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晨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痤疮
  • 3篇痤疮丙酸杆菌
  • 2篇雄激素
  • 2篇雄激素受体
  • 2篇受体
  • 2篇酮戊酸
  • 2篇兔耳
  • 2篇痤疮模型
  • 2篇疗法
  • 2篇母细胞
  • 2篇酵母
  • 2篇酵母细胞
  • 2篇激素
  • 2篇激素受体
  • 2篇氨基酮戊酸
  • 2篇5-氨基酮戊...
  • 1篇蛋白
  • 1篇动力疗法
  • 1篇雄性
  • 1篇寻常痤疮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杨晨
  • 2篇李湘鸣
  • 2篇谢阳梅
  • 2篇李姗姗
  • 2篇薛飞玥
  • 2篇戴卫星
  • 2篇黄仁华
  • 2篇罗方妮
  • 2篇杨晨
  • 1篇张玲琳
  • 1篇王秀丽

传媒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兔耳痤疮模型皮损及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对兔耳痤疮模型皮损治疗效果和ALA-PDT治疗前后皮损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将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皮内注射于兔耳部皮肤,建立痤疮动物模型。建模后动物分为:ALA-PDT组及无干预组。通过观察皮损大体表现及其组织病理改变评价痤疮炎症变化趋势;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ALA-PDT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4 h、24 h、4 d、7 d)IL-17及其上游转录因子RORα和RORγt的表达水平。结果兔耳皮肤注射P.acnes菌悬液可诱导痤疮样皮损。皮损大体表现,ALA-PDT组在治疗后4~24 h皮损区炎症逐渐加重;治疗后4 d组织淋巴细胞浸润较4 h、24 h减轻;治疗后7 d皮损好转明显且优于无干预组。Real-time PCR研究结果发现ALA-PDT组IL-17、RORα、RORγt表达水平在治疗后4 h逐渐升高,24 h后进一步升高;治疗后4 d表达水平较前降低;治疗后7 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ALA-PDT早期通过上调IL-17放大炎症反应,随后下调IL-17,最终有效治疗痤疮。ALA-PDT的这一调控作用可能通过两个关键转录因子RORα和RORγt实现。
杨晨杨晨柳小婧吴赟黄建华许德田邹婷王秀丽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痤疮丙酸杆菌白介素-17
评价环境雄激素类化合物重组Lac Z报告基因酵母细胞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环境雄激素内分泌干扰物酵母评价体系。方法以载体双表达的方式构建该重组基因酵母细胞。在表达载体中,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启动子驱动雄激素受体基因(AR)的表达,并使其与V5抗原表位相融合;在报告载体中,用雄激素效应元件(ERE)调控的Lac Z作为报告基因。将两者转化于酵母细胞(W303-1A)中,构建成雄激素调控的重组Lac Z基因酵母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去氢表雄酮(DHT)和丙酸睾酮(TP)]和雌激素(雌二醇、雌三醇、雌酮、二乙基已烯雌酚和乙炔基雌二醇),对重组基因酵母细胞分别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研究。结果去氢表雄酮和丙酸睾酮与该重组基因酵母细胞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度,而与雌二醇、雌三醇、雌酮、二乙基已烯雌酚和乙炔基雌二醇5种雌激素化合物均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结论该重组基因酵母细胞可用于对环境雄激素类化合物的筛选。
戴卫星杨晨罗方妮李姗姗黄仁华谢阳梅薛飞玥李湘鸣
关键词:酵母细胞雄激素受体
V5抗原表位融合性人雄激素受体基因酵母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13年
建立重组基因酵母筛选雄性内分泌干扰物的关键是雄激素受体(AR)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为此,本文用PCR方法从W303-1A酵母基因组扩增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启动子,将其插入到pYestrp2载体的Swa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将所构建成的载体命名为pGPD。将5′和3′端含有BamHⅠ和EcoRⅠ黏性末端V5抗原表位DNA,插入到pGPD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成pGPDV5载体。用PCR方法从pcDNA3.1/AR扩增2 723bp全长的AR开放性阅读框(ORF),将其插入到pGPDV5载体,构建成与V5抗原表位相融合的酵母表达载体pGPDV5/AR,将其转入W303-1A酵母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该酵母细胞提取液中的AR与V5相融合的表达蛋白,一抗选用小鼠源性V5单克隆抗体(IgG2a),二抗选用偶联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羊抗小鼠的多克隆抗体(IgG)。结果表明,与V5相融合的AR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杨晨罗方妮戴卫星李姗姗黄仁华谢阳梅薛飞玥李湘鸣
关键词:酵母细胞雄激素受体
免疫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作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acnes,原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具有强烈的促炎活性,可以激活体内的固有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系统。痤疮丙酸杆菌在免疫激活中的关键作用为免疫疗法指引了方向,并且很可能成为解决痤疮丙酸杆菌的抗生素抗耐药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包括痤疮丙酸杆菌疫苗,天然抗菌肽等多种免疫疗法不断被研究开发。本文将针对痤疮免疫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杨晨杨晨柳小婧王秀丽
关键词:寻常痤疮痤疮丙酸杆菌免疫疗法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动态检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利用兔耳痤疮模型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痤疮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于兔耳皮肤,构建兔耳痤疮模型。成功构建的模型兔耳给予ALA-PDT治疗。通过组织HE染色评价痤疮炎症的变化;提取兔耳组织RNA并以Real-time PCR检测ALA-PDT治疗前及治疗后4、24 h及7 d的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IL-8、NF-κB(p65)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通过评估组织HE结果发现,ALA-PDT治疗后4~24 h皮损区炎症逐渐加重,治疗后7 d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Real-time PCR发现,与治疗前相比,ALA-PDT治疗后4、24 h的IL-1α、IL-1β和IL-6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8、p65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所有炎症因子相对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早期可能通过上调IL-8和p65放大炎症反应,随后抑制炎症因子改善组织炎症反应,最终有效治疗痤疮。
杨晨张玲琳张玲琳邹婷王秀丽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痤疮丙酸杆菌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