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向欣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长江口
  • 4篇近海
  • 4篇海域
  • 4篇沉积物
  • 3篇近海域
  • 2篇地貌
  • 2篇人类活动影响
  • 2篇入海
  • 2篇三峡大坝
  • 2篇泥沙
  • 2篇粒度
  • 2篇粒度特征
  • 2篇粒径
  • 2篇附近海域
  • 2篇GIS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中下游
  • 2篇冲淤
  • 2篇大坝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兖州市第一中...
  • 1篇海南省海洋开...

作者

  • 16篇罗向欣
  • 10篇杨世伦
  • 2篇张文祥
  • 2篇王远飞
  • 2篇张朝阳
  • 2篇史本伟
  • 2篇邵德民
  • 2篇吴创收
  • 1篇戴仕宝
  • 1篇何海丰
  • 1篇赵鑫
  • 1篇邓兵
  • 1篇张经
  • 1篇张卫国
  • 1篇穆锦斌
  • 1篇刘建华
  • 1篇徐晓君
  • 1篇李鹏
  • 1篇黄世昌
  • 1篇刘英文

传媒

  • 3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测绘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外泥沙向南输运速率的变化探讨——以朱家尖岛附近海域为例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浅地层剖面测量、沉积物柱样测年和海图水深计算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位于长江入海泥沙向南输送通道上的朱家尖岛海域的泥质沉积速率的历史变化,并通过水文泥沙测量和沉积物取样分析寻找长江入海泥沙向南输送的佐证。结果表明:朱家尖岛海域全新世海平面上升以来泥质沉积厚度为5~20m,相当于沉积速率0.06~0.25cm/yr;1840~1960年区域平均沉积速率为1.4cm/yr,近60年沉积速率仅为此前120年沉积速率的一半左右。据此推断:全新世后期以来该海域泥质沉积速率先后经历了一个长期(千年尺度)缓慢的增大阶段和一个短期(年代尺度)迅速的减小阶段,与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和河口湾充填作用共同造成的入海泥沙通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吻合。
吴晗杨世伦邓兵张卫国罗向欣张朝阳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和岸滩冲淤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影响的分离估算被引量:11
2011年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泥沙淤积可以抵消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使潮间带湿地面积持续增长。潮间带湿地面积的实际变化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抗衡。本文通过对崇明东滩固定断面高程的重复测量,结合海平面上升速率和潮间带坡度,尝试分离海平面上升和泥沙淤积两因子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泥沙淤积使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增加1.79km2(平均0.36km2/a),而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约0.44~0.64km2(0.09~0.13km2/a),潮间带面积实际增长1.15~1.35km2(0.23~0.27km2/a)。今后几十年,受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和长江入海泥沙进一步减少的影响,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的净淤涨速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崇明东滩湿地的开发利用将面临新的挑战。
刘英文杨世伦罗向欣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潮间带湿地
近期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研究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沉积物粒径的现状和近期变化,于2008年4月在该区域用箱式取样器取得了33个表层样,用震动活塞采样器取得7个柱状样;在室内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与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总体上呈东粗(砂)西细(泥)的特点,粒径总体上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时期相似;但砂—泥区界线在研究区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外)有向西迁移(蚀退)迹象(西移10~30 km),而在南部(舟山群岛以南)则出现明显向东迁移(淤进)现象(最大超过50 km)。2)当前的表层沉积物形成一条南北连续的泥质带(粒径向南逐渐变细),反映过去存在于舟山群岛以东的最细组分("黏土")带不连续现象在表层现已趋于消失。3)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揭示长江入海泥沙的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南—东南。4)泥质区柱状沉积物具有粉砂和黏土为主但在垂向上(反映在时间上)有粗细多变的特点(侵蚀区表层沉积物有粗化迹象)。研究认为,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对流域和沿海重大人类活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罗向欣杨世伦张文祥张经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长江口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地貌形态和演变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1994、2000和2009年的崇明东滩TM和ETM遥感图像和GIS技术确定潮沟的平面形态、量算了潮沟的长度和密度;在野外,利用RTK-GPS进行了典型潮沟的地形测量以确定潮沟的发育高程、宽度、深度、宽深比以及断面面积的纵向变化,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该潮沟的三维地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崇明东滩的潮沟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上部的盐沼中,北部和中部以单一微弯型潮沟为主,南部以树枝状潮沟为主。