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程剑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肿瘤
  • 11篇细胞
  • 10篇胰腺
  • 8篇干细胞
  • 6篇胆囊
  • 6篇胆囊癌
  • 6篇胰腺癌
  • 6篇胰腺肿瘤
  • 6篇肿瘤干细胞
  • 6篇腺癌
  • 6篇腺肿瘤
  • 5篇胰十二指肠
  • 5篇胰十二指肠切...
  • 5篇十二指肠
  • 5篇十二指肠切除
  • 5篇切除
  • 4篇胰十二指肠切...
  • 4篇十二指肠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胆管

机构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湘西自治州人...

作者

  • 24篇石程剑
  • 22篇秦仁义
  • 21篇王敏
  • 16篇田锐
  • 14篇朱峰
  • 7篇张志发
  • 7篇李旭
  • 6篇申铭
  • 6篇江建新
  • 5篇徐盟
  • 5篇郭兴军
  • 4篇彭丰
  • 3篇宫伟强
  • 3篇王欣
  • 2篇张航
  • 2篇何镇
  • 2篇陈勇军
  • 2篇谢晨成
  • 2篇陈冬
  • 2篇洪晓泉

传媒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胰腺病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胆管癌CD24+ CD44+ EpCAMhigh细胞亚群的分选及其肿瘤干细胞样特性的鉴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检测及分选人胆管癌中的CD24+ CD44+ EpCAMhigh细胞亚群,探讨其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6例人胆管癌中CD24、CD44、EpCAM的表达率 取2例人胆管癌新鲜标本种植到NOD/SCID鼠皮下,建立荷人胆管癌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分选CD24+ CD44+ EpCAMhigh亚群细胞,NOD/SCID鼠移植瘤试验鉴定其成瘤和分化能力.结果 6例人胆管癌组织标本和2例移植瘤中,CD24+ CD44+ EpCAMhigh在人胆管癌中表达率为0.58%~2.43%(平均值0.94%).运用NOD/SCID鼠移植瘤模型,分选得到CD24+ CD44+ EpCAMhigh亚群细胞.NOD/SCID鼠移植瘤试验,1×103个CD24+ CD44+ EpCAMhigh细胞能成瘤(3/8),而CD24- CD44- EpCAMlow/-细胞在5×104才能成瘤(1/8).CD24+ CD44+ EpCAMhigh胆管癌细胞NOD/SCID鼠移植瘤的组织类型及标记物的表达率和原代肿瘤相似.结论 人胆管癌中含有CD24+ CD44+ EpCAMhigh细胞亚群,具有强成瘤能力、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可能是胆管癌干细胞.
朱峰王敏秦仁义申铭王欣田锐江建新石程剑
关键词:胆管癌肿瘤干细胞
miR-590-3p在胰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胰腺癌干细胞,检测其miR-590-3p的表达。 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克隆培养ASPC-1,PANC-1细胞,检测其单克隆形成、自我更新及分化、细胞周期、耐药和表面标记物CD24/C...
宫伟强秦仁义王敏田锐朱峰石程剑张志发李旭洪晓泉
关键词:胰腺肿瘤细胞培养基因表达病理细胞学
文献传递
Rac1对胰腺癌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Rac GTP酶激活蛋白1(Rac GTP ase activating protein1,Rac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EDU和CCK-8(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Rac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试验探讨Rac1影响胰腺癌增殖的具体机制.结果:Rac1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沉默Rac1或者Rac1特异性阻滞剂NSC 23766可以抑制胰腺癌的增殖,且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Rac1通过促进β-Catenin进入细胞核,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基因c-myc、c-jun和Cyclin D1的表达,进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结论:Rac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田锐郭兴军江建新王敏石程剑徐盟彭丰李旭秦仁义
关键词:RAC1胰腺癌增殖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完成的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LPD30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结果间的差异。结果LP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PD组[(542.6±58.6)minw(383.1±64.6)min,P〈0.001)],但术中出血量更少[(190.3±192.0)mlvs(373.3±363.8)ml,P=0.018)],术中输血率更低(30%w66.7%,P=0.004),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更低(6.7%vs26.7%,P=0.038),入住科室ICU时间[(2.3±0.9)dvs(5.0±0.9)d,P〈0.001)]及住院时间[(14.7±1.2)dUS(18.5±2.1)d,P〈0.001)]更短,肿瘤直径更小[(2.6±0.7)cmvs(3.9±2.4)cm,P=0.009)]。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脓肿、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手术切缘(R0切除率)、术中切除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血管浸润率及肿瘤分化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D虽手术复杂、难度大,然对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医师而言,该术式是安全有效的。
吴祥虎朱峰王敏彭丰张航石程剑徐盟索朗多吉秦仁义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胰头肿瘤壶腹周围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心外膜活性物质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心外膜活性物质(BVES)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胆囊癌组织和55例良性病变胆囊组织中BVE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VES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VES蛋白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0.0%(13/65),低表达率为80.0%(52/65),而在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中高表达率为74.5%(41/55),低表达率为25.5%(1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VES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3因素分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VES的低表达或者表达缺失可能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石程剑秦仁义王欣朱峰申铭田锐王敏李旭徐盟郭兴军谢晨成
