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景浩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瘤破裂
  • 2篇颅内动脉瘤破...
  • 2篇风险评估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形态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栓塞
  • 1篇微小动脉瘤
  • 1篇小动脉
  • 1篇颅内微小动脉...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聂景浩
  • 4篇黄清海
  • 3篇张照龙
  • 3篇刘建民
  • 1篇洪波
  • 1篇许奕
  • 1篇赵文元
  • 1篇邹超
  • 1篇吕楠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随着CT、CTA、MRI、MRA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动脉瘤破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和介入治疗也存在着风险。因此对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对于指导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张照龙聂景浩黄清海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微小动脉瘤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3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26例,Ⅱ级8例,Ⅲ级3例。28例患者影像学随访3~24个月,平均10.4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或复发。36例患者临床随访9~48个月,平均21.3个月,无再出血或死亡病例。结论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通过增加瘤颈周围的填塞密度和改善血液动力学进一步提高长期疗效。
黄清海聂景浩吕楠邹超许奕洪波赵文元刘建民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形态学及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神经血管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广泛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
聂景浩张照龙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形态学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随着CT、CTA、MRI、MRA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动脉瘤破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和介入治疗也存在着...
张照龙聂景浩黄清海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