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绿叶
- 作品数:31 被引量:257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自诉转公诉的基础规范和判断标准——以国家追诉利益为切入点被引量:4
- 2023年
- 自诉制度主要旨在防范国家滥权不追诉,是对国家追诉的限制,而非排斥。在自诉程序中,检察机关认为案件情势符合一定标准的,可以接管自诉、转为公诉程序。2020年“杭州诽谤案”程序转换所依据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条款存在标准界定不清、缺乏价值制约等问题。我国应在刑事追诉阶段确立国家追诉利益的标准,彰显其限制国家追诉、保障基本权利的价值取向,并为阻却告诉乃论、自诉转公诉、不起诉等制度提供融贯性、体系性的规范准据。国家追诉利益的考量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侧重关注罪责和犯罪预防的必要性,后者将刑事法嵌入广阔的社会治理中,适度追求国家主权、民族宗教、公共秩序、国家形象等其他公共目标。国家追诉利益标准的适用是一个“不对称状态下的再权衡”过程,检察机关应当围绕考量因素和个案情形,综合评估并充分论证自诉转公诉的必要性。
- 牟绿叶
- 关键词:自诉公诉
- 论重复供述排除规则被引量:11
- 2019年
- 英美和德国采"个案分析"模式来处理重复供述问题。我国的"原则加例外"模式是一种固定、封闭的分析体系,对裁判文书网上47个案例的考察表明,该模式和司法实务出现了脱节。我国应改采"个案分析"模式,要求法官结合个案情形,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来审查判断重复供述。这些因素包括《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第5条中列举的违法行为、行为影响、供述内容、主体变更和加重告知义务,以及第5条没有涉及的律师介入、两次讯问的间隔和环境、前后供述的一致性等其他因素。明确考量因素能够指导并监督法官合理进行"个案分析"。此外,不能"推定"重复供述是先前违法行为所得,而应按照"推论关系"建构重复供述的证明机制。
- 牟绿叶
- 关键词:毒树之果个案分析
-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反思与展望
- 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以来第三次大规模的司法改革之中。期间,日本创制了旨在促进国民参与司法的裁判员制度。这个新生婴孩的命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人们对其本身却存在着诸多争议和质疑。本文笔者意在介绍该制度的相关基本信息,对争议...
- 牟绿叶
- 关键词:裁判员制度
- 文献传递
- “有限的整体主义”: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评价方式被引量:5
- 2021年
- 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务中,法官遵循"相互印证"的论证逻辑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这种逻辑在本质上是以印证结果回溯性地判定证据的资格,不利于非法证据的准确认定和排除。比较法分析和经验性研究表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评价方式应当坚持"有限的整体主义"。"有限的整体主义"虽然源于两大法系证据评价模型中的"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却是结合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规范和实务经验而被总结出的概念。"有限的整体主义"表现为"原子场"和"证据环"模型,法官只能审查判断"原子场"内与认定"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直接相关的证据和事实,而不能考量供述的内容、供述在全案证据体系中的作用、犯罪的严重性等其他因素。明确可以考量的因素能够在实体层面限定证据评价的范围,同时,"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能为实现"有限的整体主义"提供程序层面的支持。
- 牟绿叶
- 关键词:非法证据整体主义
- 论可补正的排除规则被引量:23
- 2011年
- 两个证据规定创制了中国独特的可补正的排除规则,它既是保障证据真实性、减少冤假错案之刑事政策的需求,也体现了立法对中国目前侦查活动的特殊关照,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考量的妥协产物。但由于可补正的排除规则充斥着实体真实主义的色彩,其补正的范围没有得到适当的限制,补正的方法在逻辑层面上也存在值得反思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 牟绿叶
- 关键词:瑕疵证据
- 美日两国刑事诉讼目的之比较
- 2011年
- 按照赫伯特·帕克对刑事程序模式的分类,比较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在刑事诉讼目的及其实现手段上的差异。美国坚持正当程序模式,日本受到了美国的一些影响,但实际实施的仍然是以职权主义为背景的刑事诉讼模式。
- 牟绿叶
- 关键词:刑事诉讼目的正当程序
- 论侦查人员的程序证人身份被引量:8
- 2013年
- 司法改革的不断发展促成了刑事公诉之"诉"的多元化,侦查人员在不同的"诉"中也相应表现出了不同的证人身份。在程序合法性之诉中,侦查人员的实体证人身份随着程序进程逐渐向程序证人身份转化,这种程序证人身份的实质则是程序之诉中的被告。这种二元身份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回避和作证等问题上。虽然侦查人员作为被告乃程序合法性之诉中的当事人,但是其在缺席审判、申请回避以及获得上诉救济等方面却不具有实体之诉中被告人享有的相应权利。从侦查人员的多重身份这一程序元素反映出程序之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实体之诉,但其本质上仍是一个"迷你审判"程序,程序之诉的完全独立性有待于司法改革和理论研究的探索和拓展。
- 牟绿叶
- 当前办理刑事辩护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 2010年
- 刑事辩护的职能在于保障嫌疑人和被告人基本权利,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宏观层面上,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活动要做到政治问题法律化、专业问题技术化、法律问题专业化和技术问题细节化。在微观层面上,律师也要做到不私下收费、不许诺判决结果、不打通关系和不贬损同行。新《律师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旧法中存在的"三难"问题,但又对律师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律师应在国家法律政策的框架内,追求"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 牟绿叶
- 关键词:刑事辩护刑事豁免权新律师法
- 论实物证据的鉴真与鉴定——以美国法为参照的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鉴真是指确定实物证据真品性的证明活动,"两个证据"规定为鉴真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渊源。实物证据不存在真实性推定、事实和二级事实的区分以及证据可采信的预备问题是鉴真的三大理论基础。鉴真和鉴定都是确定证据真实性的方法,鉴真是鉴定的前提和基础,鉴定是鉴真的必要延伸和补充,它们与最佳证据规则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证据的真品性和真实性。我国应构造诉讼化的鉴真程序。
- 牟绿叶
- 关键词:鉴真最佳证据规则
- 吉迪恩案五十年:一场政治抉择
- 2014年
- 以专家伪造的"咬痕"证据为基础,莱文·布鲁克斯(Levon Brooks)在1990年被判定强奸并谋杀一名儿童,但他随后获无辜者项目(Innocent Project)的帮助而洗清罪名。在密西西比州诺克苏比县对布鲁克斯的审判中,检察官——颇具讽刺的叫弗雷斯特·奥尔古德(Forrest Allgood)——做了极具说服力的开场陈述。
- 卡罗尔·S·斯泰克牟绿叶
- 关键词:布鲁克斯辩护制度无辜者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