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木春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莎士比亚
  • 1篇多德
  • 1篇新论
  • 1篇亚里斯多德
  • 1篇英国资产阶级...
  • 1篇哲学
  • 1篇莎士比亚戏剧
  • 1篇生命
  • 1篇生命美
  • 1篇诗歌
  • 1篇十四行诗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威尼斯商人
  • 1篇喜剧
  • 1篇戏剧
  • 1篇夏洛克
  • 1篇理论界
  • 1篇洛克
  • 1篇金钱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芜湖教育学院

作者

  • 5篇王木春

传媒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英国湖畔派研究的误区被引量:4
1998年
一、误区形成的原因文学史证明,名人效应、名著影响,往往在人的心目中造成心理定势,唯名人名著是从。若名人名著观点有误,势必将错就错,以致谬种流传。对于英明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不公允的评价,就是如此,1984年,著名翻译家缪灵珠等人翻译的《1789—1832英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著。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很大。该书认为,英国湖畔哌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的诗歌是消极、落后、反动的浪漫主义,华兹结斯的《抒情谣集·序言》是反动浪漫主义宣言。这种观点,长期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使英国湖畔派诗人蒙受着不白之冤,使国内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深受其害,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
王木春
关键词:湖畔派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封建家长制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被引量:2
1998年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王木春一、莎翁悲剧对亚氏悲剧理论的超越在当今文艺理论界和美学教科书中,关于悲剧,流行着这样的概念:悲剧所歌颂的主人公是正面人物,主人公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由于力量悬殊,不能制服丑恶,遭到致命的打击,不是失败...
王木春
关键词:悲剧作品亚里斯多德莎士比亚悲剧理论主人公理论界
“绿色世界”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新论被引量:2
1999年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一磅肉”与“一滴血”之争,表现了以友谊、爱情为一方的人文主义战胜了以高利贷为一方的金钱拜物教。歌颂了新的人物与事物。
王木春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哲学根源被引量:1
1999年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更迭,仿佛圆的旋转运动,永不休止;莎士比亚就是以圆的目光去观照人生的。人是哲学之圆上所旋转着的核心。莎翁喜剧艺术的大团圆场景(和谐),正是莎翁艺术圆镜观照的结晶。莎翁悲剧艺术则善于表现哲学之方。这就是赞美人文主义的方正,谴责封建主义的邪恶,其典型的悲剧便是《哈姆雷特》。在莎翁笔下,方与圆是相互渗透的,其《威尼斯商人》这一讽刺喜剧中所表现的悲剧色彩,便是如此。
王木春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哲学方与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主题新论被引量:2
1997年
很多学者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心主题是歌唱恋爱、结婚、生育的三部曲。这种说法,只道出了作品主题的浅层意义。作品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以无比深邃的哲学洞察力,揭示了爱情主题中所闪耀着的生命美:生命的永恒美,生命的超越美,生命的升华美。
王木春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主题生命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