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母其爱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切梢小蠹
  • 4篇小蠹
  • 3篇云南松
  • 3篇饲养
  • 3篇天敌
  • 3篇天敌昆虫
  • 3篇昆虫
  • 2篇豆象
  • 2篇幼虫
  • 2篇云南切梢小蠹
  • 2篇四纹豆象
  • 2篇纵坑切梢小蠹
  • 2篇模化
  • 2篇规模化
  • 2篇规模饲养
  • 2篇郭公虫
  • 1篇带菌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幼虫饲养

机构

  • 8篇云南大学
  • 2篇保山师范高等...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红云红河烟草...
  • 1篇保山学院

作者

  • 8篇母其爱
  • 7篇叶辉
  • 6篇吕军
  • 2篇陈鹏
  • 2篇段焰青
  • 1篇丁雪松
  • 1篇刘宏屏
  • 1篇张东华
  • 1篇刘晓飞
  • 1篇李天星
  • 1篇廖周瑜
  • 1篇林雁
  • 1篇殷彩霞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纵坑切梢小蠹携带云南半帚孢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云南半帚孢 (Leptogramphyunnanensis)是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重要的共生真菌 ,在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寄主树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揭示 ,纵坑切梢小蠹主要通过与受到感染云南半帚孢的韧皮组织的接触携带上云南半帚孢的。纵坑切梢小蠹卵、幼虫和蛹对云南半帚孢的带菌率较高 ,均大于 90 % ,而成虫的带菌率较低。纵坑切梢小蠹的体表和体内均携带有云南半帚孢 ,但体表带菌是纵坑切梢小蠹带菌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头、足、翅和腹部带菌率的研究发现 ,云南半帚孢在纵坑切梢小蠹各部位的分布大体相同 ,揭示纵坑切梢小蠹没有携带云南半帚孢的特化构造或器官。
叶辉母其爱吕军张东华
关键词:云南半帚孢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共生真菌带菌率体表
一种四纹豆象幼虫规模化饲养方法
一种四纹豆象幼虫规模化饲养方法,属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技术领域。步骤为:将一等商品用大豆粉碎至0.3×0.4cm大小的颗粒,放入25×15×6cm的塑料保鲜盒内,颗粒堆积厚度为2.0cm;把四纹豆象成虫放入盛有大豆颗粒的塑...
叶辉吕军母其爱
文献传递
基于荧光标记的怒江流域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迁移扩散被引量:30
2007年
2005年7月在云南怒江流域地区,以荧光粉作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方法,对怒江流域桔小实蝇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释放点潞江坝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设立桔小实蝇回收点,经过7d的回捕,从释放点沿潞江以北至六库沿线共回收到的标记桔小实蝇43头,最远在距释放点以北97km的地方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5头。沿怒江在释放点以南,仅在小于29km的范围内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17头。释放点东面和西面未能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分析释放点以北各回收点标记桔小实蝇与非标记桔小实蝇的相互关系揭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在空间动态中具有相同的行为模式,由此推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可能来自同一种群。分析怒江流域区的自然地理发现,潞江坝桔小实蝇可借助怒江两边高大山脉形成的天然河谷通道,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在北上气流的携带下,实现由南向北的远距离迁移扩散;同时,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使潞江坝桔小实蝇没能向东西两个方向作远距离扩散迁移。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特定峡谷地区桔小实蝇扩散迁移现象,为桔小实蝇迁移扩散研究提供了新鲜实例,为在当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桔小实蝇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础信息。
陈鹏叶辉母其爱
关键词:荧光标记桔小实蝇怒江流域
一种四纹豆象幼虫规模化饲养方法
一种四纹豆象幼虫规模化饲养方法,步骤为:将一等商品大豆粉碎至能通过5目筛子的块状颗粒,放入25×15×6cm的塑料保鲜盒内,颗粒堆积厚度为2.0cm;四纹豆象成虫放入盛有大豆颗粒的塑料保鲜盒内,置入28℃昆虫培养箱内无光...
叶辉吕军母其爱
文献传递
云南松切梢小蠹(Scolytidae:Tomicus)天敌昆虫初步研究
该文通过对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蠢分布区内天敌昆虫系统调查,初步得出切梢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数量、分布区、生活习性、及其与小蠹虫的寄生关系规律,为小蠹虫天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参考内容.在云南的石林、禄丰...
母其爱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天敌
文献传递
蚁形郭公虫人工饲料及繁殖饲养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在Reeve提出的配方基础上,研制出了适宜蚁形郭公虫Thanasimus formicarius的人工饲料配方,并以该配方饲料为基础,形成相应配套的蚁形郭公虫饲养技术。
吕军叶辉刘宏屏母其爱
关键词:郭公虫人工饲料捕食者天敌昆虫
云南切梢小蠹种群生态与危害机理研究
叶辉吕军段焰青陈鹏刘宏屏丁雪松刘晓飞母其爱殷彩霞李天星林雁
云南切梢小蠹是云南森林重大毁灭性害虫,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毁灭云南松林100多万亩,至今每年危害面积仍保持在70-100万亩。云南切梢小蠹生活隐蔽,防治困难,研究难度很大,是迄今虫害继续猖獗的主要原因。项目组自198...
关键词:
关键词:切梢小蠹云南松
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的蛀干危害及致死机理被引量:10
2010年
蛀干危害是云南切梢小蠹致死云南松树的关键环节。通过控制云南切梢小蠹蛀干密度,对云南切梢小蠹在自然条件下蛀干行为与危害进行了首次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干密度与云南松存活率呈负相关,蛀干密度直接决定云南松死亡或存活。研究发现,蛀干密度115坑/m2是云南松树的最低致死密度阈值,云南松树在蛀干密度低于26.4坑/m2情况下存活,在26.4-115坑/m2有部分存活,超过115坑/m2以后将被害致死。云南切梢小蠹对树干攻击形成有卵和无卵两类坑道。形成无卵坑道的蛀干攻击可导致树势衰弱,形成有卵坑道的蛀干危害严重破坏了韧皮组织,是导致云南松死亡的直接原因。
吕军叶辉段焰青廖周瑜母其爱
关键词:云南松云南切梢小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