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
- 作品数:66 被引量:331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替米沙坦对大鼠血管损伤性重塑过程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和活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血管损伤性重塑及其过程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12只。30天后取损伤部位血管段进行形态学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粘着斑激酶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粘着斑激酶蛋白总量和磷酸化蛋白含量。结果术后30天,模型组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粘着斑激酶mRNA水平明显增高,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而替米沙坦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粘着斑激酶mRNA表达活性明显降低,粘着斑激酶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替米沙坦可明显减轻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抑制血管损伤后粘着斑激酶表达与活化。替米沙坦的抗血管损伤性重塑作用可能与抑制粘着斑激酶表达与活化有关。
- 程芳洲鲍翠玉彭绩柯俊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替米沙坦血管重塑粘着斑激酶内皮剥脱术
- 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调查福州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 从福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3年间全部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年间院前死亡的246例患者中,男患者163例,女性患者83例,男性以60~79岁组居多,女性以80≥岁居多;在有完整资料的因循环系统疾病院前死亡患者中,前3位的死亡基础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院外猝死患者月份分布均以每年的12~2月份最多;两组患者调度时间、到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现场时间长于非心脏性猝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前3位的前驱症状依次为无症状、胸痛和呼吸困难;心脏性猝死的现场复苏手段也做初步分析.结论 院前死亡患者的病情复杂,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及明确诊断困难,旁观者心肺复苏少,加强急救技能普及加强EMSS服务效率等方面工作极为重要.心脏性猝死以中老年阶段为高发,并已成为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 钱欣林世荣连双庆柯俊张瑞郑耀权王晓萍陈锋
- 关键词:院前死亡心脏性猝死急救医疗服务流行病学研究
- 早期抗血栓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心脏骤停(CA)是急诊医疗服务中常见和紧急的一种急症。尽管心肺复苏(CPR)技术持续改进,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可达40%~50%,但出院存活率仍不超过20%[1]。CA和CPR后经常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包括机体内源性凝血和纤溶系统经常发生紊乱[2]。CA后患者可发生血栓事件。因此,早期抗血栓治疗在CPR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院内CA(IHCA)患者早期抗血栓的研究目前仍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抗血栓治疗对IHCA成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 林庆明方晓君龚峥龚峥柯俊林世荣
- 关键词:抗血栓治疗急诊医疗服务自主循环恢复血栓事件IHC成年患者
- 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室重塑状态的变化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室重塑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0例为A组,同时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为B组,健康老年人员70例为C组。检测与比较3组的心室重塑指标及相关血液指标,并比较A组与B组中相同血压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心室重塑指标及相关血液指标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且A组中相同血压患者的检测结果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室重塑状态相对明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其影响明显,上述方面的临床监测价值较高。
- 李世峰陈玉凤柯俊林世荣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KCNE1亚基对Cav1.2电流的调节及门控机制
- 2018年
- 目的探讨KCNE1对Cav1.2电流的调节及门控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Cav1.2通道质粒单独或与KCNE1质粒共同转入HEK293细胞上,实验分Cav1.2组和Cav1.2+KCNE1组(每组取15个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v1.2电流和门控动力学。结果KCNE1与Cav1.2共同转染后,Cav1.2电流显著降低。在0mV时,Cav1.2峰电流密度从(-14.8±2.5)pA/pF降为(-7.5±1.6)pA/pF(n=15,P<0.01)。门控机制研究发现,KCNE1对Cav1.2电流的调节主要是使通道稳态失活曲线向更负的方向移动,进而加速失活;同时,也使通道失活后恢复减慢,失活时间常数延长,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电流密度的降低。结论KCNE1亚基可以通过改变Cav1.2通道稳态失活和失活后恢复过程降低其电流密度。
- 柯俊苏颖董颖李泱王晓萍李世峰龚峥陈锋
- 关键词:HEK293细胞膜片钳技术
- 粘着斑激酶参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
-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磷酸化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的关系.
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非内皮剥脱对照组(CN)、内皮剥脱术后4天(4d)、8天(8...
