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贺英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和歌
  • 4篇法师
  • 3篇文学
  • 2篇雪国
  • 2篇隐遁
  • 2篇释教
  • 2篇歌人
  • 2篇《雪国》
  • 2篇川端
  • 2篇川端康成
  • 1篇代表作
  • 1篇地狱
  • 1篇对峙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 1篇译介
  • 1篇隐逸
  • 1篇隐逸文学
  • 1篇真意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机构

  • 10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王贺英
  • 2篇张晓宁
  • 1篇鲁畅

传媒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日本研究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日本学刊
  • 1篇美与时代(美...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万叶集》中“防人歌”的艺术特色被引量:1
2008年
"防人歌"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防人们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早日返乡与亲人团聚的祈盼。既然是描写戍边将士的歌,理应慷慨激昂,充满豪情,但"防人歌"却情真意切,一唱三叹,与一般的送别歌、相思歌极为相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这种风格的艺术特色,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日本和歌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历史与日本的民族性格。
王贺英
关键词:艺术特色情真意切
论出家隐遁歌人成为“释教歌”创作主体的原因
2012年
"释教歌"是佛教与和歌的完美结合,它以和歌的形式诠释佛教教义的底蕴,赋予以歌咏男欢女爱为主的传统和歌以新的活力。日本的平安时代出家隐遁蔚成风气,以佛教大昌为背景的"释教歌"是这一时代和歌歌坛的一朵奇葩。强烈的佛教信仰与高超的和歌技巧相结合,使出家隐遁歌人成为释教歌创作的主体。
王贺英
关键词:文学追求
论西行法师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
2010年
西行法师在长达50年的隐逸生活中,开启了日本隐逸文学的先河。他把隐逸生活与和歌创作结合起来,在和歌创作中融入了佛教思想,扩大了和歌的表现领域。他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发现了"闲寂"的美,使"闲寂"的美学理念得以形象化,丰富了和歌的表现方法,直接影响了"徘圣"松尾芭蕉的创作。研究西行法师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这位日本古代的传奇歌人,而且可以使人们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有进一步的理解。
王贺英
关键词:和歌隐逸文学日本文学史
试论中日隐逸文学的异同——以陶渊明与西行法师为中心被引量:3
2009年
中国与日本古代文学史上都出现过隐逸文学,陶渊明与西行法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西行法师被称为日本隐逸文学的第一人。陶渊明与西行法师都在隐逸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他们所处的时代特点、隐逸动机、所创作的诗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生活于乱世,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从隐逸动机上来看,陶渊明及中国的隐逸者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西行法师及日本的隐逸者则更多是出于宗教上的理由。
王贺英
关键词:陶渊明
愿如释尊 物化阳春——试论日本西行和歌中的佛家思想被引量:1
2007年
西行法师(公元1118—1190)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末期的隐遁歌人。在50年的隐逸生活中,创作了两千余首和歌。他的和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描绘了草庵与修行生活,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层感悟。他的和歌中所流露的深深的佛家思想,所显示的风雅的"闲寂"风格,不仅在当时的歌坛独树一帜,也给后世的和歌创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研究西行和歌中的佛家思想,不仅能使我们对这位优秀的歌人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对平安时代末期的文化思潮与文学意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王贺英
关键词:佛家思想和歌
川端康成研究的地域性差异——以《雪国》为中心
2005年
日本的《雪国》研究特征是:“川端热”中的褒贬评价不均衡;研究态度严谨、资料翔实。中国的《雪国》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的研究阶段较长;日本等国研究成果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川端康成研究进程。两国的国情及传统文化对形成两国川端康成研究的不同特征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张晓宁王贺英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
论日本西行法师和歌中的佛教思想被引量:1
2010年
"咏出一首歌,如造一尊佛",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歌僧"西行法师对自己的和歌理论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关于和歌的美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他23岁出家隐遁,73岁圆寂,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50年的隐遁生涯。他一生中创作的两千多首和歌,或直接阐述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间接表达他的佛家思想,即使是那些吟咏大自然的和歌,也无不渗透着深深的佛意,他的咏歌和佛心是一如的,和歌与佛教在西行那里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王贺英
关键词:和歌佛教思想
“世”与“山里”的对峙——论西行法师和歌的两大主题被引量:1
2008年
西行是日本中世著名的隐遁歌人。他在长达五十年的隐遁生活中创作了2000余首和歌。这些和歌或吟咏大自然的美丽,或描写隐遁生活的艰辛,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他的和歌清新自然,一唱三叹,洋溢着"闲寂流"的美。在西行的和歌里,"世"与"山里"两词出现频率最高。"世"代表着体制内的俗世,"山里"代表着远离俗世的隐遁生活。在西行的内心世界里,这两者是对立的。这是研究西行必须探讨的问题。
王贺英
关键词:山里对峙
中国的《雪国》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中国是川端康成文学研究的重要国度,其代表作———《雪国》的研究成果尤为丰硕。中国的《雪国》研究的特征是:起步较晚,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的研究阶段较长;日本等国研究成果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川端康成文学的研究进程;研究领域宽泛、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前景广阔。中国的国情及传统文化对中国川端康成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张晓宁王贺英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中国比较文学代表作批评观译介
“释教歌”之兴盛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化背景
2020年
“释教歌”是佛教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在日本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它滥觞于奈良时代,兴盛于平安时代,成熟于镰仓时代。它不仅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日本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大昌为“释教歌”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狂言绮语观”为“释教歌”的兴盛扫清了思想障碍,出家隐遁歌人成为“释教歌”的创作主体,和歌的中兴与和歌理论的发展丰富了“释教歌”的创作手法。这是“释教歌”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主要原因。
鲁畅王贺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