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晓菁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疗效
  • 4篇淋巴
  • 4篇骨髓
  • 4篇骨髓瘤
  • 3篇淋巴瘤
  • 3篇金淋巴瘤
  • 3篇化疗
  • 3篇霍奇金
  • 3篇霍奇金淋巴瘤
  • 3篇非霍奇金
  • 3篇非霍奇金淋巴...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利妥昔

机构

  • 7篇苏州市立医院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石晓菁
  • 9篇叶娴
  • 8篇程骁赪
  • 7篇张晓黎
  • 4篇张晓黎
  • 4篇李汉冲
  • 3篇茹脐华
  • 2篇谭洁
  • 1篇谭洁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探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唑来膦酸钠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唑来膦酸钠对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曲马多对曲马多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钙的水平、全身骨骼疼痛症状的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血钙的水平和全身骨骼疼痛症状的评分均低于曲马多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曲马多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唑来膦酸钠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血钙的水平,减轻其全身骨骼疼痛的症状。
周越张晓黎叶娴程骁赪石晓菁刘清
关键词:唑来膦酸钠多发性骨髓瘤曲马多血钙
5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3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内NHL组与结外NHL(PE-NHL)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分组、病理分型、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E-NHL患者IPI评分低危组比例显著高于结内NHL(P<0.01),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结内NHL(P<0.05)。手术后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治疗有效率、5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HL的IPI分组能提示疗效、帮助判定预后。手术对NHL的疗效、预后无明显影响。
程骁赪张晓黎叶娴石晓菁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预后
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观察87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所有患者均输入血小板10U(血小板数≥2.5×10^11个),观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病种、脾大、发热、年龄、性别对血小板首次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病例为66例(有效率75.9%),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80.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78.1%、急性白血病(AL)为65.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82.3%,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发热感染者(31例)有效率为58.1%,明显低于无发热感染者(56例)的85.7%(χ2=8.3308,P〈0.01);脾不大者(59例)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脾大者(28例)的53.6%(χ2=11.2033,P〈0.01);男性、女性有效率分别为76.0%、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2,P〉0.05);〈60周岁者与≥60周岁者有效率分别为74.5%、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1,P〉0.05)。结论发热及脾大是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
程骁赪张晓黎叶娴石晓菁李汉冲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
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2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缓解度、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方法42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照组(17例)采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结果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起效的治疗组占76.0%,对照组占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缓解维持时间:可维持2周的比率治疗组为24.0%,对照组为47.1%;可维持4周的比率治疗组为64.0%,对照组为29.4%。治疗组骨痛缓解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的同时,加用密钙息鼻喷剂治疗,虽疼痛缓解率无进一步提高,但骨痛缓解所需时间缩短,缓解持续时间延长。
张晓黎程骁赬石晓菁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痛密钙息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两组,分析其初发时ALC绝对数与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与否、临床分期、分组以及与血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诊时患者外周血ALC为(0.4-2.9)×109/L(中位数1.3×109/L)。ALC<1.3×109/L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20%)明显低于ALC≥1.3×109/L组(57.9%,χ2=4.9696,P<0.05),同时外周血CD4的表达和CD4/CD8比值显著下调,CD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临床分期、分组和血清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ALC可作为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程骁赪张晓黎叶娴石晓菁
关键词:淋巴细胞绝对数多发性骨髓瘤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观察并评价低剂量白细胞介素11(IL-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化疗后伴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在化疗结束24 h后开始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IL-11皮下注射,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数≥50×109/L.对照组患者化疗后则不予IL-11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数恢复至≥50×109/L的平均时间为9.6 d,明显短于对照组(14.0 d,P<0.05);血小板最低值平均为16.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1.6×109/L,P<0.05);血小板输注平均次数为2.88次,与对照组(2.98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诉心悸,有2例急性白血病和1例淋巴瘤患者出现畏寒、肌肉酸痛、乏力,但均能耐受.结论 应用IL-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和血小板最低水平,缩短血小板的恢复时间,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张晓黎程骁赦叶娴石晓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化疗
R-CHOP方案治疗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
2007年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共接受6个周期R-CHOP方案的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mg/m2第2天,阿霉素50mg/m2第2天,长春新碱1.4mg/m2第2天,泼尼松100mg/d第2~6天。[结果]总缓解率为82.4%,其中完全缓解9例,完全缓解率为52.9%,5例达到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29.4%。17例患者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和58.8%(10/17),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1%(16/17)和76.5%(13/17)。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仅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结论]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疗效高而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
叶娴李汉冲张晓黎茹脐华谭洁程骁赪石晓菁
关键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CHOP方案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于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诊的41例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性别、Ann Arbor分期、LDH的水平、IPI评分、肿瘤的表型和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与其总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性别为男性、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LDH的水平较高、IPI评分为3~5分、肿瘤的表型为T细胞表型、未接受过靶向治疗是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石晓菁张晓黎叶娴程骁赪周越刘清
关键词:靶向治疗生存率
MINE方案挽救治疗3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用MINE方案(美司钠/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和依托泊甙)挽救治疗36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观察其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6例均为一线化疗失败和复发的NHL患者,用MINE挽救治疗,21天为一个周期,中位周期数4个(2-6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RR)为47.2%,完全缓解率(CR)为22.2%,一线治疗失败患者的RR为36.8%,复发者为58.8%。Ⅰ-Ⅱ期和Ⅲ - Ⅳ 期患者的RR分别为71.4%和31.8%。中位缓解期9个月(4-21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3-25个月),2年生存率为32.3%。该方案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MINE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一线方案诱导治疗失败以及复发的NHL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叶娴李汉冲张晓黎茹脐华谭洁程骁赪石晓菁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分期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R-CHOP方案治疗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共接受6个周期R-CHOP方案的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mg/m2第2天,阿霉素50mg/m2第2天,长春新碱1.4mg/m2第2天,泼尼松100mg/d第2~6天。结果总缓解率为82.4%,其中完全缓解9例,完全缓解率为52.9%,5例达到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29.4%。17例患者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和58.8%(10/17),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1%(16/17)和76.5%(13/17)。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仅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结论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疗效高而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
叶娴李汉冲张晓黎茹脐华谭洁程骁赪石晓菁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