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生态安全条件的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呼伦贝尔沙地典型样区为例被引量:4
- 2006年
- 我国北方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当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安全为前提,依据用地功能、土地利用不安全程度、地形地貌、单因子不安全程度、自然地带、生态岛等原则,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呼伦贝尔沙地北部海拉尔沙带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和优化,建立了海拉尔沙带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 吕红峰潘东华刘珍王静爱
- 关键词: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安全呼伦贝尔沙地
- 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变化对水灾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8年
- 深圳近3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使河流水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对城市水灾致灾-成灾机制产生影响,水灾发生频次增加。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探讨了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水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河网水系结构简单化、主干化趋势明显,总长度减少355.4 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 km/km2降低到0.65 km/km2,河网支流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流域所处位置和是否为直接入海,导致各流域河网变化特征出现较大差异。(2)河网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缩小"了水灾致灾的可能性,因此在目前城市化带来的暴雨产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发展中应充分尊重自然河网的时空分布规律,合理规划河网,保障其生态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降低水灾风险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不同区域恢复河网水系及定量表达其变化特征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和实证案例,亦可为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河网水系,最大限度规避水灾风险提供依据。
- 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潘东华高路贾慧聪
- 关键词:河网水系城市化水灾
- 沙尘暴中的能量反馈被引量:4
- 2008年
- 沙尘暴是一种风沙灾害天气。在沙尘暴发生后,尘暴中浓密的沙尘对系统的涡旋能量有调节作用,从而导致沙尘暴具有区别于风暴的行为模式。从沙尘暴的微观结构及涡旋能量入手,分析了尘暴中沙尘有效辐射效应形成的条件,认为沙尘暴在沙尘颗粒参与下,沙尘有效辐射效应对锋面前后涡旋能量的调整是重要的能量反馈机制,认为辐射效应有着时间与区域的不同,从而导致沙尘暴在白天发展、持续,在夜间消亡,其发生频率随纬度升高显现日期延后的现象。分析认为,沙尘暴中类似于风暴体的结构是沙尘暴的核心所在,其中存在的能量反馈机理有规律性,利用这种机制可帮助调控沙尘暴,指导制定减灾政策。
- 于长水王静爱史培军潘东华
- 关键词:沙尘暴涡旋
- 自然灾害风险专题地图中地理要素的综合表达分析--以长三角地区1∶25万自然灾害风险地图为例
- 自然灾害风险图是标示某一区域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风险程度的一类专题地图,是将灾害风险信息传达于公众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区域灾害风险管理的依据。
- 尹衍雨岳耀杰潘东华
- 关键词:地理要素
- 老哈河流域近40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利用老哈河流域红山水库坝址处1961—2000年逐月径流资料,采用M-K等多种趋势分析方法,检验了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期间(1961—2000年)老哈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显著,而1961—1990年近30 a期间则有显著的减少趋势,1961—1975年的径流量较1976—1990年的径流量明显要高;径流月变化趋势:各年代与60年代相比,尤其是80年代径流有减少趋势的月份占大多数,其中7月和8月减少量最为明显;月径流年变化趋势:40 a期间,多数月份表现为负趋势变化,其中4月份表现出很强的负趋势变化;40 a期间,春、夏、秋3季径流均有减少,夏季减幅最大,80年代减幅最明显,冬季径流表现为弱正趋势变化,夏季与秋季表现为弱负趋势变化,春季表现为显著的负趋势变化;无论洪水季节,还是枯水季节,70、80和90年代径流都比60年代同期径流有所减少.其中,8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洪水季节较枯水季节径流减少更为显著.洪、枯季节径流都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趋势变化.另外,近40 a来,年径流量跃变不显著;而春季,尤其是4月份径流量有显著跃变,跃变年份为1980年,1980年以后春季径流量较之前明显降低.
- 郝璐王静爱高路潘东华
- 关键词:径流老哈河流域
- 基于图层约束的自然灾害风险制图综合初探——以西北干旱区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地图自动综合是一项表达客观地理规律的复杂的决策处理过程,也是灾害风险制图,特别是自动制图综合的热点和难点。从灾害系统理论角度出发,运用地理学规律,在GIS等技术支持下,结合传统制图综合的相关理念和技术,探讨基于图层约束的灾害风险制图综合的内涵、方法,并以我国西北干旱区为例,基于人口与绿洲承灾体图层约束,评价区域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自然灾害风险制图综合理论构架可以表征为语义、结构、阈值、空间和视觉学方面的图层约束。西北干旱区基于人口与绿洲承灾体图层约束的风险制图,对于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更具明辨性、准确性和区域针对性。
- 潘东华王静爱王瑛贾慧聪
- 关键词:制图灾害系统西北干旱区
- 《自然灾害与防治》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
- <正>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而建立对灾害发生、分布和危害性的科学认识,培养对受灾地区和灾民的同情与援助的人文精神,以及具有临危不惧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革新带来...
- 潘东华贾慧聪
- 文献传递
- 自然灾害风险制图中的自动综合研究
- 自然灾害风险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对灾害易发区的损失评估、防灾救灾辅助决策等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自然灾害风险地图是一项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减灾效益,而且可为其他领域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
- 潘东华
-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通过对低能见度灾害案例梳理,构建由大雾、暴雨、沙尘暴、降雪4个灾种构成的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分类系统,并提出了低能见度灾害链.以灾害发生的相对频度为低能见度灾害危险性指标,编制危险性图谱,并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形成低能见度灾害类型-频度图.对低能见度灾害的空间分异及组合规律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雾和暴雨高危险性区域分别覆盖了全国高速公路的24%和18%,机场的16.6%和12.9%;其中具有4个灾种影响的低能见度致灾区域覆盖了全国38个城市和22%人口;具有3个灾种影响的致灾区域覆盖全国308个城市和57.9%人口.因此,低能见度灾害的综合评价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风险防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 白媛张建松潘东华王静爱
- 关键词:暴雨沙尘暴降雪危险性
- 抚顺露天矿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正>抚顺西露天矿是个有百年历史的老矿。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在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
- 金复鑫潘东华
- 关键词:露天煤矿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转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