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江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4篇婴儿
  • 4篇通气
  • 3篇早产
  • 3篇机械通气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炎症反应综合...
  • 2篇早产儿
  • 2篇衰竭
  • 2篇全身
  • 2篇全身炎症
  • 2篇全身炎症反应
  • 2篇全身炎症反应...
  • 2篇综合征
  • 2篇小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发育不良

机构

  • 13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汪江萍
  • 8篇严越秀
  • 8篇乔萍
  • 6篇汤鸣
  • 5篇莫伟雄
  • 2篇肖力
  • 2篇刘自光
  • 2篇雷伟华
  • 2篇张小玲
  • 1篇冼少眉
  • 1篇梁星群
  • 1篇刘丽萍
  • 1篇梁建红
  • 1篇冼少媚
  • 1篇谭敏华
  • 1篇成卓梅

传媒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华夏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年份

  • 2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和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关系及在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60例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给予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等,计算出B/A比值。并根据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结果,分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6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中,ABR检查异常者57例,ABR检查正常者103例;ABR检查异常组的ABR各波的PL、IPL均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R异常组与ABR正常组的TB平均值比较,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异常组与ABR正常组的B/A比值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R能早期反映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改变,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规检测手段;B/A比值较TB更能反映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水平,可作为评估胆红素神经毒性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
汤鸣严越秀汪江萍乔萍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白蛋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胆红素神经毒性
血清补体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及血小板计数与SIRS的预后
2006年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补体(C3、C4)活性、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48例SIRS患儿和40例非SIRS患儿的血清C3、C4、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SIRS患儿首次测定的血清C3、C4、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非SIRS患儿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SIRS组病情好转后4项参数均较好转前低(P<0.01或0.05),而恶化组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C3、C4和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明显不同于好转前(P<0.05或0.01)。而且病情恶化组SIRS患儿病情变化后C3、C4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好转组,D-二聚体含量则高于好转组(P<0.05或0.01),但病情变化前两组四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3、C4、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的测定有助于判断SIRS患儿的预后。
汪江萍严越秀汤鸣乔萍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补体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
综合措施预防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预防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NICU2003~2005年度收治的所有早产儿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谨慎喂养;免疫支持;积极抗感染;及时改善肠道微循环、微生态;循环、呼吸、血糖、内环境支持等;尽早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保证热卡供给;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严格控制静脉入液量。观察以上综合措施实施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308例早产儿中,共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发生率为0.97%,低于文献报道的在所有NICU病婴中总的发生率1%~7.7%水平。结论早产儿综合管理的综合预防措施对减少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乔萍严越秀莫伟雄汪江萍冼少眉
关键词:婴儿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重组人促红素的不同起始使用时间与早产儿贫血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的不同起始应用时间与早产儿贫血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小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1800g)41例随机分为早应用组(A组)(21例)和晚应用组(B组)(20例)。早应用组于生后7d内开始给rHu EPO 200 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晚应用组于早产儿血红蛋白<140g/L时开始给rHu EPO 200 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生后Hb、Hct均逐渐下降,但早应用组下降明显小于晚应用组,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早应用组两周后Ret升高较晚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晚应用组有4例输血,早应用组无一例输血,经精确!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血红蛋白正常时应用rHuEPO效果好,即早产儿早用rHuEPO对预防贫血有积极意义,出现贫血后再用可能意义不大。
乔萍严越秀莫伟雄汤鸣汪江萍梁建红
关键词:早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儿多器官功能障碍时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方我院68例患有MO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新生儿MODS时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结果68例结MODS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5.88%(38/68),具有2、3、4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依次为22.73%(5/22)、60.71%(17/28)、88.89%(16/18),各组有显著性差异(x2=18.0284,P<0.01)。胃肠功能衰竭组病死率为52.63%(20/38),非胃肠功能衰竭组病死率为23.33%(7/3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6.0110,P<0.05).结论MODS新生儿,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并且受损器官数目越多,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越高。MODS新生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病死率比非胃肠功能衰竭组明显增高。因此胃肠功能衰竭在MODS中占重要位置。如果及时有效控制其发展,阻断其它器官相继序贯性衰竭对MODS转归和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汪江萍
关键词:胃肠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早期呼吸障碍
2005年
目的观察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早期呼吸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早期呼吸障碍25例,分析应用前后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21例患儿于24~48 h呼吸频率明显恢复正常(P<0.05),呼吸障碍明显缓解,且均治愈;3例因肺透明膜病加重转为机械通气.膈神经损伤1例自动出院.结论 NCPAP早期治疗因肺泡萎陷、低通气所致的呼吸障碍是安全有效的.
严越秀莫伟雄张小玲乔萍肖力汪江萍
关键词:正压呼吸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NCPAP治疗经皮血氧饱和度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被引量:5
2004年
刘自光雷伟华汪江萍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小肠肿瘤病理检查
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慢性肺发育不良的防治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并发慢性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71例VLBWI的胎龄(30±2)周,出生体重平均(1235.2±160.6)g。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方案Ⅰ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组32例,方案Ⅱ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滴入组20例,方案Ⅲ为必可酮(BDP)气雾组19例。对三组呼吸机设置、血气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方案Ⅰ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通气频率(VR)分别为(18.3±1.6)cmH2O和(35±5)bpm,显著低于方案Ⅱ、Ⅲ组(P<0.01);三组血气分析PaCO2、HCO3-有明显差异(P<0.01),但pH值、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的发生率方案Ⅰ为16%(5/32),方案Ⅱ为5%(1/20),方案Ⅲ为5%(1/19)。病死率方案Ⅰ为6%(2/32),方案Ⅱ为5%(1/20)。结论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滴入、必可酮气雾均可有效地预防VLBWI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并发严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严越秀乔萍汪江萍汤鸣冼少媚
关键词:肺疾病
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刘自光雷伟华刘丽萍韦世强成卓梅谭敏华汪江萍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外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凝血功能紊乱的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 IRS诊断标准的60例新生儿患者,分别以S IRS符合项数及预后分组,另选同期病房中非S IRS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6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随着S 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PLT、F 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S 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 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汪江萍
关键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紊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