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寰

作品数:47 被引量:43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藏狐
  • 8篇生境
  • 6篇鸟类
  • 6篇城市
  • 5篇洞穴
  • 5篇家域
  • 4篇扬子鳄
  • 4篇绦虫
  • 4篇鸟类群落
  • 4篇栖息
  • 4篇栖息地
  • 4篇群落
  • 4篇类群
  • 4篇棘球绦虫
  • 4篇公园
  • 3篇岩羊
  • 3篇生境选择
  • 3篇鼠兔
  • 3篇啮齿
  • 3篇种群

机构

  • 4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上海科技馆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上海动物园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林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安徽扬子鳄国...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世界自然基金...
  • 1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上海市城市化...
  • 1篇黄山市蛇类科...

作者

  • 47篇王正寰
  • 30篇王小明
  • 13篇丁由中
  • 9篇杨刚
  • 5篇许洁
  • 5篇刘群秀
  • 5篇鲁庆彬
  • 5篇王勇
  • 4篇吴巍
  • 3篇刘振生
  • 3篇王天厚
  • 2篇李宏庆
  • 2篇王华
  • 2篇马波
  • 2篇邵民
  • 2篇刘晓庆
  • 2篇蒋天一
  • 2篇叶辛
  • 2篇于峰
  • 2篇王勇

