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德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吸虫
  • 9篇单克隆
  • 9篇单克隆抗体
  • 9篇抗体
  • 9篇克隆
  • 9篇虫病
  • 8篇血吸虫
  • 8篇抗原
  • 7篇循环抗原
  • 7篇吸虫病
  • 6篇血吸虫病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ELISA
  • 3篇血吸虫循环抗...
  • 3篇包虫
  • 2篇日本血吸虫病
  • 2篇包虫病
  • 2篇ABC-EL...
  • 2篇DOT
  • 2篇DOT-EL...

机构

  • 8篇四川省医学科...
  • 6篇四川省寄生虫...
  • 1篇四川省医学情...
  • 1篇华西医大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4篇缪德强
  • 7篇朱瑞淑
  • 6篇周蕊
  • 4篇黄民贵
  • 4篇张一伟
  • 3篇周蕊
  • 2篇李莉
  • 2篇黄启华
  • 2篇吴庆
  • 2篇黄启华
  • 1篇王秀珍
  • 1篇肖荣贵
  • 1篇刘光惠
  • 1篇刘秉文
  • 1篇黎世涛
  • 1篇毛勇
  • 1篇谭琪
  • 1篇鲁波
  • 1篇杨羽
  • 1篇刘光惠

传媒

  • 4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泌抗重组葡激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2002年
目的 建立分泌抗重组葡激酶 (r -SAK)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采用 3种方法以r -SAK免疫Balb/c小鼠 ,取小鼠脾细胞与SP2 /O骨髓瘤细胞做细胞融合。结果 经筛选和克隆化后获得 10株抗r -SAK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结论 建立的分泌抗r -SAK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具有高度特异性 ,在r -SAK的研制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鲁波缪德强周蕊谭琪吴庆佟彬王世鹏
关键词:重组葡激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
1989年
周蕊缪德强张一伟韩跃张声海朱瑞淑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多价McAb-RIH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应用研究
1996年
采用多价McAb-RIHA检测506例不同疫区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人血清CAg,累计阳性率为90.3%,比用单价MCAb-RIHA提高了敏感性。375例正常人的假阳性率为2.13%,与22例肺吸虫病人和66例肝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5%和0%。血吸虫病人经吡喹治疗后半年和1年,CAg转阴率分别为79.0%和92.3%。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确诊病人和1年内考核疗效,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基层适用性好。
黄民贵朱瑞淑李莉周蕊毛勇黄启华缪德强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血吸虫病
多价单克隆抗体Dot—ELISA对人和家兔血吸虫病治疗前后的追踪观察
1993年
采用自制的多价单抗酶结合物和Dot-ELISA法检测血吸虫病人和感染家兔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感染血吸虫尾蚴或SEA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分别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后,用IFA筛选出2株分泌抗血吸虫成虫肠相关阳极抗原(CA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B_(11)E_3、3B_(10)G_8和1株抗血吸虫卵糖蛋白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G_4A_4。将细胞株分别注入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置低温保存。 1.2 多价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制备三种单抗腹水经PEG法提纯后,按相同比例混合成多价单抗,用戊二醛二步法交联辣根过氧化物酶。
周蕊朱瑞淑黄民贵杨羽刘光惠吴庆缪德强
关键词:血吸虫病ELISA单克隆抗体
寄生虫酚酶特性及其抑制剂的开发
1993年
关于吸虫酚酶研究报道甚早,可追朔到1958年Monsour报导的肝片吸虫细胞膜上的酚酶之生物特性。到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各国学者对吸虫类酚酶基础研究甚多,主要是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枝睾吸虫、巨片吸虫等酚酶的理化特性、结构特征及酶底物范围及其同功酶研究。综观其研究总的趋势是:①以超声匀浆破碎技术、超速离心,反复冻融,分光光度测定等分析酚酶存在形式,并已确认为膜结合态和可溶性态;②研究各型酚酶的结构差异和化学多相性。
肖荣贵缪德强
关键词:寄生虫抑制剂吸虫
三种ELISA诊断血吸虫病价值的研究被引量:8
1992年
自湖南、湖北、四川等血吸虫病流行区采集血吸虫病人血清343份和治愈者血清68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102份,华支睾吸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血清50份,用单盲法对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经典ELISA、PVC-ELISA和FAST-SLISA进行了比较研究。经典ELISA、PVC-ELISA和FAST-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08%,84.84%和100%,三法对流行区人群的特异性分别为63.24%,91.18%和33.82%,对非流行区人群和其它寄生虫病患者的特异性分别为100%,98.03%和95.04%,结果表明三种ELISA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典ELISA和FAST-ELISA适用于一般流行病学调查,而PVC-ELISA更适用于疗效考核以及控制地区的监测。
缪德强王秀珍黎世涛张声海周蕊张一伟吴庆
关键词:ELISA日本血吸虫病
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被引量:7
1990年
制备抗日本血吸虫排泄分泌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应用于斑点酶联免疫吸咐试验(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80.9%(152/188),其中EPG为1~24、25~99和≥100的病人检出率分别为76.8%、86、6%和100%。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1年以上粪检阴性者50例,均为阴性.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丝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McAb-Dot-ELISA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肉眼判断结果,可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周蕊缪德强张声海张一伟朱瑞淑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血吸虫病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Dot-ABC-ELISA检测包虫病人循环抗原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用活化生物素标记抗细粒棘球蚴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1D8,以聚氯乙烯(PVC)白色薄膜凹孔板为载体,建立了McAb-Dot-ABC-ELISA检测包虫病人循环抗原的方法。测定人源包虫囊液抗原的灵敏度为6ng/3μl样品.92例确诊包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检出率为76.1%(70/92),在抗体阳性者中循环抗原检出率为81.6%(62/76),抗体阴性者中检出率为50%(8/16)。100份正常人和122份羹虫病等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仅1份囊虫病人血清出现交叉反应.测定循环抗原对包虫病人,尤其是血清抗体阴性者的免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法简便、快速,适于推广.
杨庆陵黄启华缪德强吴庆徐蓉
关键词:包虫病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病环卵沉淀试验考核疗效价值的研究
1989年
环卵沉淀试验(COPT)国内外公认为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但对其疗效考核价值报导较少,为此,对之进行了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冰冻干燥虫卵:按常规法制备。 二、试验血清来源: (一)实验动物血清:家兔6只感染尾蚴50、100、200条;黄猴13只分为4组,分别感染尾蚴100、300、500、1,000条。定期粪孵和采血作COPT,当全部动物粪孵(感染后35~50d)
黄民贵缪德强王稚秋蔡仲茵朱瑞淑黄启华
关键词:环卵沉淀试验日本血吸虫病疗效考核血清学诊断方法感染度
应用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检测感染宿主体内的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可以确诊寄生虫感染和考核疗效。国内已有多篇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方法的报道,但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尚未见诸国内文献。作者应用抗日本血吸虫排泄分泌抗原(S·ESA)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A)检测感染宿主血清循环抗原,结果表明:本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材 料 和 方
张一伟缪德强张声海周蕊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DOT-ELISA血吸虫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