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小川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弹簧
  • 1篇蓄热
  • 1篇蓄热器
  • 1篇液面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仿真
  • 1篇载荷
  • 1篇载荷分布
  • 1篇蒸馏装置
  • 1篇闪蒸
  • 1篇设计探讨
  • 1篇双缸同步
  • 1篇汽水分离
  • 1篇汽水分离器
  • 1篇强度分析
  • 1篇强度校核
  • 1篇自然对流
  • 1篇舾装
  • 1篇位置控制

机构

  • 8篇上海船舶设备...

作者

  • 8篇童小川
  • 2篇林金国
  • 2篇寿旭日
  • 2篇曾小林
  • 1篇彭庆华
  • 1篇邓玉海
  • 1篇白韬光
  • 1篇季建刚

传媒

  • 5篇船舶工程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机电设备
  • 1篇船舶标准化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1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压蓄热器闪蒸特性试验研究
2015年
对高压蓄热器闪蒸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关注闪蒸过程蓄热器内液体的腾升高度以及闪蒸蒸汽干度的影响因素,并测试了汽水分离器的实际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闪蒸强度下,容器液面腾升高度不高于300mm;在一定的闪蒸初始液位条件下,闪蒸蒸汽的干度均较高;大强度闪蒸过程汽水分离器的实际汽水分离效果并不理想。
曾小林林金国童小川
关键词:蓄热器闪蒸汽水分离器
翅片间距对翅片管换热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对环形翅片管的自然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主要关注翅片间距对翅片管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结构尺寸下,翅片间距达到10mm以上时,翅片间散热不会相互影响;翅片间距在10mm以内时,随着翅片间距减小,翅片的表面换热系数逐渐降低。
曾小林林金国童小川
关键词:翅片管翅片间距自然对流
适应公约和规则要求,促进技术和标准发展被引量:1
2009年
一、SC4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舾装与甲板机械分技术委员会(ISO/TC8/SC4)成立于1995年,中国承担了主席和秘书处的职责.
童小川
关键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8公约甲板机械秘书处舾装
文丘里型末端变风量阀弹簧设计探讨被引量:5
1999年
文章提出了当量直径概念,根据量纲分析理论对绕圆球流动的绕流阻力公式进行了修改,从而得出文丘里型末端变风量阀中阀芯绕流阻力与其所处位置的关系,在理论上提出了设计圆柱等节距弹簧的方案,这对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有着启发性的意义。
邓玉海童小川寿旭日
关键词:弹簧
行星滚柱丝杠90kN电动缸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被引量:3
2018年
以行星滚柱丝杠90 kN电动缸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传力链分析,得出关键受力部件;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经典公式校核过的关键部件进行复验,对于经典公式无法校核计算的受力部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在完成关键部件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薄弱点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仿真验证。
童小川白韬光夏占
关键词:强度校核结构优化
热力压缩器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该文通过对热力压缩器内蒸汽流动过程的理论分析 ,建立了热力压缩器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一套在给定参数下的优化设计方法 ,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不同工况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文中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将为今后热力压缩蒸馏装置的设计和研究提供计算依据和理论指导。
彭庆华童小川寿旭日
关键词:海水淡化蒸馏装置优化设计船舶
船用电动直驱舵机内力抑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电动直驱舵机位置控制模式下系统内力较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电动直驱舵机运动学方程,明确了伺服电机转角、电动缸位移和舵机转角三者函数关系。基于电动直驱舵机运动学方程,结合双缸同步运转条件,分析舵机位置控制模式下的内力形成机理。考虑到舵机转角与电动缸位移间的三角函数关系,提出了舵机转角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和基于力补偿方法的内力抑制策略。运用Matlab和ADAMS联合仿真平台进行算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器可保证响应信号对指令信号的无差别跟踪,同时引入力补偿器后的双缸驱动力幅值减小90%以上,说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童小川黄鸿坤李佳佳
关键词:舵机位置控制双缸同步联合仿真
差动型行星滚柱丝杠载荷分布建模及仿真
2023年
为了研究差动型行星滚柱丝杠载荷分布情况,基于螺纹啮合特性及结构特点,考虑轴段刚度的影响,引入轴段影响引子,建立差动型行星滚柱丝杠的载荷分布理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滚柱数目及不同载荷对差动型行星滚柱丝杠载荷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在相同工作载荷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载荷分布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建立时引入轴段影响引子可有效提高载荷分布模型精度;滚柱数目的增多和载荷的增大都会增加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且对滚柱丝杠侧的影响大于螺母侧。
杨超季建刚童小川黄强强权欣文
关键词:载荷分布有限元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