(2)1994年潮沟总长度为30.9 km,密度为717 m/km^2;因1998年的盐沼中上部围垦,2000年潮沟总长度和密度分别减少为11.1 km和459 m/km^2;近10a,因盐沼向海淤涨扩大,至2009年,潮沟总长度和密度又分别增大到31.8 km和981 m/km^2;3个时期的潮沟兴衰演变反映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3)与欧美典型潮间带潮沟侧向移动为主的演变特点不同,崇明东滩的潮沟以继承性的纵向延伸(随着盐沼的向海淤涨)为主。(4)从沟口溯源而上,潮沟的宽深比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从大于340减小为小于18),潮沟的深度有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实例表明:与传统手段相比,3S技术是进行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潮间带湿地潮沟形态和演变定量研究的更有效方法。
刘建华杨世伦史本伟罗向欣付信坤
基于WebGIS的台风信息检索系统研究
台风是世界上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所处的西北太平洋地区是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同时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台风、获取数据的手段的增强,使得台风数据迅速增加,于是要求以一种...
罗向欣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淤泥质光滩-盐沼过渡带波浪衰减的观测研究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18
2010年
史本伟杨世伦罗向欣徐晓君
关键词:波浪盐沼
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2013年4月在温州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采集大中小潮25个观测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同步流速观测资料,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对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普遍较细,中值粒径范围0.0059~0.352mm,平均0.0149mm,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空间分布上,粒径呈现出“河口河槽粗,口外海域细”;“北部粗,南部细”分布特征;河口区大小潮沉积物粒径变化明显,而口外海域大小潮沉积物粒径没有明显的差异;沉积物粒径越粗,分选系数越差,偏态系数更偏重负值;粒径越细,分选系数越好,偏态接近正偏;(2)由于受到地形和水动力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表层沉积物表现出不同的运移方向;GSTA模型结果显示大小潮泥沙输移方向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向南-东南方向运移,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河流来沙以及海域来沙,而且局部泥沙的交换也是海域泥沙运移平衡的主要途径;(3)该区域河口区潮流输沙作用范围较大,开敞海域主要分布在5m等深线以内;而对于波浪的掀沙作用主要受到波能的大小以及实际水深的影响。在水深5m以内的近海海域沉积物的泥沙运移主要是以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为主,而外海的表层沉积物泥沙运移特征主要是以波浪掀沙作用为主。
吴创收黄世昌罗向欣穆锦斌赵鑫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
基于GIS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结合自主研发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系统》,利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全国主要气象站点的空间关系,对1949年至2005年的热带气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挖掘,结合G IS技术表现和分析热带气旋对我国主要站点产生影响的概率分布情况。这不仅有利于气象部门从宏观上把握易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分布现状,也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信息。
张伟罗向欣邵德民王远飞
关键词:热带气旋影响概率分布
长江中下游、河口及邻近海域底床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
粒径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沉积物最重要的物理参数和动力环境指标。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文、泥沙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河道在一定水沙和动力条件下堆积的产物。它记录了沉积物物源信息和当地的水动力条件,是研究河流地貌环境最基本的...
罗向欣
关键词:沉积物粒径长江长江口三峡大坝
文献传递
入海河流泥沙通量剧减关键诱因及沉积地貌响应规律甄别
杨世伦戴仕宝罗向欣李鹏吴创
河流源源不断的入海泥沙曾塑造了广袤的湿地和平原,为海岸生态系统和三角洲城市崛起奠定了重要沉积地貌基础。然而,近几十年,世界上很多河流出现了入海泥沙通量剧减。这种剧减是否会在今后继续?是否会对河口三角洲产生深远影响?要解答...
关键词:
关键词:泥沙动力学水土保持工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