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晓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动脉
  • 3篇动脉灌注
  • 3篇血管
  • 3篇造影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动脉
  • 3篇化疗
  • 3篇灌注
  • 3篇肺癌
  • 3篇CT
  • 2篇血管造影
  • 2篇支气管动脉灌...
  • 2篇气管
  • 2篇晚期
  • 2篇晚期肺癌
  • 2篇疗法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放射性

机构

  • 12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东湖医...

作者

  • 13篇罗晓东
  • 8篇陆普选
  • 6篇贺国辉
  • 3篇徐仁根
  • 3篇陶学伟
  • 3篇习永生
  • 2篇杨建新
  • 2篇牛佳木
  • 2篇张新根
  • 2篇曾来铎
  • 1篇杨根东
  • 1篇余智华
  • 1篇匡裕康
  • 1篇周绪堂
  • 1篇孙荣春
  • 1篇方常练
  • 1篇贺剑
  • 1篇刘锦清
  • 1篇蔡雄茂
  • 1篇刘健民

传媒

  • 5篇江西医药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年份

  • 1篇2003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 2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输性肝动脉造影在肝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附43例报告)被引量:1
1992年
对43例肝肿瘤病人行灌输性肝动脉造影(Infusion Hepatic Angiography,以下简称 IHA)检查,结果42例获得明确诊断,仅1例不能确定诊断。确诊率97.75%,优于腹腔动脉和常规肝动脉造影。43例中诊断为肝癌40例(其中转移癌3例)。良性肿瘤3例。40例肝癌中,IHA 表现为多血管型37例,少血管型3例。37例原发性肝癌,结节型24例,巨块型6例,弥漫型7例,其中肿块小于2cm者9例,最小结节0.4cm。同时作者提出(1)IHA 导管必须插入肝动脉内,避免造影剂入脾和肠系膜上动脉,而使门静脉血液能有效地“冲洗”正常肝组织,肿瘤与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度增加,小病灶易显示;(2)有门静脉阻塞时可行腹腔动脉造影,IHA 无多大临床意义;(3)造影剂量应视肝脏大小而定,45~55ml/9~11秒,照片时间不少于20秒,可获满意结果;(4)手术前仅通过 B 超,腹腔动脉造影远不够,IHA 对于决定治疗方案十分有利;(5)少血管型肝肿瘤行 IHA 的同时应结合临床其它检查作出诊断。
贺国辉陆普选牛佳木杨士杰罗晓东
关键词:肝肿瘤造影
介入治疗或合并手术、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附189例报告)被引量:9
1994年
报道经介入治疗或合并手术、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189例的疗效和随访观察结果。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89例,灌注加放疗78例,灌注加栓塞3例和灌注加手术19例。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率为81.5%,灌注加放疗有效率为73.1%。至1992年12月20日止,随访到143例,结果死亡136例,7例健在。1~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27.3%(39/143),5.5%(8/143),2.8%(4/143),2.1%(3/143),和0.7%(1/143).灌注加手术组1~5年存活率分别是:27.8%(5/18),16.7%(3/18),5.6%(1/18),5.6(1/18)和5.6%(1/18),稍高于其它治疗组。故此作者认为,要提高远期疗效、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是关键,中晚期肺癌在介入治疗等综合疗法的基础上争取手术是有效的途径。
陆普选贺国辉林德义罗晓东周绪堂吴九发曾来铎
关键词:肺肿瘤导向疗法外科手术
77例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诊断分析被引量:12
1996年
报告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因胸部肿瘤做放射治疗而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77例,发生率为8.1%(77/950).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在放疗近结束时至放疗后2个月内,放射性肺纤维化于放疗后2个月开始形成,6个月时最显著。作者认为影像诊断的目的是区别放射性肺炎、肺部感染和癌性淋巴管炎、放射性肺纤维化与肿瘤复发。对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CT扫描优于胸部摄片,能更早地发现放疗后轻微的渗出病变,对判断有无肿瘤复发更有价值。
欧阳策群徐仁根罗晓东陶学伟张新根
关键词:肺炎肺纤维化X线诊断
15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被引量:5
1992年
作者对15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前后380人次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186支,其中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157支,正常支气管动脉29支。155例肺癌中,灌注后支气管动脉主干变细,肿瘤内血管减少或瘤中心区血管稀疏等明显改善者124例,占80%。结果提示,多血管型者在灌注前后瘤血管变化越大,疗效越好;少血管型及前后摄片对比变化不大者,效果不满意。同时作者就肺癌灌注前后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特征以及造影表现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陆普选罗晓东曾来铎贺国辉
关键词:动脉灌注肺肿瘤
血管造影在肝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附100例报告)被引量:1
1992年
作者对100例临床上诊断为肝癌和拟诊肝内占位的病例作血管造影107人次,其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58人次,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人次,灌注性肝动脉造影43人次(7例在腹腔动脉造影之后又行肝动脉造影),插管失败3人次,插管成功率97%。造影结果87例与临床、B超、CT或同位素扫描等诊断相符能作出明确诊断,诊断为肝胆细胞癌83例,肝良性肿瘤4例,确诊率87%。作者主要就插管造影技术的关键问题等进行较详细的讨论。肯定了选择性腹腔动脉和灌注性肝动脉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实际价值。
陆普选罗晓东杨士杰牛佳木
关键词:腹腔动脉肝肿瘤血管造影
放射性肺损伤103例分析被引量:6
1998年
分析我院103例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7.4%。急性放射性肺炎多在放疗后2m内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于放疗后2m开始形成,4~5m时最为显著。
罗晓东张新根习永生陶学伟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病例分析
腹膜后原发性巨大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1998年
作者报告9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腹膜后原发性巨大肿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讨论了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以及与腹膜后脏器肿瘤定位的鉴别,认为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罗晓东杨建新陶学伟习永生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原发性CT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掌握关键技术环节,避免并发症。材料与方法:61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患者,肺癌32例,肺结核并大咯血21例。支气管扩张咳血6例,支气管动静脉瘘2例,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剂28例,使用明胶海绵26例,另7例是无水乙醇+明胶海绵和微球+明胶海绵。栓塞剂的量视病灶而定。结果:超选择插管38例,插管成功率100%,肺癌支气管动脉栓塞后总有效率87.5%,大咯血栓塞后的止血总有效率92%(26/27例)。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动脉损伤症状。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致死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介入治疗,见有脊髓动脉显影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陆普选杨根东刘锦清蔡雄茂曹满瑞罗晓东徐仁根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适应证禁忌证介入治疗并发症
鼻咽癌放射治疗前后的CT比较初析
1997年
通过对100例鼻咽癌患者CT片进行放疗前后的比较分析,把癌肿放疗后的变化划分为全部消退、部分消退、基本不消退,其各结构的消退率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与受侵结构及周围有无间隙有关联,另外对鼻咽癌各结构放疗后改变作了一定的阐述。
王索宇罗晓东方常练胡文晖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CT
一次性血管穿刺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1995年
一次性血管穿刺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陆普选,贺国辉,罗晓东,倪德龙,贺剑1953年Seldinger氏首创的经皮血管穿刺器械及穿刺插管技术,至今仍被国内外常规使用。但其插管操作程序需要“九步”才能完成。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Seldinger技术存在着穿刺插...
陆普选贺国辉罗晓东倪德龙贺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