血管纤细)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3.4%(70/522)、13.0%(91/702)、19.5%(122/626)、22.7%(100/440)、31.2%(82/263)、28.8%(74/257)和37.8%(84/222)。平均心率、节律变化大、呼吸运动与运动伪影冠脉节段数经χ^2检验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心率快、心律不齐及呼吸运动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利东杨晓光刘挨师苏秉亮李志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1-12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1000例病人的CTA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0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例,发生率为3.6%。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6~74岁,平均52.2岁。其中左冠优势型2例,均衡型5例,右冠优势型29例。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12例(33.3%);左冠状动脉变异19例(52.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5例(13.9%)。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杨晓光刘挨师吕铁钢郝粉娥王大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
心率变化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不同心率及其变化对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并观察不同心率组的最佳时相分布规律。结果增强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4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3032节段,7组中(≤55、56~60、61~65、66~70、71~75、76~80和≥81次/min)不能评价(血管运动伪影、血管纤细)冠脉节段占冠脉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3.4%(70/522)、13.0%(91/702)、19.5%(122/626)、18.6%(82/440)、28.1%(74/263)、24.9%(64/257)和37.8%(84/222)。平均心率、节律变化大与运动伪影冠脉节段数经χ2检验,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心率快、心律不齐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利东杨晓光刘挨师苏秉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PACS/RI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使用PACS/RIS系统的优势。方法:在我院的实习生中选择3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对照组的实习生进行教学,以PACS/RIS对观察组的实习生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测评分数与教学满意度。结果:测评分数与教学满意度更高的均为观察组(P<0.05),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使用PACS/RIS可以帮助实习生提升学习效率,并提升学生对医院教学教学的满意度,因此可以在医学影像教学中推广应用。
崔宇杨晓光
关键词:PACSRIS医学影像教学
MS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测量循环时间或自动触发对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容积检查,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46例夹层动脉中Ⅰ型7例,Ⅱ型12例,Ⅲ型27例,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7例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复查。结论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及术后复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利东杨晓光刘挨师苏秉亮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通过18例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MSCT)和CT仿真内镜(CTVE)表现,探讨CTVE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MSCT增强扫描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病人,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CTVE成像。18例中Ⅰ型主动脉夹层1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7例。结果:11例Ⅰ型和7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清楚地显示了狭窄的真腔和扩张的假腔,以及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和分支受侵情况,并清晰地显示5例假腔内的血栓,10例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结论:CTVE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显示破口的部位、夹层和假腔内的血栓,了解主动脉各分支有否受侵和受侵的程度,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杨晓光王利东刘挨师苏秉亮李志军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模态定量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1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因此,症状相对出现较晚,一旦出现,COPD的症状通常会持续存在。所以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肺组织的结构改变、诊断COPD并施行干预措施,将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通过临床体征、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是诊断和分期COPD的常用方法。然而在COPD等多表型疾病过程中,单一的肺功能替代措施如FEV1可能不是最佳的评估工具。所以及时、合理地使用影像学检查,对于COP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而在各种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双源双能量(DE)肺血容量(PBV)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清楚显示肺的解剖结构及灌注特征,可对COPD进行识别和量化,对肺气肿的类型、COPD的严重程度进行匹配评估。因此,本研究就DECT肺灌注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COPD中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白慧忠杨晓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双能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
常规全腹部增强CT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病理对照常规平扫联合增强CT扫描评价结直肠癌肿瘤一般情况与临床T、N分期诊断效能指标,明确全腹部增强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结直肠癌患者49例,临床检查未发现结直肠癌远处转移。
郝粉娥刘挨师杨晓光赵磊郭秀玲王大鹏吕铁钢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结直肠癌术前评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