传媒

  • 9篇兽类学报
  • 6篇Zoolog...
  • 5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四川动物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自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科学教育与博...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郊野公园无尾两栖动物微生境利用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两栖动物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郊野公园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两栖类栖息地。2015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市6个郊野公园的无尾两栖类物种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采集15种微生境变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了解各无尾两栖类物种对微生境因子的利用特征,并用卡方适合度检验分析无尾两栖类的不同种间分布重叠度。结果表明,优势度由高到低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适宜的水质和结构合理的水生植被是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坡度较小的自然坡岸是无尾两栖类自由往返水陆之间的重要保障。陆生植被的重要性次于水生植被,仅与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的分布有显著正相关。不同无尾两栖类物种对水体大小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郊野公园的水体比较开阔,不利于饰纹姬蛙的生存。本研究建议根据不同无尾两栖类的栖息地利用特征,建设具有不同物种特异性的栖息地景观,在保护好无尾两栖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绿地的综合生态服务效能。
黄凯慕志强岳衢于峰袁晓薄顺奇王正寰
关键词:郊野公园微生境物种保护
人为干扰下宁夏贺兰山岩羊反应的群体差异被引量:1
2011年
野生动物对人类的非资源利用性的干扰具有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差异依赖于物种自身和外界生境中不同的因子。2009年7—8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选定95.87km2的调查区域内设四条样线,总长度为18.3km,通过观察岩羊的瞬时反应距离,比较了不同干扰源、群体大小和群类型下,岩羊无反应行为、警戒反应行为和逃跑反应行为距离的差异。结果表明:(1)相对于车辆,岩羊对行人的干扰更加敏感(U=8.69,P<0.001);(2)当群体大小分为≤3的小群和>3大群时,小群岩羊的警戒反应行为距离显著大于大群(Z=2.165,P=0.03),当群体大小分为≤5的小群和>5的大群时,小群岩羊的逃跑反应行为距离显著大于大群(Z=2.003,P=0.045);(3)雌幼群、雄性群和混合群这3种不同的群类型之间的无反应行为距离无显著差异,雄性群的警戒行为距离显著大于雌性群和混合群的警戒行为距离(Z=2.746,P=0.006;Z=3.589,P<0.001),雌性群的逃跑反应行为距离显著大于混合群的逃跑反应距离(Z=2.376,P=0.017);(4)混合群内的雌性和雄性的3种反应行为无显著差异。
蒋天一丁由中王正寰何桂芳赵金萍马凤琴王小明
关键词:岩羊干扰源
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5
2004年
在石渠县西区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区采用卫星照片(1∶100000)结合样线法,在草地(雅砻江及其支流两边)每隔150m设置一个样方,其他环境则每隔100m设置一个样方,样方面积为5×5m2,记录样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生境位置、样方内植被的盖度、阔叶植物盖度、阔叶植物高度、灌丛盖度、土壤质地、离水源的距离以及鼠兔洞数量.共设置样方312个,样方内的高原鼠兔洞数量最多为80个,最少为0,平均为13.7±15个.统计结果显示:影响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是生境位置、土壤质地、离水源的距离、灌丛植物盖度和阔叶植物高度.分析表明,高原鼠兔选择的最优生境为下坡位、土质松软、离水源的距离小于50m、阔叶植物高度小于等于5cm,没有灌丛的环境.
王淯王小明王正寰Patrick GiraudouxKenichi TakahashiGraham Alastair
关键词:高原鼠兔生境选择
藏狐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
2023年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食物链高端的捕食者,藏狐(Vulpes ferrilata)的食物组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物种与当地潜在被捕食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同时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策略及捕食食物链介导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对2019年暖季(7—8月)和寒季(11月)分别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采集的30份和28份藏狐粪便样品,进行DNA宏条形码测序和显微观察,分析藏狐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结果显示,藏狐主要取食包括啮齿类、鸟类、有蹄类、鱼类在内的多种脊椎动物以及昆虫和植物。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代表的鼠兔科动物和雉科鸟类是藏狐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藏狐粪便中检出率最高,且在寒季和暖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显示鲤形目鲤科原鲤属鱼类(Procypris spp.)和昆虫在暖季藏狐粪便中出现频次显著高于寒季。寒季藏狐粪便中食物组成的α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暖季,但无显著差异。线性判别分析发现原鲤属鱼类在暖季藏狐粪便中的序列丰度显著高于寒季。主坐标分析显示暖季粪便内不同食物类型和序列丰度更加相似,而寒季粪便内不同食物类型和序列丰度具有更大差异。这些结果揭示:当暖季食物资源丰富度较高时,藏狐倾向于捕食丰富度较高的猎物物种,而当寒季各类猎物资源相对匮乏时,藏狐则通过增加取食生态位宽度以尽可能获取可以食用的食物来适应寒季更为严酷的生存环境。本研究在丰富藏狐食性资料的同时,为野生动物保护及沿食物链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郑佳鑫左清秋王刚韦旭翁晓东王正寰
关键词:藏狐食性分析非损伤性取样
上海浦东东滩湿地斑嘴鸭和绿头鸭的越冬期空间行为与栖息地利用被引量:3
2021年