- 程芳洲鲍翠玉彭绩柯俊
- 关键词: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重塑粘着斑激酶
- 文献传递
- 缓激肽后处理对心肺复苏大鼠神经元保护效应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缓激肽延迟后处理对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效应.方法 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中心进行.24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组及缓激肽后处理(bradykinin postconditioning,BR-P)组.以窒息法诱导建立心搏骤停模型,在心搏停止6min后开始心肺复苏.于成功复苏后2d,对BR-P组和ROSC组大鼠分别经腹腔注射缓激肽(150 μ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心肺复苏后3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NDS)后取材,取鼠脑进行DAPI/Bax、Bcl-2、Caspase-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ROSC组NDS评分降低(60.13vs.80.00,P=0.000)、CA1区凋亡神经元增多、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强(56.70vs.37.39,P =0.000;43.46vs.37.29,P=0.004)、而Bcl-2蛋白表达减弱(41.90vs.47.52,P=0.008).BR-P组NDS评分高于ROSC组(69.75vs.60.13,P=0.000)、凋亡神经元减少、Bax、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51.34vs.56.70,P=0.046;38.90vs.43.46,P=0.028)、而Bcl-2蛋白表达增强(46.04vs.41.90,P=0.048).结论 缓激肽后处理可诱导Bax、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Bcl-2蛋白表达增强,减轻神经元凋亡,从而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效应.
- 林世荣宋斌林庆明钱欣柯俊王晓萍陈敏陈锋
- 关键词:缓激肽后处理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神经保护
- 心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探讨心搏骤停患者体内发生氧化应激的严重程度并尝试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心搏骤停经CPR的成年住院患者,构成试验(C)组,并根据CPR后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分为复苏(R)组和未复苏(NR)组,其中R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NR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同时选择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健康体检人员,构成健康对照(H)组。分别测定上述各组氧化应激指标,即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分析各组之间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情况。结果C组血清MDA水平(10.7±3.4)nmol/mL高于H组(8.2±0.9)nmol/mL(t=4.4,P<0.05),C组血清SOD水平(65.2±19.5)U/mL、GSH-Px水平(216.7±64.8)U/mL低于H组血清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t=-9.6,t=-5.6,均P<0.05);其中NR组MDA水平(10.8±3.8)nmol/mL和R组MDA水平(10.6±2.9)nmol/mL均高于H组(8.2±0.9)nmol/mL(F=15.2,均P<0.05),而SOD水平[NR组(66.2±18.7)U/mL,R组(63.7±21.1)U/mL]、GSH-Px水平[NR组(208.7±61.6)U/mL,R组(227.9±69.6)U/mL]均低于H组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F=65.6,F=18.2,均P<0.05),但NR组与R组之间的血清MDA、SOD、GSH-Px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同上,均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经CPR后,体内发生了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心搏骤停患者CPR后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但相关氧化应激指标尚不能用于预测心搏骤停患者CPR的预后。
- 宋海洋陈锋陈锋林庆明柯俊林世荣王晓萍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氧化应激预后
- 福建省救护车药品配备及消毒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调查福建省救护车药品配备及消毒情况,分析其影响制约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13~2014年对分布于福建省的9个急救中心及其所辖的97个省市县级急诊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省市级医院救护车内配备齐全的静脉心血管病药比例高于县级医院(χ2=5.069,P〈0.05);②省市级医院救护车内药品管理情况与县级医院无明显差异(均P〉0.05);③省市级医院救护车消毒情况与县级医院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县级医院救护车药品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需相关部门研究探讨解决措施。
- 张宇杰陈兵林才经朱鹏立柯俊
- 关键词:救护车消毒
- 甲氨基阿维菌素和丁醚脲混合中毒一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一种在阿维菌素基础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杀虫剂,人体中毒少见[1]。丁醚脲是一种硫脲类杀虫剂,其毒理学研究及人体中毒鲜有报道。福建省立医院收治一例甲维盐和丁醚脲混配农药(甲维盐1.4%,丁醚脲42.3%)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 郑武洪李世峰高灵刘赐惠柯俊
- 关键词:丁醚脲混配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甲维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