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常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筛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冠脉钙化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及远期临床疗效。86例患者无医源性死亡、致残等结局发生,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项生化指标可知,8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肌钙蛋白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内随访结果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靶血管在此血运重建的发生。冠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钙化病变疗效确切,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远期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林常李存仁刘丽媚李雪锋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
- 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患者单纯行PCI治疗;研究组79例患者在PCI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及疗效、预后。结果手术后,两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 h、12 h、24 h,研究组患者血清c Tn 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90 min内ST回落指数、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恢复行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且不显著增加出血,安全性尚可。
- 林常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罗非班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预后效果,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1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有无累及左主干远端分叉分为两组:分叉组(90例),无分叉组(3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基本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分叉组的男性占比明显高于非分叉组(P<0.05);两组患者均达到操作成功标准,随访显示分叉组的再发心绞痛率显著高于非分叉组(P<0.05)。有血管内超声指导的ULMCA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血管内超声指导者(P<0.05)。行双支架术者的支架再狭窄率显著高于行单支架术者(P<0.05)。结论 PCI术治疗ULMCA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指导能够有效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廖伟明修建成林常李海贞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预后
- 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客观评价中药熏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80例随机分为非熏蒸常规治疗组(非熏组)与中药熏蒸治疗组(熏蒸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熏蒸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0d后评效。结果熏蒸组总有效率高于非熏组,且膝关节休息痛、上下楼痛、肿胀、僵硬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优于非熏组。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可明显缓解KOA的临床症状,具有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 何丹丹陈志煌林常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中药熏蒸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上该病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AMI患者,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1000 U/h,持续36 h,观察组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前两组患者ST段下降、缺血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患者ST段下降、缺血导联数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412,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有效调节AMI患者心电图变化,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林常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有效性安全性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具体的诊断标准将心绞痛分为有痛组(122例)和无痛组(7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相关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无痛组误诊率17.95%;有痛组误诊率4.92%,无痛组误诊率显著高于有痛组(P<0.01);无痛组治愈62例,死亡16例;有痛组治愈113例,死亡9例,无痛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无痛组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为了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的监测,以提高诊断及治疗率。
- 林常
-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
- 分析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94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45%、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专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心功能观察指标(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钠尿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分输出量(5.02±1.45)L/min、左心室射血分数(46.85±5.96)%均高于对照组的(3.76±0.66)L/min、(38.63±5.79)%,钠尿肽水平(560.3±320.6)pg/m L低于对照组的(1368.6±430.1)pg/m L,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2.12±5.26)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29±5.66)mm小于对照组的(47.06±5.34)、(52.24±4.4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协同提高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促进病情转归、改善心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林常
-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美托洛尔曲美他嗪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总结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3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hs-CRP、TNF-α、NO、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2.16、3.70,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患者,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以及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对血脂的降低更明显。
- 林常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血液流变学
-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的应用价值
- 2016年
-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共同强化治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观察组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术后1、3、7 d,观察组的CRP分别为(11.30±4.21)、(10.03±2.16)、(8.67±3.9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6±2.03)、(12.33±4.26)、(11.87±1.67)mg/L(P〈0.05);两组患者CRP值于术后1 d上升后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降幅明显,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分别为(2.41±0.34)、(1.56±0.47)、(2.33±0.6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0.61)、(2.60±0.43)、(3.42±0.31)mmol/L(P〈0.05),观察组HDL水平为(1.30±0.47)mmol/L,高于对照组的(0.76±0.52)mmol/L(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罗海东林常
- 关键词:他汀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