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志 作品数:32 被引量:18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PET-CT及PET-CT结合Lung VCAR软件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区淋巴结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PET—CT以及PET-C结合肺部容积式计算机辅助诊断(Lung VCAR)软件对肺门区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方法49例术前行全身mF—FDGPET-CT检查高度怀疑非小细胞肺癌,并行病灶根治性手术及系统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资料纳入本研究,由两名PET—CT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对肺门区淋巴结的PET-CT图像以及PET-CT结合LungVCAR软件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再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恶性淋巴结的CT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但良、恶性淋巴结的密度视觉分析、淋巴结短径和淋巴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肺门区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坼=30.37、27.40、20.06,P均〈0.05);以cT上淋巴结短径≥1cm、淋巴结密度等于或略低于同层血管密度和PET上淋巴结SUVmax≥2.5为判断标准,PET-CT对肺门区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6.5%、90.7%和88.3%,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的cT和单独的PET(g=15.27,P〈0.05);结合Lung VCAR软件发现,PET-CT诊断出的103个肺门区淋巴结中,有4个不是肺门区淋巴结(3个为肺门区血管浓聚,1个为支气管软骨)。结论采用淋巴结视觉密度分析结合淋巴结直径和SUVmax的PET-CT分析方法,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肺门区淋巴结的准确率较高;肺门区血管的浓聚是影响肺门区淋巴结辨别的主要原因,而LungVCAR软件有助于诊断。 于丽娟 李迎辞 王文志 王欣 陆佩欧 田墨涵关键词:肺门淋巴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机器学习算法诊断PET/CT纵膈淋巴结性能评估 被引量:7 2018年 评估4种主流典型的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AdaBoost、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对(^(18 )F-FDG)PET/CT影像中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良恶性进行诊断分类的性能.先从168例病人的PET/CT影像中分割出1 397个淋巴结,对每个淋巴结提取出13种图像特征(D_(short)、area、volume、HU_(mean)(2Dor 3D)、HU_(contrast)(2Dor3D)、SUV_(mean)(2Dor 3D)、SUV_(max)(2Dor 3D)、SUV_(std)(2Dor 3D));将提取出的13种图像特征进行组合,得到4种组合变量("All features"、"High AUC features"、"Doctors features"、"3Dfeatures");在4种组合变量下,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以及ROC曲线下的区域面积(AUC_(ROC))3个方面对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AdaBoost、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定量地进行诊断性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4种分类器分割结果的敏感性为77%~84%,特异性为81%~84%,AUC_(ROC)为0.86~0.90.在显著性(p<0.001)条件下对比发现,虽然机器学习方法的特异性略低于人类专家,但是敏感性显著优于人类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图像特征及PET/CT影像组合特征可以显著提高AUC_(ROC).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虽然4种机器学习方法在(^(18)F-FDG)PET/CT影像的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的良恶性诊断中展现了不错的敏感性,但它们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未来需要尝试多种分类方法进行联合实验,使用更高级的机器学习方法如深度学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王洪凯 陈中华 周纵苇 李迎辞 陆佩欧 王文志 刘宛予 于丽娟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诊断 纵膈淋巴结 非小细胞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探查转移灶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PET/CT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104 例病人进行了PET/CT扫描,男,65例,女,39例,平均年龄51.5岁;31个病例经手术、支气管镜活检、肺内病灶及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或直视下胸腔镜活检等的病理结果证... 于丽娟 段钰 梁秀艳 王欣 陆佩欧 王文志关键词:肺癌 18F-FDG 文献传递 18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前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发现肺内病灶,并行根治性手术及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PET/CT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淋巴结短径、CT值、SUVmax等,同时对患者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应用PET/CT综合分析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进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常规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84.1%,常规PET法诊断的准确率为82.8%,常规PET/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91.7%,PET/CT综合分析法的诊断准确率为95.2%,只有5例良性淋巴结误诊为恶性。8例肺癌伴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肺癌病灶位于肺野内带。