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炼化污水提标工艺的比选与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满足严苛的污水排放标准,采用中试试验比对的方法,考察了4种石化污水提标处理工艺的特点和实际效果。针对炼化污水及烯烃污水的不同水质,分别确定了"均质调节罐-反硝化滤池(DNF)-臭氧反应池-生物活性炭滤池-高密度澄清池"及"均质调节罐-中和池-高效生物反应池-高密度澄清池"的不同处理方案,并实施了工业应用。实际运行结果显示,两套提标改造装置的处理效果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要求(COD≤30mg/L,TN≤10mg/L,ρ(NH3-N)≤1.5mg/L,TP≤0.3mg/L)。
- 王刚
- 关键词:炼化污水反硝化滤池臭氧氧化
-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被引量:8
- 2019年
- 针对煤气化废水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的处理工艺。将部分原水和经硝化阶段处理的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短程反硝化阶段,充分利用原水中的COD作为短程反硝化碳源获得富含氨氮和亚硝氮的出水,保证了后续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过程能够正常进行。通过控制反应器温度在15~25℃、pH在8.0~8.5和少量有机碳源投加的措施实现了对短程反硝化过程的稳定控制,亚硝氮积累率高达85.7%。该实验最终出水总氮去除率可达87.0%,出水COD低于28.0 mg/L,氨氮低于4.8 mg/L,证明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同时,该工艺曝气能耗低、有机碳源和碱度消耗少,为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刚高会杰郭宏山
- 关键词: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煤气化废水总氮COD
- 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从水处理剂配方、实用效果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介绍了水处理技术在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中的应用,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达100万元/a以上.
- 杨红梅王刚
- 关键词:循环水水质处理水处理剂
- 文献传递
- 三维贯穿结构大孔氧化铝的制备与性质表征被引量:3
- 2019年
- 以聚环氧乙烷为诱导剂引发固-液两相分离形成以无定形水合羟基铝为骨架的三维贯通大孔氧化铝,经水热处理使水合羟基铝转化为拟薄水铝石(AlOOH),在温和焙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贯穿大孔孔道的高结晶度γ氧化铝材料。采用 XRD、SEM、N2 吸附-脱附和 27Al MAS NMR 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大孔氧化铝材料的性质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所得材料不但具有 300 ~ 600 nm 之间的连续大孔孔道,大孔具有空间分布均匀且三维贯穿的结构特点,大孔氧化铝比表面积达到379 m2/g;而且孔壁含有 9.5 nm 的介孔孔道,说明所得材料具有介孔/大孔多级孔道分布;焙烧后的试样铝物种具有四配位、五配位及六配位三种配位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500 ℃常规焙烧条件下即可转变为高结晶度的γ氧化铝,且抗压强度较高,基本满足多相催化对载体强度的要求。
- 杨卫亚王刚凌凤香隋宝宽张会成
- 关键词:大孔氧化铝水热处理Γ相
- 超深特稠油开采技术
-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物性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首创超深特稠油井筒掺稀降黏开采技术,并形成了中质油混配、油溶性化学降黏、深抽抗稠油电潜泵、稠油掺稀接力举升、尾管悬挂装置、井下混配技术等超深特...
- 王刚赵普春陈华强
- 关键词:塔河油田
- 低异丁烯浓度下MTBE装置的节能生产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沧州炼化5万t/a MTBE装置由于原料中异丁烯浓度低导致装置能耗高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在低异丁烯浓度下,装置进料气化率、蒸馏负荷、萃取效果和机泵效率等与能耗的关系,采取增上进料加热器、降低塔顶压力、提高萃取温度和机泵叶轮摘除与切削等节能措施,使装置电量降低14.50%,循环水量降低9.94%,蒸汽量降低24.34%,装置能耗降低27.41 kgEO/t,装置节能效果明显。
- 王刚
- 关键词:MTBE装置节能
- 我国腈纶工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被引量:5
- 2004年
- 论述了我国腈纶工业的发展历程、腈纶需求和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腈纶工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王刚韩风马正升
- 关键词:腈纶
- SBR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处理煤制氢废水被引量:2
- 2021年
- 在SBR反应器中研究了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对煤气化废水的脱氮效果,并进行对比实验。投加少量菌剂的反应器15天后即可实现短程硝化过程,出水氨氮、COD、总氮质量浓度稳定达标,而未投加的则需要38天,且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易波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建立后,两组实验污泥中短程硝化菌占比分别为1.4%和1.1%,反硝化菌种类及占比也较启动初期明显增多,该研究反硝化过程甲醇用量与工业装置反硝化过程运行相比降低了45%。
- 王刚翟亚男高会杰
- 关键词:煤气化废水SBR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
- 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研究了现有黏度预测模型应用于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可行性,筛选几种常见的黏度物理模型,进行试验数据对比和最优模型选取,基于重质船用燃料油数据库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掺稀降黏试验数据分析混合机制对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重质船用燃料油调合组分,采用Cragoe黏度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较小。这是由于Cragoe黏度模型的预测不受组分油黏度比的限制,在重质船用燃料油中的适用性最好。采用所提出的修正模型,可进一步降低对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误差。分析多组分调合的结果显示,若组分中的黏度呈梯度分布时可降低预测误差。另外,渣油与稀组分油(简称稀油)调合时,沥青质的络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 刘名瑞王晓霖王海波于阳王刚
- 关键词:船用燃料油黏度逻辑模型
- Ni和Co物种对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2022年
- 利用工业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构建了三种含有不同金属活性组分的催化剂:Ni-Mo催化剂、NiCo-Mo催化剂和Co-Mo催化剂,采用XRD、Raman光谱、H_(2)-TPR、NH_(3)-TPD、原位FTIR等分析方法对构建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中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具有相近的孔结构和物相结构,与NiCo-Mo和Co-Mo催化剂相比,Ni-Mo催化剂还原温度较低,易还原的八面体配位钼物种较多,易形成Ni-Mo-S活性相,表现出了较高的加氢性能、脱金属性能以及脱残炭性能。Co-Mo催化剂酸强度高、酸量大,表现出较高的脱硫性能。研究为构建更高效的劣质原油加工催化剂提供了的实验基础。
- 隋宝宽刘文洁王刚潘云翔彭冲
- 关键词:渣油加氢脱金属加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