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怿

作品数:91 被引量:5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47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植物
  • 21篇生物地层
  • 20篇志留纪
  • 19篇化石
  • 16篇地层
  • 16篇志留系
  • 11篇泥盆世
  • 10篇岩石
  • 10篇岩石地层
  • 10篇孢子
  • 9篇石地
  • 9篇古植物
  • 8篇盆地
  • 8篇中泥盆世
  • 8篇古地理
  • 7篇奥陶统
  • 6篇疑源类
  • 6篇植物化石
  • 6篇塔里木盆地
  • 6篇泥盆纪

机构

  • 90篇中国科学院南...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哥本哈根大学
  • 1篇里尔科技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91篇王怿
  • 29篇唐鹏
  • 26篇戎嘉余
  • 22篇詹仁斌
  • 20篇黄冰
  • 18篇徐洪河
  • 12篇王光旭
  • 10篇张小乐
  • 10篇李军
  • 9篇吴荣昌
  • 7篇朱怀诚
  • 7篇张元动
  • 7篇陈旭
  • 7篇樊隽轩
  • 6篇蒋青
  • 6篇蔡重阳
  • 5篇刘建波
  • 5篇欧阳舒
  • 4篇王成源
  • 3篇陈清

传媒

  • 32篇地层学杂志
  • 20篇古生物学报
  • 8篇微体古生物学...
  • 8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在高成熟度、高碳化孢型化石研究中的应用:以印支板块云南绿春中志留世水箐组隐孢子和三缝孢研究为例
中越边境云南绿春县小米角附近出露了一套厚度约4066 m 的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由于缺少相应化石证据,对于其地层时代至今仍有争议。经过对这段地层的系统孢粉学分析,笔者在该段地层的中上部发现了大量碳化程度很高的孢型化石。由...
刘锋欧阳舒王怿朱怀诚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晚奥陶世生物地理和奥陶-志留系分界被引量:3
2003年
通过最近对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珠斯楞海尔罕一带 (阿拉善地块 )奥陶 志留系界线地层和生物群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 ,首次在上奥陶统上部巴丹吉林组中发现阿什极尔中期 (midAshgill)腕足动物化石巨大全嘴贝(HolorhynchusgiganteusKiaer) ,这是该属在我国奥陶系中的首次记录。根据未成年个体的切片所发现的腹壳顶端发育中隔板构造 ,修订该属定义 ,并证明研究小个体对识别物种特征、探讨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全嘴贝属的群落生态、生物地理和演化意义后 ,发现它在奥陶纪末大灭绝过程中 ,因居群规模和分布范围极大地缩减 ,至今未发现其化石记录 ;但在志留纪初环境好转后继续存活 ,可暂视其为复活属。根据在拐子湖组近底部发现志留系最下部Akidograptusascensus带的重要分子NormalograptuslubricusChenetLin ,确定本区的奥陶 志留系分界。阿拉善地块因不发育Hirnantia动物群 ,表明奥陶纪末期它与扬子区、西藏、滇西等富含该动物群的地区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在阿什极尔中期可能位于热带海域 ,与祁连山、中亚、乌拉尔等地有重要联系。文中描记H .giganteus种 ,评述正常笔石类 (normalograptid)的系统分类位置并描记N .lubricus种。
戎嘉余陈旭詹仁斌周志强郑昭昌王怿
关键词:生物地理腕足动物笔石晚奥陶世
云南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云南中泥盆世晚期(late Givetian)植物主要产自曲靖和武定地区西冲组中,称为西冲植物群。该植物群以石松类为主,无论在属种多样性还是在植物结构多样性上均显示较高的水平。主要有前石松类(Drepanophycus ...
王怿
文献传递
扬子区奥陶纪末赫南特亚阶的生物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1
2000年
重新研究了宜昌王家湾 ,宜昌分乡 ,桐梓红花园和松桃陆地坪 4条上奥陶统上部至志留系底部的连续采集剖面。1999年 6月在捷克召开的第 8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上提名宜昌王家湾和桐梓红花园剖面分别为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 (GSSP)和辅助剖面。对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的生物带重新厘定 ,自下而上为 Foliomena-N ankinolithus/D.complanatus,D.complexus带 ,P.pacificus带 (包括下部亚带 ,T.typicus亚带和 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 ) ,N.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 ,N.persculptus带 ,A.ascensus带和 P.acuminatus带。
