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松 作品数:25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HucMSC-ex通过Let-7b调控TGF-βR_1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Huc MSC-ex)对肝星状细胞LX-2胶原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Huc MSC-ex,采用透射电镜分析Huc MSC-ex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的表达;建立TGF-βR_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 LX-2细胞株活化模型,分别加入25,50和100μg/m L Huc MSC-ex共培养,另设对照组(常规培养),qRT-PCR检测4组Col1、Col3、TGF-βR_1和Let-7b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对应的蛋白表达; Let-7b过表达转染LX-2细胞株,q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X-2中TGF-βR_1、αSM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Huc MSC-ex是30~100 nm的膜性囊泡,表达外泌体的特异标志CD9和CD63。与对照组相比,Huc MSC-ex处理组中Col1、Col3和TGF-βR_1表达明显下调(P均<0. 001),而Let-7b表达明显上调(P均<0. 001); Let-7b过表达显著抑制LX-2细胞中TGF-βR_1和α-SMA的表达(P均<0. 05)。结论:Huc MSC-ex转运Let-7b到肝星状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TGF-βR_1表达,抑制肝星状LX-2细胞胶原合成。 蔡梦洁 钱嘉莉 陈逸菲 王岩金 赵婷 刘锦文 沈松 严永敏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乙磺酸尼达尼布雾化吸入制剂的制备及评价 2024年 目的:研究乙磺酸尼达尼布(nintedanib ethanesulfonate,NE)雾化吸入制剂的处方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通过筛选抗氧剂、渗透压调节剂、pH等确定其最优处方;测定NE雾化吸入制剂的雾化动态粒径;通过液相色谱测定NE雾化吸入制剂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以肺功能、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等为指标评价体内治疗效果。结果:确定NE吸入溶液的最终处方为NE 10 mg,亚硫酸氢钠4 mg,丙二醇50 mg,水2 mL,盐酸调pH至4.0;NE雾化吸入制剂的平均粒径约为3.3μm;SD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NE吸入溶液的体内消除半衰期为5.27 h,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达到63.71%;吸入制剂后肺纤维化模型小鼠肺功能各项参数(气管收缩参数、50%潮气量呼气流量和呼吸速率等)及肺干/湿重比、HYP、TNF-α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NE雾化吸入制剂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参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李其德 米翠兰 徐乐圆 朱顺 周在军 沈松关键词:吸入制剂 雾化吸入 药动学 特发性肺纤维化 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在磁共振/光热双模式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水分散性的磁性四氧化三铁(magnetic iron oxide,Fe_3O_4)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进而对其体外磁共振响应及光热转换特性进行了考察。此外,研究了Fe_3O_4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细胞毒性及体内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其在肿瘤部位磁共振/光热双模式成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为大小均一的球型,粒径约为125 nm。该纳米粒表现出超顺磁性及良好的磁共振响应和光热转换性能。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磁性纳米粒能够被肿瘤细胞摄取,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小鼠尾静脉注射后,该纳米粒能够靶向聚集于肿瘤部位,并实现该部位磁共振/光热双模式成像。以上结果表明,Fe_3O_4纳米粒具有潜在的多模式生物成像应用前景,可能在肿瘤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丹华 戚雪勇 戈延茹 沈松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高山红景天挥发油对黄芩苷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高山研究红景天挥发油、氮酮及丙二醇对黄芩苷体外透皮吸收的 影响。方法:以离体小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Franz 扩散池装置进行 透皮吸收实验。黄芩苷为指标性成分,用HPLC 法测定黄芩苷在不同促渗剂下的 透皮浓... 傅海珍 付文艳 沈松 戈延茹 戚雪勇关键词:BAICALIN TRANSDERMAL ENHANCERS RHODIOLA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基因载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基因载体系统,并研究了其有效性、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及转染效率等。本发明在碳纳米管管壁上通过疏水作用结合聚乙烯亚胺-胆固醇(PEI-Chol)与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 金一 孔芬芬 沈松 王成润文献传递 四氧化三铁作为光热敏感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氧化三铁作为光热敏感材料的应用,所述应用是四氧化三铁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生热量,所述的应用是将四氧化三铁在700~2000nm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照射下进行;本发明首次发现Fe<Sub>3</Sub>O<Su... 金一 沈松 吴琳 王成润文献传递 载多柔比星Fe_3O_4-TiO_2纳米粒的制备及光动力-化疗联合治疗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是指联合利用光及特殊药物(光敏剂)用于病变细胞及组织治疗的一种方法。在光照射下,光敏剂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从而杀伤病变细胞([1]),达到治疗目的。所使用的光敏剂应具有良好的活性氧产率,包括有机光敏剂和无机光敏剂。前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光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后者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同时具有更广的吸收波, 胡玉平 周海云 沈松关键词:光动力治疗 细胞毒性 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及其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07年 沈松 徐希明 余江南关键词:难溶性药物 胶束增溶 控释制剂 高通量药物筛选 固体分散技术 降低毒副作用 负载吲哚菁绿和多柔比星的温敏胶束在MCF-7肿瘤细胞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利用无规共聚法制备温敏胶束,通过物理吸附将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ICG)负载在胶束上,在近红外光照射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使温度升高,达到相变温度后发生解聚,从而实现特异性治疗。采用透射电镜、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胶束进行表征;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进行负载,考察所制备载体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高临界溶解温度、光热性能及光控释药结果。此外,对空白载体及载药载体的细胞摄取、体外毒性及光热、光热-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胶束p(AAm-co-AN)-g-PEG(PAAP)形状均一,呈类球形,粒径约45 nm,相变温度为43℃左右,CMC约为24μg·mL^(-1);负载ICG及DOX后(DOX-ICG-PAAP),胶束粒径增加至88 nm,且光热效果明显,给予近红外光(808 nm,2 W·cm^(-2),2 min·h^(-1))照射后,5 h药物累计释放率可增加到59.4%(pH 5.0);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空白载体ICG-PAAP无显著毒性,可通过溶酶体途径摄取,结合化疗后,当DOX质量浓度为20μg·mL^(-1)时,照射3 min可杀伤70%以上的细胞。以上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胶束具有温敏性且毒性较低,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可促进药物加快释放从而实现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的效果。 宗玲 袁安然 朱耀 顾云双 戈延茹 沈松关键词:光热治疗 水飞蓟宾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 以聚维酮-磷酯-胆酸盐三元胶束为载体制备水飞蓟宾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外性质及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 制备水飞蓟宾纳米胶束;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形态;光子相关光谱粒径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载 药胶束的含药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药浓度,BAPP2.0药动程序处理数据。结果 水飞蓟宾纳米胶束多呈球形,粒径 小于100 nm,平均粒径为61.2 nm,Zeta电位为-44.8 mV,含药量达到4.19 g·L-1;浓度数据经二室模型拟合后表明,与参比制 剂相比水飞蓟宾纳米胶束在小鼠体内的Ka增大,达峰时间缩短,MRT延长,峰浓度和AUC0-∞增加。结论 聚维酮-磷酯-胆酸 盐三元胶束有望成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载体。 徐希明 朱源 李强 沈松 沈玉萍 余江南关键词:水飞蓟宾 纳米胶束 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