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棉花
  • 2篇棉铃
  • 2篇棉铃虫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性
  • 1篇锈病
  • 1篇药剂
  • 1篇药剂防治
  • 1篇蛹期
  • 1篇诱导抗虫性
  • 1篇诱导抗性
  • 1篇增效剂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机制
  • 1篇农药
  • 1篇农药防治
  • 1篇农药增效剂
  • 1篇吸浆虫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吸浆虫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青文
  • 4篇王刚
  • 2篇丁军
  • 1篇周明牂
  • 1篇徐静
  • 1篇李萍
  • 1篇蔡青年
  • 1篇李建成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棉花学报
  • 1篇2002年环...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型增效剂——效力增对防治草坪蚜虫和锈病的增效作用
本文报道了我们在草坪上对蚜虫和锈病防治过程中,利用一种新型的农药增效剂——效力增以减少农药的用量,增加农药的防治效果的情况.结果为在相同稀释倍数下,可对氧化乐果、吡虫啉、一遍净、安绿宝防治蚜虫的效果分别提高18.5%、9...
张青文徐静王刚丁军
关键词:农药增效剂农药防治
文献传递
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选择不同杀虫剂、不同防治时期、施药方法和次数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试验表明,在小麦吸浆虫化蛹率达50%时,应用50%甲胺磷乳油、50%甲基异柳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和6%林丹粉剂配成毒土于麦田撒施,均可有效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穗、粒被害率均比对照降低80%以上;在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始盛期,用55%林丹胶悬剂0.4g/66.7m2、0.6g/66.7m2防治,防效达91.86%、94.95%,在这几种杀虫剂中防效最好;小麦播种前施药防治小麦吸浆虫幼虫效果并不理想。小麦吸浆虫的药剂防治策略应是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扫残。
李建成王刚丁军张青文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蛹期成虫期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抗棉铃虫及其生化机制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营养代谢功能的影响表明,胚轴切断法结合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gladioli D-2251)诱导处理的棉株可使棉铃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和近似消化率(AD)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2.95%、26.12%和27.23%,仅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可使RGR、RCR和AD分别降低17.25%、21.44%和4.09%。对诱导处理棉株体内植物多元酚和抗虫萜烯类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胚轴切断法后,菌处理和无菌处理的棉株体内植物多元酚的增幅分别为30.78%~289.99%和3.88%~139.69%,其增幅后期比前期低,在6叶期最低。菌诱导棉株和无菌诱导棉株体内抗虫萜烯类含量增幅分别为2.60%~36.22%和1.32%~26.16%。
张青文李萍王刚蔡青年
关键词:棉花诱导抗虫性棉铃虫生化机制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H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发生动态的影响表明 ,在田间累积卵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胚轴切断结合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P303 -1)诱导处理的棉株上棉铃虫二代、三代、四代幼虫发生量分别比在自然生长棉株上的幼虫量减少44.79 %、37.98 %和29.70 % ;而只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上二代、三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减少25 %和8.53 % ,四代幼虫发生量与自然生长棉株相近。棉铃虫幼虫在菌诱导棉株和无菌诱导棉株上的死亡率分别是自然生长棉株上的4.71倍和3.01倍。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 ,菌处理和无菌处理的棉株饲喂棉铃虫幼虫 ,其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长17.17 %和7.80 % ,虫重分别降低25.28 %和15.63 % ,化蛹率分别降低14.94 %和9.97 % ,蛹重分别降低19.80 %和8.68 %。菌处理和无菌处理后棉株体内多元酚和萜烯类物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王刚张青文周明牂
关键词:棉花抗虫性棉铃虫诱导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