结论18F—FDGPET/CT综合分析法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优于常规CT、常规PET以及常规PET/CT法()(2=15.1,P〈0.05);肺癌病灶位于肺野内带者较易发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转移。 李迎辞 于丽娟 王文志 陆佩欧关键词:PET 纵隔淋巴结 肺肿瘤 18F—FDGPET/CT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6例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并行18F—FDGPET/CT以明确积液良恶性的资料,18F—FDGPET/CT判定结果采用两种方法:(1)PET/CT(定位)法:PET/CT诊断结果完全取决于腹膜上18F—FDG摄取情况,若是摄取增高则为恶性,同机CT只作为解剖定位;(2)PET/CT(形态)法:PET/CT结果需结合腹膜的CT形态学改变和PET上18F—FDG摄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ET/CT(定位)鉴别腹腔积液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2%、71.1%、82.1%,而PET/CT(形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1%、93.3%、94.3%,原发灶检出率为85.2%。PET/CT(形态)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PET/CT(定位)(P=0.002、P〈0.001),两者之间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别(P=0.250)。结论在腹腔积液良恶性鉴别方面,PET/CT(形态)比PET/CT(定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8F—FDGPET/CT(形态)对恶性腹腔积液原发灶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陆佩欧 王文志 李迎辞 刘蕊 胡玉民 于丽娟关键词:腹腔积液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PET/CT中心的回旋加速器安装基本要求 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从其安装场地建筑要求,电源及配电电源室,水冷却系统,气体供应,温度和湿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作为一个PET-CT中心要安装回旋加速器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胡玉民 于丽娟 梁秀艳 王文志关键词:PET 回旋加速器 肺癌的PET/CT检查方法与价值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PET/CT在肺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Discovery ST型PET/CT机,检查前需禁食12 h以上,F18-脱氧葡萄糖(FDG)作为示踪剂,注射剂量为0.1 mCi/kg,注药后60 min开始扫描。结果104例患者中,86例诊断为肺癌,25例未见任何转移,33例肺癌有远处转移,其中30例多发骨转移,另外有肝转移、脑转移、肾上腺转移等。恶性病变组织的标准摄取值(SUV)平均为7.00+3.82,良性病变组织SUV值平均为3.27+1.77,二者SUV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ET/CT诊断肺部病变的灵敏性为97.7%,特异性为94.1%,准确性为97.9%,高于其它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 陈云富 王文志 隋广平关键词:PET/CT 示踪剂 肺癌 新癀片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08年 刘蕊 王文志 胡玉民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 新癀片外敷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技术 18F-FDG PET/CT的SUVmax和MTV预测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和血行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 显像的代谢体积(MTV)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结直肠癌(CRC)血管生成和血行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6例病理证实的CRC 患者于术前进行18 FFDGPET/CT 扫描,应用AW 工作... 田墨涵 于丽娟 王欣 李迎辞 王文志 胡玉民RESPIRATORY MOTION ESTIMATION USING VIBRATION MODEL AND REDUCING MOTION BLUR THROUGH DECONVOLUTION 被引量:3 2010年 The respiratory motion leads to significant motion artifacts of th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mage, thus influencing diagnoses and treatments in the radiation oneology.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to correct motion artifacts involve using gating devices and/or four-dimensional (4-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However, they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high CT dose and high computational burden. Hence, a sinusoid vibr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respiratory motion. The motion extent and the direc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Radon transform of the cepstrum of the blurred image. Then, two typical deeonvolution algorithms, i.e. , Wiener filter (WF) and the Richardson-Lucy (RL) algorithms a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motion blur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and their de-blurring results are compared. Experiments on both synthetic and phantom images show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presented model for identifying vibration modeled respiration motion and reducing the motion blur. The method has advantages of safety, convenience, and economy. And it is promising to correct the motion artifacts of the non-gated PET image. 许全盛 袁克虹 于丽娟 王文志 叶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