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1
- @@1病历摘要 男患,37岁,因“便血1天“于2008年10月29日入院。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鲜血便,后呈暗红色血便,3次/日,约800ml。伴恶心,无呕血,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不放散。入院查体:体温375℃,...
- 赵文星刘庆民吴卫东王福贤郭冬梅李庆芝马艳丽魏凤莲季秀丽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及SS的含量被引量:9
- 2004年
-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肠中血管活性肠肽 (VIP)及生长抑素 (SS)有无变化 ,以及它们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内VIP及SS的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是便秘型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腹泻型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SS在IBS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 5 ) ,而便秘型又显著高于腹泻型 (P <0 .0 5 )。IBS患者存在VIP及SS含量异常 ,且这些异常可能在IB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IBS患者VIP及SS含量有显著差异 ,说明不同类型IBS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其不同的病理学基础。
- 张茹王福贤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
- 儿童850例胃镜检查与分析
- 目的为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胃镜在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查中的作用及成人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回顾总结并分析了1985年8月至2007年1月本科消化内镜室850例小儿胃镜检查的相关资料。结...
- 王福贤刘庆民吴卫东魏凤莲季秀丽
- 文献传递
- 回肠巨大憩室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 2009年
- 回肠憩室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很少见,平时无症状,多数是急诊住院,特殊检查手段不多,肠道活动度大,检查比较困难,术前难以确诊。为减少误诊率,应尽可能进行必要检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明确病变后,应尽快手术治疗。
- 赵文星刘庆民吴卫东王福贤郭冬梅李庆芝马艳丽魏凤莲季秀丽
- 关键词:回肠憩室出血
- 山东省157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和复发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和复发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02年12月间山东省10地市157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将每个病人资料以统一的标准格式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结果:157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中,男性占63%,女性占37%,平均年龄41岁(13~82岁)。胆道结石和酒精为常见的病因,均为20.4%,其次为饮食因素(高脂饮食、暴饮暴食)占13.4%、高血脂症8.3%、胆系感染5.7%、其它原因占5.1%、特发性占26.8%。复发病因男性中酒精占第一位(30.3%),女性胆道结石占第1位(34.5%)。复发1次者占79.6%。并发症出现频率依次为胰腺假性囊肿、腹腺炎和腹水、多脏器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休克等。结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是一常见疾病,胆道结石和酒精是其常见病因,不明病因者仍占相当比例。
- 高艳景李延青黄柳业李森林曾宪中王青王福贤袁圣安刘春安李国庆马骥
- 关键词:胰腺炎复发病因学
- 病例-1
- 小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临床甚少见,一般原因常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空回肠憩室炎、溃疡及肿瘤等。小肠憩室没发生并发症前常无症状,且空肠憩室较回肠多见。并发症常有憩室炎、出血、穿孔或梗阻。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
- 赵文星刘庆民吴卫东王福贤郭冬梅李庆芝马艳丽魏凤莲季秀丽
- 关键词:小肠疾病血管破裂造影诊断手术疗法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9
- 2004年
- 目的 全面了解和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学变化和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992~ 2 0 0 2年间山东省 10地市确诊的 14 71例AP患者 ,患者资料均以统一标准格式进行记录。结果 14 71例AP中男性 85 4例 ,女性 6 17例 ,平均年龄 4 3 3岁 ,轻症 12 80例 ,重症 191例。AP最常见的三大病因为胆石症 (2 0 2 % )、酒精 (17 3% )和暴饮暴食 (12 4 % ) ,其他依次为胆系感染(5 6 % )和高脂血症 (2 3% )等。不明原因者占 36 1%。在沿海地区 ,胆石症是AP的主要病因 ,而内陆地区酒精因素居首位。在男性患者中酒精因素 (2 7 4 % )居首位 ,胆石症为 14 3% ;在女性患者中胆石症 (2 8 4 % )居首位 ,酒精因素为 3 2 %。AP的并发症按其出现频率依次为胰腺假性囊肿、腹腺炎和腹水、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一过性高血糖、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肝功能损伤等。结论 胆石症、酒精和暴饮暴食是AP最常见的三大病因 ,其中男性患者中酒精因素居首位 ,不明原因者仍占相当比例 。
- 李延青高艳景黄柳业李森林曾宪忠王青王福贤袁圣安刘春安李国庆马骥
- 关键词:胆石症AP酒精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8和TNF-α含量变化的意义被引量:32
- 2004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中FNF-α和IL-8的含量,旨在通过观察它们在IBS患者中的变化来窥探IBS发病机制中有无炎症免疫因素参与,从而进一步探讨能否从改善机体免疫力的角度来治疗IBS。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ABC法)检测了32例腹泻型IBS及18例便秘型IBS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便秘型IBS患者血清内可测不到TNF-α,腹泻型IBS患者血清内测到低浓度的TNF-α。(2)腹泻型IBS患者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P<0.05),便秘型IBS患者血清内IL-8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相关分析表明,腹泻型IBS患者血清TNF-α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1)。结论:(1)腹泻IBS患者血清内TNF-α和IL-8含量均较正常升高,提示腹泻型IBS有炎症因子活化。(2)例秘型IBS患者TNF-α、IL-8与正常无显著差异,提示便秘型IBS和腹泻型IBS的免疫紊乱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3)腹泻型IBS患者IL-8的分泌伴随着TNF-α的增多,TNr-α可能通过活化NF-kB来刺激IL-8的分泌。
- 张茹王福贤
- 关键词:发病机制
- 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及SS的含量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有无变化 ,以及它们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内VIP、SS的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便秘型IBS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腹泻型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SS在IBS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而便秘型又显著高于腹泻型 (P <0 .0 5)。结论 :IBS患者存在VIP、SS含量异常 ,且这些异常可能在IB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IBS患者VIP及SS含量有显著差异 。
- 张茹王福贤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
- 中药肝舒宁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观察中药肝舒宁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同期临床随机对照观察,肝舒宁组110例用“肝舒宁颗粒剂”治疗,对照组106例用“乙肝宁冲剂”治疗,疗程为6mo.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肝穿病理、肝功能化验评价疗效.结果肝舒宁组治疗后两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肝舒宁组治疗后血清清蛋白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肝舒宁组治疗前、后完成两次肝穿者21例,对照组为11例.肝舒宁组肝脏炎症计分由治疗前的8.96±4.3变为治疗后的5.51±2.4(P<0.01),肝纤维化计分由治疗前的9.93±6.2变为治疗后的5.82±4.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肝脏炎症计分分別为8.75±3.9和7.52±2.1(P>0.05),肝纤维化计分治疗前、后分为9.09±5.7和10.97±5.3(P>0.05).结论中药肝舒宁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减轻肝纤维化、抑制炎症的作用.
- 刘庆民付继荣张汉启王福贤龚再菊张仁亚张士磊
-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药疗法丹参党参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