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怡

作品数:32 被引量:30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肿瘤
  • 9篇胃癌
  • 8篇胃肿瘤
  • 7篇预后
  • 7篇手术
  • 6篇直肠
  • 6篇乳腺
  • 6篇肠癌
  • 4篇直肠癌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原发癌
  • 3篇原发性
  • 3篇受体
  • 3篇术前
  • 3篇腺肿瘤
  • 3篇化疗
  • 3篇激素
  • 3篇癌组织
  • 3篇雌激素

机构

  • 1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0篇北京大学肿瘤...
  • 8篇北京市肿瘤防...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

作者

  • 32篇王怡
  • 8篇季加孚
  • 7篇苏向前
  • 7篇徐光炜
  • 7篇黄信孚
  • 5篇邢宝才
  • 5篇李吉友
  • 4篇崔明
  • 4篇张霁
  • 4篇冷家骅
  • 4篇林本耀
  • 3篇郝纯毅
  • 3篇顾晋
  • 3篇步召德
  • 2篇马泓
  • 2篇何洛文
  • 2篇寿成超
  • 2篇张珊文
  • 2篇郑国强
  • 2篇蔡勇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2000全国...
  • 1篇2007第六...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理查体、X线和超声波检查测量乳腺肿瘤大小的差异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肿瘤大小是乳腺癌临床分期中的决定因素 ,为此我们比较了物理查体、X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在乳腺肿瘤测量中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系统回顾分析了我院 1997年 9月~ 1999年 2月有资料可考的乳房单个良恶性肿瘤共 15 5例 ,其中良性肿瘤 3 0例 ,恶性肿瘤 12 5例。分别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定平卧位时肿瘤水平面的最大直径 ,并且将其与病理学测量的最大径值作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 ,对于良性肿瘤而言 ,各种测量方法与病理学测量的差异不大。对于恶性肿瘤 ,病理学测量的直径为 0 .5~ 8cm(平均为 2 .7cm ) ,物理学查体所测结果最大 ,直径为 1.0~ 12cm (平均为 3 .7cm) ;其次为X线 ,直径为 0 .5~ 7cm (平均为 2 .9cm ) ;超声波检查的测量结果最小 ,直径为 0 .5~ 4cm(平均为 2 .4cm )。与病理学检查相关性最近的是X线检查 ,相关系数为 0 .93 ,标准误为 0 .2 1。结论 三种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均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以X线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差距最小。
步召德薛钟麒林本耀王怡陈敏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
胃癌、大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64例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 对 1996年 10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北京肿瘤医院手术治疗 6 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探讨发生肠梗阻的时间及性质与梗阻原因的关系。结果  6 4例肠梗阻中 ,肿瘤复发占 6 0 9% (39/ 6 4 ) ,良性原因占 39 1% (2 5 / 6 4 )。72 % (18/ 2 5 )的良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发生在术后 6个月以内。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全部出现在术后 6个月以上。肿瘤局部复发是胃癌和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也是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初次手术时间结合肿瘤原发部位可大致判断肠梗阻的性质和原因。
步召德王怡季加孚
关键词:胃癌大肠癌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病因
雌激素受体水平对老年乳腺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水平对老年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ER)水平,将收治的134例老年女性乳腺癌分成ER(+)和ER(-)两组,按Kaplan-Meier法计算,并按时序检验比较两生存曲线的趋势。结果ER(+)组8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2.5个月(范围55~126个月),18例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率为20.5%;ER(-)组4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5.5个月(范围57~121个月),19例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率为41.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ER(+)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ER(-)组。结论雌激素受体是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一个预后参考因素。
邢宝才何洛文王怡徐光炜林本耀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预后肿瘤转移
121例双原发癌临床分析被引量:51
1999年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对多原发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北京肿瘤医院1973 ~1995 年间收治的121 例双原发癌病例之发病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病例数的0.8% ,其中男性32 例,男女比例为1 :2 .8。首次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8 岁( 范围24 ~77 岁)。50 岁以下及男性患者的发病间期较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发病的年龄与二次发病间期长短无显著相关性。两次发病的年龄均主要集中于40 ~60 岁年龄段,而多数患者(约70 %) 的第二次癌发生于首次发病的80 个月以内,约半数(50.4 % ) 发生于5 年以内。发病间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发病间期越短,预后越差( P< 0 .01)。结论:双原发癌的治疗和预后不同于复发与转移癌,应引起重视。
郝纯毅王怡黄信孚
关键词:多原发性肿瘤预后
