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云飞

作品数:2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麻醉
  • 7篇心脏
  • 7篇手术
  • 6篇动脉
  • 6篇异氟醚
  • 6篇乳化异氟醚
  • 4篇主动脉
  • 3篇心脏手术
  • 3篇血管
  • 3篇异丙酚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3篇麻醉机
  • 3篇静脉
  • 3篇芬太尼
  • 3篇丙酚
  • 2篇导管
  • 2篇动脉瓣
  • 2篇心肌
  • 2篇心血管

机构

  • 14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广东省心血管...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郧阳医学院附...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7篇柴云飞
  • 6篇王晟
  • 6篇刘进
  • 3篇郭晓纲
  • 3篇徐金东
  • 3篇杨静
  • 3篇雷迁
  • 3篇张文胜
  • 3篇雷黎明
  • 3篇杨经文
  • 2篇俞润英
  • 2篇罗南富
  • 2篇梁杰贤
  • 2篇刘陕岭
  • 2篇黄卫
  • 2篇张永勤
  • 2篇罗沙
  • 2篇周成斌
  • 2篇龚春雨
  • 2篇李鹏

传媒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建立及异氟醚制动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泵入乳化异氟醚。调节泵入乳化异氟醚速度至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个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后,维持平衡20 min。比较平衡后两组山羊不同取血部位(股动、静脉和颈动、静脉)血液中的异氟醚分压(Piso)。结果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Piso比较,股动、静脉血Pi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11.15±6.06)mmHg、(9.28±5.07)mmHg,1 mmHg=0.1333 kPa〕约为颈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6.07±3.60)mmHg、(5.36±2.99)mmHg〕的2倍(P<0.05)。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与动脉组股动、静脉血中Pi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约为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中Piso的2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脊髓可能是异氟醚制动作用的重要部位。
杨静龚春雨柴云飞罗楠罗南富刘进
关键词:麻醉机制乳化异氟醚脊髓
阿米替林对大鼠静脉局部麻醉效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2008年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对大鼠静脉局部麻醉效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健康雄性大鼠90·只,体重190~240g,随机分为3组(n=30):阿米替林组、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将大鼠鼠尾均分成上段(近心端)、中段、末段(远心端)三部分并做标记。尾静脉穿刺置入套管针并接肝素帽,用驱血带从尾尖驱血至鼠尾上段和中段交界处,于驱血带上缘处固定止血带,随后各组于10s内分别注入规定浓度的阿米替林、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各0.5ml,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10min后松开止血带。采用序贯法进行实验,阿米替林组第1只大鼠尾静脉注射0.05%阿米替林,相邻浓度比值为1.414;布比卡因组第1只大鼠注射0.03%布比卡因,相邻浓度比值为1.667;利多卡因组第1只大鼠注射0.08%利多卡因,相邻浓度比值为1.250。计算各组的EC50和95%可信区间。于给药前1h(基础状态)、给药后3min和2d时测定甩尾反应时间(TFL)。观察大鼠是否出现局麻药神经毒性反应(烦躁不安、惊厥、死亡等)和鼠尾局部组织损伤。结果阿米替林组、布比卡因组及利多卡因组的EC50分别为0.111%(95%可信区间0.092%~0.133%)、0.058%(95%可信区间0.048%~0.078%)及0.129%(95%可信区间0.103%~0.160%);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布比卡因组EC。降低(P〈0.01),利多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比卡因组比较,利多卡因组EC50升高(P〈0.01)。与基础值比较,各组给药后各时点鼠尾上段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min时鼠尾中段TFL升高(P〈0.01),给药后2d时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均未见神经毒性反应和鼠尾局部组织损伤。结论阿米替林产生的静脉局部麻醉效力低于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相似。
康仙慧宋莉柴云飞杨邦祥杨帆上官王宁刘慧
关键词:阿米替林
8%乳化异氟醚兔硬膜外麻醉作用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各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柴云飞宋海波杨静刘陕岭张文胜杨经文刘进
关键词:乳化异氟醚硬膜外麻醉
脂肪乳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前(预处理)或损伤后(后处理)给予脂肪乳对心脏I/R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脂肪乳在心脏保护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实验采用大鼠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ISCH组)心脏离体平衡50min,37℃缺血40min,复灌120min;脂肪乳预处理组(I—preC组)心脏离体平衡20min,给予含30%的脂肪乳灌注液输注15min,洗脱15min,随后37℃缺血40min,复灌120min;脂肪乳后处理组(I—postC组)心脏离体平衡50min,37℃缺血40min,复灌120min,复灌开始即给予含30%的脂肪乳灌注液输注15min。于平衡50rain和复灌120min期间连续监测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平衡20min和复灌60min时接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复灌结束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心脏机械功能指标:与ISCH组比较,复灌期间I-postC组+dp/dtmax、LVDP显著升高,一dp/dtmax、LVEDP显著降低(P均〈0.05);而I-pre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生化指标:复灌60min时I—preC组和I-postC组CK和LDH活性均较ISCH组显著降低(P均〈0.05);I-preC组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reC组和I-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SCH组显著降低[(21.6±1.8)%、(15.9±1.3)%比(46.5±3.9)%,P均〈0.05)];I-preC组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预处理和后处理均能减轻心肌I/R损伤后CK和LDH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脂肪乳后处理能显著增强心肌I/R损伤后心脏的机械功能。
刘陕岭王莹王儒荣柴云飞吴畏黄翰刘进