陈旭戎嘉余樊隽轩詹仁斌张元动王志浩王宗哲李荣玉王怿米切尔哈帕尔(D.A.T.Harper)
关键词:奥陶系生物地层学
蕨类植物的起源演化:对“古老”类群的重新审视被引量:5
2007年
一般认为,蕨类植物是一群非常古老的植物,其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4亿多年前。近十几年来,由于多种研究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分子系统学的异军突起,在蕨类植物起源演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一古老植物类群的演化历史。本文与传统观点相对比,简述了蕨类植物在分类范畴、起源演化及其重要类群间的系统演化关系方面的最新进展。
李春香王怿孙晓燕
关键词:蕨类植物系统发育
无脉树目繁殖器官形态再研究
蒋青徐洪河王怿
关键词:繁殖器官
贵州凤冈兰多维列世晚期管状体及其古植物学意义被引量:3
1995年
贵州凤冈县硐卡拉韩家店组顶部保存有很好的管状体化石,经研究计有3属6种(含1新属3新种)。依据生物地层学的综合证据,确认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晚期。介于散生管的壁上出现了具缘纹孔这一重要特征,判断在早志留世已确有早期维管植物的存在;从内部结构方面,论证了PinnatiramosusqianensisGeng属于早期维管植物。
王怿蔡重阳
关键词:早志留世古植物学
贵州凤冈早志留世孢子组合的发现及其古植物学意义被引量:7
1997年
系统描述贵州凤冈早志留世的孢子5属12种(类型),其中包括1新种。根据其组合特征,确认其时代为Llandoverian晚期。通过对三缝孢的性状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Llandoverian晚期已确有维管植物的存在。
王怿欧阳舒
关键词:古植物学孢子组合早志留世
志留纪早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桐梓上升的新证据被引量:13
2013年
对贵州省遵义正安和务川等4条志留系新剖面的野外调查发现,正安石桥沟和务川珍珠桥从石牛栏组顶部到马脚冲组底部连续发育多层泥裂构造,这是志留纪早期桐梓上升的新证据。在黔北地区,桐梓上升发生在石牛栏组顶部到韩家店组(或马脚冲组)底部,延续时间很短,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境内,多表现为假整合面(喀斯特侵蚀面)、古风化壳和泥裂构造,为区域古地理再造和古地形恢复提供了依据。桐梓上升使得黔中古陆海岸线北扩,该上升的高度在不同地区不尽相同,南部地区普遍上升较为强烈,多形成高地,北部地区大多上升较弱,多形成较低山丘;它可在部分地区造成地层缺失,也可使地层几乎无明显缺失;它是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桐梓上升是一次区域性抬升运动,主要受控于华南板块内部的块体运移,由来自南方的水平挤压力转变为上、下振荡,造成了川渝黔边区的不均一抬升而后下降。
王怿戎嘉余唐鹏吴荣昌
关键词:事件地层学志留系
湖北恩施太阳河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依据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奥陶系—志留系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研究,该剖面的沉积间断发生在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之间,共缺失5个笔石带。奥陶系、志留系之间黏土岩矿物分析显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间出现有高岭土,推断在其间可能上升为陆地。具体演变过程为:在晚奥陶世晚期P.pacificus带之前,该区属于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在P.pacificus带(也可能略早),该区抬升,形成水下高地,其沉积环境达到了水下风化面,出现了生物扰动现象,并伴有一定的水下动力作用;至奥陶纪最晚期—志留纪早期,该区进一步抬升,可能上升为陆地;至志留纪早期C.cyphus带,该区快速下降,恢复到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凯迪晚期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志留纪早期"华夏古陆"不断向西及西北扩展的耦合作用是导致该区上升为陆地的主要因素。对整个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综合分析需要在多个剖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王怿樊隽轩张元动徐洪河M.J. Melchin
关键词: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笔石奥陶系志留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