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附3例报告)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例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以自行发现乳腺肿物就诊。钼靶示病灶内无钙化。2例行保乳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具有小细胞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随访时间9~74个月,无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无病存活74个月;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1年内均出现全身多发转移,其中1例存活期15个月,1例术后9个月尚存活。结论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无钙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表达阴性可能是该病的临床特点。确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目前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较大,提示该病可能具有不同的亚型。
崔明张霁冷家骅苏向前王怡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
^(125)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12 5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Ab 3H11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 (RIGS)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胃癌患者 35例 ,在胃镜直视下将12 5I标记的MAb 3H11注射于癌周围粘膜下 ,4~ 11d后手术 ;术中使用手持式γ探测仪对靶部位 (T)及对照本底 (NT)进行放射性计数 ,T/NT比值≥ 3 5为判别胃癌及癌浸润胃壁的标准 ,T/NT≥ 3 0为判定转移淋巴结的标准 ;对RIGS阳性、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 19组淋巴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转移癌。 结果 本组病例中 ,33例RIGS获得成功 ,RIGS判别切缘癌浸润的总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 98 5 %和 97 0 % ;注射标记抗体后 6~ 8d手术的患者 (n =2 5 ) ,RIGS判别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 83 6 %、95 0 %和 91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 10组 (5 2 6 % )RIGS阳性 ;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中检出胃癌微转移灶。 结论 应用12 5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Ab 3H11进行胃癌RIGS ,可有效判别胃癌浸润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
王川王怡苏向前林保和许小宝张梅颖李吉友徐光炜
关键词:胃肿瘤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碘125
乳腺癌长期行三苯氧胺治疗对乳腺第二原发癌的影响被引量:5
1996年
对1985年1月~1990年12月6年间收治的874例女性乳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生乳腺第二原发癌的病人共21例。根据是否应用三苯氧胺治疗将病人分为2组。其中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三苯氧胺组)的病人52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8年(4.5~10年),三苯氧胺治疗剂量为每天20mg,服用时间为2~5年,有8例病人发生乳腺第二原发癌,发生率为1.5%。未用三苯氧胺治疗(对照组)的病人35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0年(5~10年),有13例病人发生乳腺第二原发癌,发生率为3.7%。三苯氧胺组的乳腺第二原发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
邢宝才黄信孚王怡王怡林本耀
关键词:乳腺肿瘤药物疗法三苯氧胺
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清人抗鼠抗体的动态观测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研究125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Ab3H11自胃癌周围粘膜下注射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患者血清人抗鼠抗体(HAMA)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拟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胃癌患者10例,经胃镜直视于癌周围胃粘膜下注射125I标记的MAb3H11(抗体剂量0.2~0.5mg/例),定时采取血样和尿样、手术中留取部分肿瘤标本,测定放射性强度;患者在抗体皮试前和注射标记抗体后每周留取血样,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HAMA。结果:经计算机模拟,胃癌周围粘膜下注射标记抗体125I-MAb3H11后,其血浆分布、清除符合二房室模型,T1/2α:2.21±1.40小时,T1/2β:43.63±7.27小时;每克肿瘤组织对标记抗体摄取量可达注射剂量的(0.215±0.117)%;注射标记抗体对患者无明显不良影响,MAb3H11皮试前及胃粘膜下注射标记抗体后动态观测至第4~6周,未发现血清HAMA滴度明显升高。结论:125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Ab3H11自癌灶周围胃粘膜下注射的方法,适用于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
王川王怡林保和许小宝韩燕张梅颖徐光炜
关键词:胃肿瘤放射免疫检测放射免疫导向手术药代动力学
术中发现胃 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2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崔明冷家骅王怡苏向前
关键词:同时性多原发癌直肠肿瘤多原发性恶性肿瘤胃肿瘤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8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结果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相关,主要包括便次增多、排尿困难、血便及肛门疼痛等。病变部位均位于低位直肠且病灶常常较大。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直肠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7例,CD34(+)8例。2例行格列卫(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结果症状明显缓解,肿物较前缩小。7例行手术完整切除(5例行Miles术,2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直肠间质瘤引起症状时常已较大,确诊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对于低位直肠且病灶较大的直肠间质瘤病人,宜行腹会阴部切口将肿瘤完整切除,格列卫术前辅助治疗可能会提高肿物完整切除率。
苏向前崔明冷家骅武爱文王怡
关键词:直肠间质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