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晶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动脉
  • 4篇血管内治疗
  • 4篇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3篇颅内
  • 3篇介入
  • 3篇静脉
  • 3篇成形术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瘘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岩下窦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症状性椎基底...
  • 2篇支架成形术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机构

  • 6篇武警后勤学院...
  • 4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1篇白晶波
  • 10篇焦德让
  • 10篇薛德友
  • 5篇王实
  • 4篇王实
  • 4篇常斌鸽
  • 4篇徐飞
  • 4篇李巍
  • 4篇徐飞
  • 4篇李巍
  • 2篇权伟
  • 1篇魏孟广
  • 1篇张赛
  • 1篇王实
  • 1篇申亚峰
  • 1篇梁冰
  • 1篇翟宝进
  • 1篇张芳
  • 1篇于耀宇
  • 1篇张文彬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2011武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下窦入路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12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窦置入微导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4例行单纯微弹簧圈栓塞,3例行Onyx胶栓塞,5例行微弹簧圈+Onyx胶栓塞。结果成功导管到位后,对12例患者完全栓塞病灶。患者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消失、疼痛缓解,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部分缓解(单一材料栓塞)。9例患者随访6~24个月,行眶DSA、MRI或CT复查,眶曲张静脉病灶内血栓形成,并且未见空腔,9例DSA随访患者未见复发,其中1例患者患侧眼球外展受限。另3例失访。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便捷。
薛德友李巍何彦津张虹权伟王实权伟王实徐飞白晶波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附95例报告)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性血管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策略、方法、术中风险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治疗的95例采用支架置入治疗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者21例,椎动脉颈段狭窄者3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者16例,椎基底动脉交界处狭窄者15例,基底动脉段狭窄者36例,大脑后动脉P2段狭窄者4例。所有狭窄均〉50%。手术的技术成功率为97%(92/95)。术后平均狭窄率从76.1%(50%~95%)下降到9.2%(0~2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2年内随访,其中88例患者效果良好。结论脑血管狭窄处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常斌鸽薛德友李巍徐飞王实白晶波焦德让张赛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成形术介入性
WINGSPAN支架的临床应用
李巍常斌鸽薛德友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断及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伴有头晕、耳鸣、复视、跌倒、困乏、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脑干、小脑、枕叶腔隙性梗塞,甚至出现严重的闭锁综合证。常规的病因学诊断及药物治疗对于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不能获得持久满意的疗效,有些甚至无效。近几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开始应用于颅脑血管疾病。
常斌鸽焦德让翟宝进薛德友徐飞王实白晶波
关键词: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介入诊断血管支架成形术颅脑血管疾病腔隙性梗塞
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探讨
常斌鸽薛德友李巍王鹏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且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与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中10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后患者的肌力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较高。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做好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肌力,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崔艳红张芳樊黎丽白晶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配合护理
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11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其中包括3例血疱状动脉瘤。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栓塞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1个动脉瘤100%栓塞10例,其中的3例血疱状动脉瘤,2例完全栓塞,另1例虽然达到完全栓塞,但因瘤腔内弹簧圈被血流冲离动脉瘤腔,溢入颈内动脉内。95%栓塞1例。11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行临床随访,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mRS评分全部为0分。仅9例同意行CTA复查,无动脉瘤腔复发。结论: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能够即时将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隔离,达到解剖治疗效果。目前适合于出血性颈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急诊治疗。
康伟民薛德友李薇王实徐菲白晶波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支架栓塞治疗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李巍薛德友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MR影像特征,并用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闭塞瘘口手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改良Amilnoff-Logue评分进行评价,并复查脊柱MR,术后随访3~17个月。结果 7例复查脊柱MR不规则血管流空信号均减少,T2像高信号消失。Amilnoff-Logue评分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SDAVF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脊柱MR可见脊髓表面有广泛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确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简单有效。
张文彬魏孟广薛德友李巍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血管造影显微外科手术
岩下窦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5
2018年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 efiovenous fistulae,DAVF)是脑血管病中比较复杂的病变。因海绵窦涉及颅内大血管及多组脑神经,所以海绵窦区DAVF的治疗尤其困难。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海绵窦区DAVF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1-3]常规的经动脉入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DAVF虽能改善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不可能完全栓塞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较易导致反复复发。
薛德友李巍权伟梁冰申亚峰王实徐飞白晶波于耀宇焦德让
关键词: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治疗动脉入路血管内治疗技术岩下窦DAVF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