关键词:脂肪乳后处理心肌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前后桡动脉压力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桡动脉压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50例心脏手术患者切皮前、CPB停机5 min、1 h、2 h、4 h和8 h等不同时点的桡动脉和股动脉平均压以及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结果在CPB前所有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压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CPB停机早期有7例患者桡动脉平均压小于股动脉平均压且超过10 mm Hg,个别患者超过20 mm Hg。结论心脏手术CPB后早期,在有些患者桡动脉压力低估了中心动脉的压力,而股动脉压力更能反映中心动脉的压力。
郭晓纲曹忠明黄卫柴云飞王晟
关键词:体外循环桡动脉压
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在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
2024年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优化快通道麻醉和术后快速康复(ERAS)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在常规麻醉评估和快通道麻醉适应证评估基础上,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组研究对象228例,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异丙酚组,每组114例。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均使用瑞马唑仑,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异丙酚。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等;记录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和出院前1 d的QoR-15评分;记录入室后主要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1)两组间一般资料及术前1 d的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瑞马唑仑组的QoR-15评分在出院前1 d与异丙酚组相比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异小于最小临床差异即小于8,无明显的临床获益。(3)气管插管后1 min及切皮后1 min异丙酚组心率减慢并且MAP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心率、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瑞马唑仑组低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再次插管率瑞马唑仑组均短于异丙酚组,并且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高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相比,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方案虽未明显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评分,但瑞马唑仑在维�
林佳漫叶咏欣李尚航柴云飞
关键词:快通道麻醉心脏瓣膜手术
异丙酚-氯胺酮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的体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全身麻醉配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239例患者(男214例,女25例)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轻微,术中一过性呼吸抑制发生率4.6%、重度舌后坠发生率3.8%,简单处理均好转。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良好;术后苏醒迅速、无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主动脉夹层瘤动脉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但应注意术中呼吸管理。
曾志文柴云飞俞润英罗沙王晟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异丙酚氯胺酮
一种腹腔镜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腹腔镜固定架,包括架体和连接在架体上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旋转轴和套设在旋转轴的外周侧的固定套,旋转轴的外周上同轴设有环形凹槽,固定套的内壁上设有转动装配在环形凹槽内的凸起部,...
俞润英柴云飞徐小利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的相关性和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入住ICU的感染患者72例,按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分为两组。A组(34例):有明确感染灶但未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B组(3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别于入ICU时(T0)及入ICU后24 h时(T1),测定两组患者CEC数量、血浆v WF以及血浆NO含量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T0及T1时点的CEC数量及血浆v WF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血浆NO浓度则低于A组(P<0.05)。与T0比较,B组T1时点的CEC数量及血浆v W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NO浓度则显著降低(P<0.05),而A组相应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全部使用了较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A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仅5例患者短暂使用了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多巴胺3~5μg/kg)。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B组18%vs.A组0%(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关系。
柴云飞雷黎明李鹏雷迁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快速起搏后CVP延迟恢复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2023年
目的评估术中快速心室起搏(rapid ventricle pacing,RVP)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VP在快速起搏后1 min以上未恢复到起搏前水平或者>12 mmHg以下的患者定义为CVP延迟恢复,主要观察指标为心血管不良事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CVP延迟恢复是否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VP延迟恢复的比例为47.2%,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得到CVP延迟恢复(OR=3.62)可能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快速心室起搏后CVP延迟恢复可能是TAVR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伟航林佳漫叶咏欣柴云飞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心血管不良事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