本研究使用GPS卫星跟踪技术,以本地区最常见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5只)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4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在浦东的栖息地空间利用特征.利用固定核空间法(FKE)测得越冬季个体的平均活动范围为(15.073±25.390)km2,没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两种鸭属鸟类的主要栖息地类型为滩涂、沟渠、农田和内陆水体,观测到的利用率分别为38.45%、32.46%、19.88%和8.85%,滩涂和沟渠是最主要的栖息地类型且昼、夜均利用.农田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栖息地类型,是鸭属鸟类冬季重要的取食地,但只有部分个体使用,且多在夜间.所有监测个体均在夜间保持较高的活动强度,且活动高峰出现在清晨与黄昏.本研究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上海地区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的栖息地利用和活动节律、活动范围等时空特征,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叶思嘉马硕周锋韦旭岳衢黄美玲吴迪金惠宇薄顺奇袁晓罗梓菁顾建明王天厚王正寰
关键词:斑嘴鸭绿头鸭越冬期栖息地
上海地区金线侧褶蛙种群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景观连通性
2023年
城市化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和丧失是全球范围内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两栖动物是受城市化威胁最严重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研究城市化区域两栖动物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影响其片断化小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景观连通性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种群的作用机制及造成的影响,能够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上海地区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plancyi)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获取上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温度等景观、环境数据。结合野外种群调查,通过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得到金线侧褶蛙在本地区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电路理论(Circuitscape)计算各小种群间的扩散阻力距离;结合微卫星位点(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计算各小种群间的遗传距离(FST),通过Mantel相关性检验探讨地理距离和阻力距离对各小种群间遗传分化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金线侧褶蛙栖息地适宜性随城市化水平的增高而显著降低;(2)NDVI是影响其潜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金线侧褶蛙更倾向于栖息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3)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随着景观扩散阻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因此,保护和维持郊区连续栖息地以及市区仍然保留的斑块化栖息地是现阶段保护以金线侧褶蛙为代表的本土两栖动物的首要措施。而通过优化城市景观结构,加强针对不同野生动物类群的廊道建设,促进野生动物小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则是实现城市化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自维持和长期保护的有效途径。
董廷玮黄美玲韦旭马硕岳衢刘文丽郑佳鑫王刚马蕊丁由中薄顺奇王正寰
关键词:城市化最大熵模型电路理论金线侧褶蛙
高寒地区大嘴乌鸦春季集群与活动规律
2007年
在2004年春季,对高寒地区大嘴乌鸦(Corvus)的集群与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设置了35个有代表性的样线。大嘴乌鸦的集群大小以小规模为主,特别是以配对的形式进行繁殖活动(占46%),平均每群(±SD)1.9±1.1只。大嘴乌鸦栖息的生境类型主要划分为电线杆生境、住宅区生境、土堆.矮桩生境、树林生境和草地生境等,其中大嘴乌鸦在住宅区生境、土堆-矮桩生境中的集群具有多样化的形式。显示出它们特有的反捕食策略和取食特性。在大嘴乌鸦3种主要的活动中,觅食行为主要集中在中午一段时间(12:00-14:00),飞行行为高峰在下午(16:00-17:00),上午活动比例最高的是停息行为(07:00~12:00)。这些都说明了它们长期地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
鲁庆彬王小明王正寰
关键词:高寒地区集群大小生境类型
固定核空间法和最小凸多边形法估计藏狐家域的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空间法(FKE)是目前最常用的家域计算方法,但受空间自相关性、偏远位点等问题的影响,两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根据2006年和2007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和青海省都兰县的7只藏狐352个活动位点数据,分析MCP和FKE家域估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1)利用概率百分比≤95%时,MCP计算结果和FKE没有显著差异;(2)极端点对高百分比(85%~100%)下MCP影响显著,而FKE对极端点影响控制较好;(3)FKE家域外形复杂,计算结果受平滑度系数设置影响显著。因此,研究领域行为时,应同时使用FKE和95%MCP两种方法。当数据分布较理想时,FKE能够给出更为准确的面积估计,而MCP则因其通用性,使得研究数据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更具可比性。
刘晓庆王小明王正寰刘群秀马波
关键词:藏狐家域
四川省石渠县高山血雉繁殖初期的集群和生境需求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6
2006年
2004年4月,在四川省石渠县西南部,对高山血雉(Ithaginiscruentu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处的高山血雉仅分布于海拔3400—3700m的范围内。从观察到的36群381只高山血雉来看,平均每群(10·67±5·17)只,最大集群19只,最经常的集群形式是每群8—16只。影响高山血雉生境需求的主要因子,按重要性大小排列依次为坡位、离水源距离、离公路距离、植被郁闭度、植被高度和坡向。高山血雉的生境偏好性表现在下坡位、离水源较远(>100m)、稀灌(15%—30%)、低灌(1·50—2·50m)和半阴半阳坡。其中,集群大小与坡位和离水源距离相关,即在繁殖初期,高山血雉的集群大小变化趋势是随着坡位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离水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在不同生境类型中食物资源的可用性相关。
鲁庆彬王小明王正寰
关键词:血雉集群
一种从狐狸粪中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狐粪中检测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病原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收集的藏狐粪便样本置于70%乙醇中,-80℃冷冻保存3周以上。通过双层灭菌纱...
蒋韦斌王正寰王小明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