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
- 作品数:34 被引量:4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 东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海水表观铜络合容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8
- 1994年
-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现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 ̄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 ̄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_(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现铜络合容量也相对较高,成为黄海沿岸水的源头水。大洋水形成的黄海冷水团生物量低表观铜络合容量也低。因而沿黄海沿岸水的方向,源头高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海水受低表现铜络合容量的稀释,造成在黄海沿岸流的方向上的各站表观铜络合容量依次降低。
- 陈春华余国辉王正方
- 三门湾养殖缢蛏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三门湾养殖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象山港养殖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Are-sch中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1)缢蛏中含重金属Cu、Pb、Zn、Cd、Cr、As、Hg和Se元素的量分别为:(16.4±0.8),(1.29±0.13),(159±8),(0.38±0.02),(0.36±0.05),(12.5±0.6),(0.057±0.004),(3.16±0.15)mg/kg,其中Cu和Zn元素的含量较高,而海带和大黄鱼中Hg元素的含量较高,但均符合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限定标准的要求,可见缢蛏、大黄鱼和海带都能从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元素,但对重金属元素吸收和富集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异的。(2)海产品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天然存在或是由人为污染所导致的,适量的Cu和Zn元素对动物和人体的生存和生长是有益的,但Pb、Cd和Hg等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应控制在国家限制标准之内。将干样换算成湿样可见,缢蛏中Cd元素的含量已接近国家标准的限值,因此应引起养殖部门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适时采取措施,避免超标。
- 吕海燕王正方周青松刘际弟
- 关键词:重金属缢蛏滩涂养殖
- 北麂山列岛海域赤潮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首次报导了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省南麂山列岛及其邻近北麂山列岛海域(121°11’55"E.27°36’54"N)1991年6月间发生的赤潮。该赤潮发生在高温(25.38℃)低盐(28.79)海域;赤潮生物是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主要聚集在上、表层,最大密度达7.61×109个/m3,占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的94.56%;辛普森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046;未发现有发光,死鱼等现象。建议在北麂山列岛设立季节性监测站,对南、北麂山列岛海域赤潮进行监测、分析.以利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片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 张庆王正方龚敏
- 关键词:海域赤潮海洋监测
- 乐清湾海水紫外照射与未照射金属铅和铜的含量
- 本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乐清湾海水中不稳态铅,不稳态铅的均值为0.21μg/L,按过1.0μm滤膜的海水中铅计,经紫外照射后的有机态铅均值为0.34μg/L。经不同孔径滤膜过滤的海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可以推断Pb...
- 吕海燕王正方傅和芳
- 关键词:阳极溶出伏安法粒径铅铜
- 文献传递
- 浙江西沪港重金属铜的配位容量和形态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根据2000年6月10~14日在浙江省西沪港采集的海水样品,利用AA-800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技术和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样品中重金属铜的含量,获得铜在海水中受不同的有机配体控制。不同粒级的铜表观配位容量表明西沪港海水过孔径1.00μm微孔膜的(ACuCC)较高,为144.4nmol/dm^3;过0.40和0.20μm滤膜的(ACuCC)分别为103.0和102nmol/dm^3;铜的有机配体条件稳定常数的对数值在7.25~9.14之间。铜的总量为21.72nmol/dm^3。铜全部为稳定溶解态,其中pH2酸溶态占95.0%,强有机结合态占5.0%.溶解态铜中有机结合态占过滤海水中总铜的61.6%。
- 吕海燕王正方傅和芳冯旭文
- 关键词:重金属铜有机配体
- 日本以南西北太平洋溶解态铜、镉和镍的垂直剖面的讨论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报道了1990年10月日本以南海水重金属垂直分布的一些结果,讨论了溶解态铜、镉和镍的浓度同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表层水中溶解态铜的浓度比500m以浅层的浓度高;在4000m以深,溶解态铜达最大值8.2nmol/dm3.溶解态镍的浓度由表层的3.4nmol/dm3变化到深层的8.5nmol/dm3.最高值出现于较冷的水体中.溶解态镉的垂直剖面属良好的营养盐型分布,溶解态镉与磷酸盐呈线性相关,原子比是△Cd:△N:△P=3.5×10(-4):14:1.
- 王正方大山准一
- 关键词:溶解态铜镉镍垂直剖面
-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行为被引量:4
- 1983年
- 前言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等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由于环境化学研究的开展认识到重金属元素在河口环境中受到多种因子的抑制。
- 王正方张碧珍杨晓兰姚龙奎阮小正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PB长江口ZN
- 海洋原甲藻增殖最适起始密度及其同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1
- 1993年
- 本文报道了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Ehrenb)室内培养最适起始细胞密度为1.0×104个/ml;若低于0.75×104个/ml。则会出现4~5d的迟缓期;若高于2.75×104个/ml,增殖速率μ明显下降.文中还指出海洋原甲藻在相同起始细胞密度、不同温度下培养的生长结果:在22~28℃范围内,海洋原甲藻皆能出现较高的增殖速率和细胞数;而温度低于10℃或高于32℃,则停止增殖。本文还提出了海洋原甲藻藻液细胞密度(×104个/ml)与其用721分光光度计洲定的吸光值OD678nm3cm的线性关系: C(×104个/ml)=119.83 OD678nm3cm-0.15(γ=0.9980)
- 王正方张庆龚敏
- 关键词:海洋原甲藻增殖温度赤潮
- 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被引量:57
- 2001年
- 采用微量移液稀释法对海洋原甲藻进行无菌培养,以研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原甲藻最大增殖速率发生在温度为(25±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3000lx、pH为8.0的环境条件下。海洋原甲藻在温度18—28℃、盐度为25—34、光照强度为1000—6500lx、pH为7.5—8.3范围内适宜生长。这一结果与观测到的海洋原甲藻赤潮发生时环境条件相近,其中温度的效应最为明显。
- 王正方张庆吕海燕
- 关键词:海洋原甲藻赤潮温度盐度光照强度PH值
- 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N的测定被引量:6
- 1999年
- 系统介绍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氮的测定方法。作者选用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将有关形式的氮转化成硝酸盐,将其还原成亚硝酸盐,连同原有的亚硝酸盐一起测定,获得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氮。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精密度为4 .7 % ,回收率为95% ~104 % ,适于船上操作。
- 王正方扈传昱吕海燕
-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总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