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补体受体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补体受体1(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3~5代hRPE细胞,建立稳定的hRPE单层细胞屏障模型.5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和10%正常人血清处理hRPE细胞,建立hRPE单层细胞屏障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模型.将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hRPE单层细胞屏障分为模型组和CR1治疗组.模型组加入1 μl的磷酸盐缓冲液,CR1治疗组加入1 μl的CR1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μg/ml,继续培养4h.以正常hRPE单层细胞屏障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模型组和CR1治疗组细胞的跨表皮细胞膜电阻(TER)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模型组和CR1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配体2(CCL2)、C3a、C5a、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蛋白量.结果 hRPE单层细胞屏障于接种后3周稳定形成.模型组、CR1治疗组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hRPE细胞TER值分别为正常hRPE细胞的54.01%、63.48%.模型组与CR1治疗组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hRPE细胞T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5).CR1治疗组VEGF、CCL2蛋白量分别较模型组下降了11.48%、23.47%;两组VEGF、CCL2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2.43,P<0.05).CR1治疗组C3a、C5a、MAC蛋白量较模型组分别下降了24.00%、27.87%、22.44%;两组C3a、C5a、MAC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2.63、6.94,P<0.05).结论 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hRPE单层细胞屏障具有保护作用,抑制补体激活、下调CCL2和VEGF表达可能是其机制.
- 王菁蔡萌李静田蓉林少芬田景毅李佳俞德超罗燕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补体激活
- 无动物源性成分培养体系快速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 随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研究的开展,需要优化无动物源性成分(xeno-free)培养体系快速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RPE细胞分化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科研及临床需要. 目的 建立xeno-free培养体系,优化快速诱导hESCs向RPE细胞分化的方法. 方法 将hESCs克隆团接种至Vitronectin XFTM,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noggin、10 ng/ml DKK-1以及1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培养2d,第2~4天将培养液中noggin质量浓度减至10 ng/ml,并加入5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第4~6天移除培养液中的noggin和bFGF,第8~14天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 CHIR9902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ESCs在分化为RPE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以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RPE细胞特异性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量.结果 分化培养第14天,部分细胞呈多角形并呈现铺路石样排列,且细胞内可见色素颗粒;培养第35天,诱导分化的细胞内表达RPE细胞特异性抗原Mitf及RPE65;培养至第60天,细胞内富含黑色素颗粒且呈规则六边形.与诱导分化前比较,诱导分化第7天和第14天hES-RPE细胞中Mitf mRNA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3.43±2.77)倍和(8.91±2.83)倍,而RPE65 mRNA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4.60±3.94)倍和(87.16±9.32)倍,分化第7天和第14天细胞中的Mitf mRNA和RPE65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分化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ESCs可在含尼克酰胺、DKK-1、noggin、IGF-1和CHIR99021的xeno-free优化培养体系中快速分化为RPE细胞.
- 刘秋慧王菁田蓉王肖曹迪卢晶罗燕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
- FFA及OCT对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活体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背景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是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往主要用离体眼球进行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可活体观察眼底,但目前FFA和OCT联合用于DR模型的观察尚未报道. 目的 将FFA和OCT联合用于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的眼底检查,动态观察糖尿病模型早期阶段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溶于柠檬酸钠溶液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柠檬酸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成功后第4、8、12周在大鼠全身麻醉状态下采用FFA联合Spectralis HRA+OCT(SD-OCT)动态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左眼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情况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FFA检查时大鼠腹腔内注射质量分数20%荧光素钠(0.012 ml/g)并快速观察视盘及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视网膜共9个方位的视网膜血管情况,OCT检查时测量距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2个视盘直径(DD)处的视网膜厚度.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视网膜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大鼠的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血管走行呈放射状.荧光素钠注射后60 s背景荧光消失,需重复注射.至造模成功后12周,各组大鼠视网膜均未发现荧光素渗漏.OCT结果显示,正常SD大鼠的OCT图像与人类相似,共分为十层,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相吻合.距视盘2 DD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方向视网膜厚度及内外界膜间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周、8周,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的视�
- 孙伟林少芬李涛田蓉胡昕倩谢满云王菁唐仕波
- 关键词:毛细血管通透性荧光素血管造影
- 过表达Claudin-5增强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过表达Claudin-5后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VEC).当接种至transwell膜的P2~P5代hRVEC近60%融合时进行慢病毒介导的转染实验.hRVEC分为对照组,慢病毒空载体组,慢病毒介导的Claudin-5高表达转染组.荧光活细胞动态显微镜观察慢病毒介导的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laudin-5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病毒转染对细胞的毒性.待接种至transwell膜的hRVEC培养2周后建立稳定的单层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模型后,电阻仪检测hRVEC屏障的跨内皮电阻(TER),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检测hRVEC屏障的通透性.[结果]慢病毒可以介导Claudin-5在hRVEC高表达,其转染率达60%,Western Blot检测证实Claudin-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CK8检测表明慢病毒转染不影响细胞的活性,对细胞毒性小;过表达Claudin-5后也不影响hRVEC的增殖;过表达Claudin-5后能降低体外单层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模型的通透性,并提高其TER.[结论]过表达Claudin-5后可以显著提高体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功能,这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田蓉刘秋慧蔡萌李静王菁肖伟罗燕
- 关键词:CLAUDIN-5慢病毒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