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住院患者跌倒风险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跌倒风险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9月30日。利用诊断准确性质量评价研究工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48947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为0.75(95%CI 0.73~0.77),合并特异度为0.64(95%CI 0.64~0.6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45(95%CI 1.97~3.03),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 0.29~0.52),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58(95%CI 4.13~10.46),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SE=0.026)。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作为单独指标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有效性为中等水平。
- 王炎岳晓红王瑞敏王晓星邓亚楠宋丽姜茹
- 关键词: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META分析
-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HOF组和HD组,每组各8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结果 HD组与HOF组患者治疗前血CRP、IL-6和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组患者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HOF组治疗后血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HD组和HOF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lb均升高(P<0.05)。HOF组治疗后Alb升高幅度较HD组明显(P<0.05),CRP和IL-6水平下降幅度较HD组大(P<0.05)。结论 HOF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炎症因子,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 岳晓红梁献慧刘晓红王瑞敏宋丽王沛
-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微炎症营养状况
- IKAP模式健康教育提高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后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观察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健康教育对提高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后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定期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依据健康教育方法分为IKAP组78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IKAP组除了对照组宣教措施以外,重点进行I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遵医行为、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KAP组患者干预后自我保暖、不负重不受压、遵守治疗方案、定期健手操、定时测血压、保护血管通路6项遵医行为配合度优于对照组,ESCA量表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KAP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8.97%)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干预后6个月SF-36问卷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净化患者而言,开展IKAP模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血管通路建立后遵医行为、提高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升生活质量。
- 王瑞敏苗金红岳晓红
- 关键词:血液净化血管通路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 196例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 2011年
- 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对透析知识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悲观、恐惧、焦虑等情绪。而良好的护理对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透析并发症、顺利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有着重要意义。
- 岳晓红王瑞敏
-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情绪透析并发症知识缺乏
- 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配对研究,观察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的64例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接受常规血透(A组)6月后,改为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B组)6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血清钠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内瘘闭塞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升高,低血压及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但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钠水平及尿素氮清除率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微炎症状态。
- 岳晓红王瑞敏梁献慧王欣芳王凯王沛刘章锁
- 关键词:左卡尼汀低温透析可调钠微炎症状态
- 动静脉移植物内瘘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VG)狭窄的发生情况、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构建AVG患者的通路资料。分析AVG的通畅情况、通路事件干预情况、AVG狭窄的发生情况及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共纳入475例患者,男193例(40.6%),女282例(59.4%),年龄(55.5±11.8)岁。随访时间[M(Q_(1),Q_(3))]19(12,30)个月,AVG的初级、初级辅助、次级通畅时间分别为14(5,27)、27(13,55)及59(33,65)个月。共发生799例次进行干预的通路事件,标化干预率为0.90次/患者年,其中431例次(53.9%,431/799)为狭窄。狭窄事件集中发生在207个AVG中。在临床资料完善的422例次AVG狭窄事件中,57.8%(244/422)为多部位狭窄,42.2%(178/422)为单一部位狭窄;狭窄前三位的好发部位分别为静脉吻合口附近(47.6%,340/715)、静脉流出道(22.7%,162/715)、穿刺区域(20.0%,143/715)。在干预后随访资料完整的414例次狭窄干预中,376例次(90.8%,376/414)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进行干预,35例次(8.5%,35/414)植入覆膜支架,3例次(0.7%,3/414)采用外科干预,临床成功率98.1%(406/414)。腔内介入干预后的初级通畅时间为6(4,12)个月。支架植入患者术后AVG的初级通畅时间优于支架植入术前一次单纯球囊扩张干预后的初级通畅时间[6(3,7)个月比3(1,4)个月,P=0.020]。结论狭窄是AVG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部位依次为静脉吻合口附近、静脉流出道和穿刺区域。AVG狭窄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成功率,但干预后初级通畅时间较短。支架植入术可改善球囊扩张效果较差的AVG狭窄的通畅时间。
- 王宇飞刘文静张倍豪王欣芳王瑞敏薛小玲岳晓红王沛梁献慧
- 关键词:通畅率
- 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行血管通路术的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行血管通路术血液净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血管通路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管通路构成比以及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和干预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再循环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导管通路比例(10.00%,6/60)低于对照组(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后Kt/V和URR均高于对照组,再循环发生率(10.00%,6/60)低于对照组(21.67%,13/60),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术中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王瑞敏苗金红岳晓红
- 关键词:营养状况并发症
- 血液净化中心血管通路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中心设置专职通路护士岗位的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12月行透析通路手术的1529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由病房责任护士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2019年1月~6月行手术的1824名患者作为试验组,设置血管通路专职护理岗位,实施标准化通路管理模式,2组各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干预效果。结果2组当前通路构成比(χ^2=12.546,P=0.002)、新建血管通路类型构成比(χ^2=17.526,P=0.002)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当前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增加(χ^2=11.743,P=0.001),导管使用率下降(χ^2=12.544,P<0.001),新建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增加(χ^2=11.849,P=0.001),导管使用率下降(χ^2=4.097,P=0.043);患者内瘘术后6个月通畅率、规律复诊率增加(χ^2值分别为8.928,98.558,P值分别为0.003,<0.001)。结论血管通路专职护士全程参与患者通路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患者内瘘使用率、通畅率及复查依从性。
- 张晓雅苗金红王瑞敏岳晓红王沛
- 关键词:血液透析专职护士
- 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被引量:8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共分3个阶段.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知识与信息寻求、被动性、动机以及自我护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知识与信息寻求、被动性、动机以及自我护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内瘘阻塞、血栓、感染以及出血/血肿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邓亚楠苗金红岳晓红薛小玲王瑞敏
- 关键词:自我护理
- 用FX80透析器行高通量透析对血透患者透析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 王瑞敏岳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