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卫东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通海县植保植检站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草地贪夜蛾对甜脆玉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 2022年
- 玉溪市通海县于2019年4月8日在河西镇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以来,该虫对全县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尤其对甜脆玉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文章总结草地贪夜蛾在甜脆玉米的发生规律、防控措施,以期为种植鲜食玉米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参考。
- 黄春芬罗茜艳刘奎张茜肖俊文金灿沐卫东
- 小菜蛾弯尾姬蜂引进和利用研究
- 陈宗麒缪森杨翠仙罗开沐卫东谌爱东杨家骏
- 该项目首次在中国大陆引进小菜蛾弯尾姬蜂,开展对十字花科作物危害严重的小菜蛾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研究,较系统地研究明确了小菜蛾弯尾姬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研制成功一整套人工繁蜂技术和田间定殖复壮技术,建成了蜂种大量繁殖、复壮...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防治十字花科作物虫害防治
- 低芥酸芥菜型油菜高产良种芥油一号和芥油二号被引量:4
- 1995年
- 低芥酸芥菜型油菜高产良种芥油一号和芥油二号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650205)邱怀珊,吴学英,沐卫东,李石开芥菜型油菜具有抗旱耐瘠的特点,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冬油菜区的旱地广泛种植。但是长期以来缺少高产优质的芥莱型油菜新品种,地方品种又严重混杂退化,...
- 邱怀珊吴学英沐卫东李石开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
- 4种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种群的诱集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2010年在通海县开展的4种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在有效试验期以诱芯A的平均日诱蛾、最高单日诱蛾效果最好,显著高于诱芯C和诱芯D,也高于诱芯B。但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其中在1~20 d内,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最高,诱芯A和诱芯C平均诱蛾量相近,且三者都显著高于诱芯D;在21~60 d内,诱芯A的平均诱蛾量最高,诱芯B和诱芯D平均诱蛾量相近,且三者都高于诱芯C,诱芯A显著高于诱芯C。4种性诱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持续期亦有所差异。以诱芯A和诱芯B的持续期最长,达到60 d、59 d,诱芯C最短为33 d,诱芯D为41 d。
- 王树明王田珍普永芬吴永仙速伟艾瑛沐卫东
- 关键词:甜菜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
- 粘颗·苏云菌等五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防治试验被引量:1
- 2019年
- 试验选用粘颗·苏云菌等五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和6%乙基多杀菌素防治小菜蛾有较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第1 d防效均高于50%,药后第11 d防效高于90%;粘颗·苏云菌速效性较差,药后第1 d防效为15.75%,虫口减退率仅为8.33%,但表现出较强的持效性,在调查期间效果持续增强,药后第11 d虫口减退率达87.12%,防效达93.43%,为五种药剂中持效性最佳,同时对斜纹夜蛾、菜青虫有较好的兼治作用;5%阿维菌素和5%甲维盐效果不理想,防效低于80%。
- 王树明王田珍张启国剂奎冯凡孔枫沐卫东普群吴文祥
- 关键词:小菜蛾防效花椰菜
- 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发生及其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被引量:4
- 2014年
- 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浸叶法研究了云南通海县菜区小菜蛾种群消长特点及其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全年发生,呈现3~4个峰期.2月份后种群数量逐渐增加,10月份后逐渐下降.高峰期成虫虫量单盆可达69.9头/d,幼虫1.72头/株.与敏感种群比较,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63和2.85,为低抗水平;对茚虫威的抗性指数为20.7,为中等水平抗性;对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和啶虫隆的抗性指数分别为42.18、43.04、43.9和55.17,为高水平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分别为345.35和837.9,为极高水平抗性.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杀虫剂的抗性指数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隆>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苏云金芽孢杆菌>丁醚脲.
- 沐卫东尹艳琼黄春芬艾英李向永赵雪晴谌爱东
- 关键词:小菜蛾种群数量抗药性
- 影响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被引量:9
- 2003年
-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而在年度间,主要是年均最低温,其次是年度平均温和年均最高温,再次是年均降雨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
- 何成兴吴文伟罗雁婕沐卫东尹可锁
- 关键词:小菜蛾种群数量非生物因子蔬菜害虫
- 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对三种生物农药的抗药性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掌握滇中通海和滇西弥渡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对3种生物农药的抗药性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抗性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08—2015年,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两个菜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的抗药性。【结果】2008年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滇中通海、滇西弥渡菜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水平均为高抗,对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34.017和25.688 mg/L,抗性倍数为1 700.85和1 284.40倍;对多杀菌素LC50值分别13.728和19.830 mg/L,抗性倍数为114.40倍和165.25倍,两菜区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也为高抗;两菜区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敏感,LC50值分别0.530和0.538 mg/L,抗性倍数为2.04倍和2.07倍,属于抵抗水平。到2015年,通海和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下降到了455.70倍和255.05倍,下降趋势显著,但两菜区仍属高抗水平;对多杀菌素的抗药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抗性倍数分别为35.56倍和75.28倍,为中抗水平,但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LC50为0.885~19.830 mg/L;两菜区对苏云金杆菌仍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5.41倍和1.73倍。【结论】总体上,2008—2015年度间有差异,通海和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药性基本一致,对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抗水平,对苏云金杆菌一直保持在抵抗水平,建议生产上可以轮换使用苏云金杆菌,以提高对小菜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 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谌爱东沐卫东郑丽萍
- 关键词:小菜蛾生物农药抗药性
- 旱地芥菜型油菜优质新品种(组合)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 1997年
- 邱怀珊沐卫东李研
- 关键词:旱地芥菜型油菜高产栽培
- 滇中菜区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掌握区域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发生消长规律及温度、降雨和种植制度模式对种群的影响。【方法】2009—2014年,采用性诱剂监测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连续6年对滇中菜区——通海县小菜蛾田间种群数量开展成虫和幼虫田间种群数量的研究,分析当地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和种植模式因素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1)通海小菜蛾成虫种群消长年度间波动差异明显,全年呈现1个大的虫峰期为2—11月份,年度间出现小的2-3个虫峰。2012年种群数量较高,高峰期提前到4月份,与2013年高峰期的7—8月份差异明显,2010年和2011年田间种群数量是历年较少年份,种群高峰期的虫量少于百头/盆(卡)/月;(2)小菜蛾幼虫种群全年有2-3个危害峰期,3—6月是发生主峰期,9—11月是弱峰期;与成虫高峰期比较,幼虫田间种群,高峰期推迟20-30 d左右,全年的波动消长情况基本一致;(3)小菜蛾成虫与温度显著相关r=0.442,与降雨量成正相关r=0.283,但相关程度弱;幼虫种群与温度显著相关r=0.530,相关程度显著,与降雨没有相关性r=0.125,相关程度微弱;幼虫种群与成虫有相关性r=0.253,但相关程度微弱。【结论】滇中菜区常年成片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一年4造、周年复种的种植制度对小菜蛾的种群发生有促进作用,区域模式相对稳定是造成小菜蛾种群周年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 赵雪晴尹艳琼谌爱东沐卫东李向永黄春芬艾英
- 关键词:小菜蛾种群消长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