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梅
-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平消胶囊与参丹散结胶囊辅助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比较平消胶囊与参丹散结胶囊辅助培美曲塞联合卡铂(CP方案)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Ⅳ期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CP组、CP+平消组、CP+参丹散结组。CP组患者给予CP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CP+平消组患者给予平消胶囊6粒,口服,每日3次;CP+参丹散结组患者给予参丹散结胶囊6粒,口服,每日3次。各组患者均治疗21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各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无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CP+平消组、CP+参丹散结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质量总改善率、无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P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平消组、CP+参丹散结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胶囊、参丹散结胶囊均可辅助CP方案治疗Ⅳ期NSCLC,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单用CP方案好。
- 王蜀梅李钧
- 关键词:平消胶囊培美曲塞卡铂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78%,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临床效果显著。
- 王蜀梅
- 关键词:唑来膦酸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
- 扶正祛邪方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多数患者在发现诊断时即为晚期胃癌。化疗为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但化疗具有强烈的毒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 王蜀梅
- 关键词:晚期胃癌扶正祛邪方早期诊断率胃癌患者毒副反应
- 国产多西他赛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国产多西他赛治疗头颈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TX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化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7.2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59.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治疗头颈肿瘤临床效果显著.
- 王蜀梅
- 关键词: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顺铂头颈肿瘤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原发性肺癌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大中型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临床研究表明,有20%~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情确诊时往往已发展为局部晚期或合并有远处转移,因此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对这部分患者只能通过放化疗治疗。而放化疗治疗会产生很高的毒性,甚至一些患者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1,2]。
- 王蜀梅樊点莲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132例报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结合临床资料,观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的关系.结果 随患者年龄的增加,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60岁以上ADR为31.8%.不同给药途径ADR不同:静脉给药占90.2%、口服给药占6.8%、肌内注射占0.8%、鞘内注射占1.6%、皮下注射0.8%.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铂类药物占35.6%、植物类药物占30.3%、抗代谢药物占12.9%.药物引起各器官系统的临床表现构成比也不同.结论 加强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开展全方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可有效的减少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王蜀梅
- 关键词:抗肿瘤药
-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颗粒。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细胞亚群、Th1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的T细胞含量升高(P<0.05)、CD8+的T细胞含量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的含量升高(P<0.05)、Th2的含量降低(P<0.05),Th1/Th2比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3)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中TNF-α的含量降低、IL-10的含量降低,TNF-α/IL-10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大承气颗粒能有效调节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
- 王蜀梅樊点莲
- 关键词:大承气颗粒脓毒症免疫平衡
- 氨磷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不良反应被引量:6
- 2012年
- 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的同时,常伴有广泛的急性和蓄积性毒性。对正常骨髓、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黏膜上皮等均有毒性。改善治疗的方法包括提高恶性细胞对化学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或开发保护正常组织使其免受损伤的药物。
- 王蜀梅
- 关键词:化学药物治疗抗肿瘤药物氨磷汀正常骨髓
-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0例,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并制定安全用药对策。结果本研究选取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40例患者中,加替沙星引起13例,占32.5%,居最高水平,左氧氟沙星11例,占27.5%,居其次,相较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引发的器官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静脉炎、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头昏等,患者一般有≥2个症状合并存在。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时,还有抽搐、高热及呼吸困难伴发,若未及时有效处理,易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次经积极救治,治愈35例,好转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易诱导多种不良反应发生,药物不同,在不良反应率上也存在差异,医务工作人员需依据药物的药理特性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对用药合理、慎重选择,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保障患者权益。
- 王蜀梅
-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安全用药
- 全营养混合液在肠癌患者术后应用体会
- 2002年
- 王蜀梅
- 关键词:肠癌全营养混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