关键词:胆囊肿瘤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24、CD44、ESA和CD34在胆道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24、CD44、ESA和CD34在胆道肿瘤中的表达,初步明确其能否用于胆道肿瘤干细胞的分选。方法运用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裣测CD24、CD44、ESA和CD34在人胆道肿瘤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CD24、CD44和ESA在人胆管癌和胆囊癌细胞株及组织中均有表达,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和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中CD24+CD44+ESA+平均表达率分别为86.1%和92.7%,人胆管癌和胆囊癌组织标本CD24+CD44+ESA+表达率为0.62%和0.83%;而CD34在胆管癌和胆囊癌细胞及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CD24、CD44和ESA是人胰腺癌干细胞和人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其在人胆管癌和胆囊癌中的表达率和以上两者肿瘤干细胞的分选比例十分相似,有可能是胆道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王敏秦仁义申铭江建新胡均杜志勇石程剑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胆道肿瘤标记物
全动脉优先离断法在Ⅱ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全动脉优先离断法(TADF)在Ⅱ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TADF行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6例Ⅱ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胰腺血管的处理均采用TADF,预置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及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带,切断胰颈部,沿SMA前方、右侧和后方,完全离断胰头部与SMA、腹腔动脉干之间的血管、神经结缔组织;剥离或切除、重建SMV/PV,从而整块切除肿瘤。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6~8.3 h,术中出血量为200~600 ml。SMV血管侧壁切除修补26例,SMV血管切除端端吻合1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患者术后出血、胰瘘发生率分别为6%(5/86)、8%(7/86)。结论Ⅱ型胰头癌采用TADF行根治性切除术能保障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提高其总体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SMV/PV的误切率。
王敏朱峰田锐石程剑彭丰徐盟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侧群细胞致瘤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SP)的致瘤特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从GBC—SD中分选SP、非SP细胞(non—SP),分别进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非肥胖性糖尿病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的移植瘤形成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人胆囊癌组织中SP细胞的比例。结果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存在SP细胞,其比例约为0.87%;SP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于non-SP细胞(14.74%±3.53%比5.17%±1.05%,t=2.75,P〈0.05)。NOD/SCID小鼠移植瘤实验表明,5×10^3个SP细胞可成瘤(4/7),而non—SP细胞成瘤则需要1×10^5个细胞(1/7),且来源于SP细胞亚群的NOD/SCID小鼠移植瘤中存在SP、non—SP细胞。SP细胞存在于人胆囊癌组织中,其范围为0.27%~2.3%。结论来源于GBC—SD的SP细胞亚群具有类似肿瘤干细胞的高致瘤性。
张志发秦仁义王敏朱峰石程剑何镇
关键词:胆囊癌干细胞成瘤能力
人胆囊癌CD133^+细胞亚群致瘤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胆囊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胆囊癌CD133+亚群的致瘤能力。方法:将人原代胆囊癌组织植入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并同人原代胆囊癌组织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FCM法检测CD133的表达情况,并分选出CD133+和CD133-亚群;对不同亚群细胞进行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移植瘤形成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移植瘤的组织表型。结果:FCM法检测显示,胆囊癌细胞中1.95%~3.24%的细胞CD133呈阳性表达;体外培养显示CD133+亚群比CD133-亚群具有更强的克隆球形成能力,在裸鼠体内也具有更强的肿瘤形成能力(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胆囊癌CD133+细胞形成的移植瘤同人原代胆囊癌具有相同的组织表型,均表达CA19-9和CD44 s。结论:人胆囊癌CD133+细胞亚群具有高致瘤性,其中可能富含有肿瘤干细胞。
石程剑秦仁义石秀春田锐王敏宫伟强
关键词:胆囊癌组织亚群单细胞悬液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f艋床资料。结果:22例中男4例,女18例;年龄16—74(平均47.0)岁。患者多以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无症状。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6.3%(19/22),CT诊断灵敏度为93.8%(15/16),MRI诊断灵敏度为100%(12/1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胰腺残端出血,1例发生胃排空延迟,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田锐郭兴军王敏石程剑陈勇军朱峰谢晨成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学肿瘤囊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