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突发性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25例NPC放疗后单侧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NPC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401例不伴NPC的突聋患者(非NPC组)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NPC组患者的突聋耳初诊听阈值、非突聋耳初诊听阈值和全聋型听阈曲线比例分别为71.60±15.34 dB HL、35.00±11.66 dB HL和56.00%,均高于非NPC组(分别为54.66±13.43 dB HL、25.91±6.80 dB HL和2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和非NPC组中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4.00%、20.00%、20.00%、56.00%和18.19%、26.93%、29.68%、24.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PC组中突聋耳治疗后听阈值为58.40±11.74 dB HL,高于非NPC组(33.42±9.04 dB HL),听阈改善值和总有效率为13.20±4.51 dB和44.00%,低于非NPC组(21.23±5.93 dB和7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非突聋耳听阈改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3.00±2.96 dB、2.72±1.88 dB。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突聋患者听力损伤较重,全聋型听阈曲线占比较高,治疗效果差。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并分析RA病程对突聋听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3例(46耳)合并RA的突聋患者(RA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时期住院治疗的386例(400耳)未合并RA的突聋患者(非RA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根据RA病程长短将RA组患者分为<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比较3组突聋患者的听力预后。结果:在RA组中,患者的突聋耳和非突聋耳初诊平均听阈值(PTA)分别为(64.53±12.77) dB HL和(31.28±8.53) dB HL,均高于非RA组中的(54.31±13.45) dB HL和(24.83±6.06)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RA组中突聋耳和非突聋耳治疗后PTA均为(48.26±13.49) dB HL和(27.93±10.22) dB HL,均高于非RA组中的(33.65±9.22) dB HL和(21.86±6.88)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突聋耳听阈改善值为(16.27±6.01) dB HL,总有效率为52.17%,均低于非RA组的(20.66±6.21) dB HL和75.00%(P=0.010),而两组间非突聋耳听阈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患者的耳听阈改善值分别为(20.77±8.63) dB HL、(17.00±6.81) dB HL和(11.94±5.73) dB H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合并RA的突聋患者听力损伤较重,听力预后较差,且随着RA病程的延长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