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7篇胃癌
  • 7篇内镜
  • 6篇细胞
  • 6篇耐药
  • 5篇多药
  • 5篇多药耐药
  • 5篇食管
  • 5篇黏膜
  • 5篇内镜诊断
  • 4篇黏膜下
  • 4篇黏膜下剥离术
  • 4篇胃癌细胞
  • 4篇疗效
  • 4篇膜下
  • 4篇内镜黏膜
  • 4篇内镜黏膜下
  • 4篇内镜黏膜下剥...
  • 4篇内镜黏膜下剥...
  • 4篇癌细胞

机构

  • 16篇解放军第15...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6...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解放军第44...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遂平县第二人...

作者

  • 23篇胡文华
  • 10篇武育卫
  • 6篇樊代明
  • 6篇王仰坤
  • 6篇尹芳
  • 6篇高春芳
  • 5篇郭先科
  • 4篇乔泰东
  • 3篇金晓航
  • 3篇徐美珍
  • 3篇彭贵勇
  • 2篇杜静平
  • 2篇时永全
  • 2篇曹云新
  • 2篇张云峰
  • 2篇张红蕾
  • 1篇张志成
  • 1篇李梅
  • 1篇彭晓
  • 1篇陈宝军

传媒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f116609基因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VCR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Af116609基因转染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后,对胃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克隆Af116609基因,用Northernblot检测其差异表达,以基因转染技术调节其表达,通过体外药敏实验观察其对胃癌耐药表型的影响。结果从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中克隆到Af116609基因的CDS序列327bp,该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一致。Northernblot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耐药细胞高表达。体外药敏实验发现,转染正义真核表达载体的药敏细胞中该基因上调,对长春新碱、5-氟脲嘧啶和阿糖胞苷的耐药性增加,而对阿霉素的抗性有损害,对氨甲喋呤的抗性无明显影响;转染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耐药细胞中该基因下调,对上述5种药物的抗性均减弱。结论Af116609基因与胃癌MDR表型相关,可作为逆转胃癌MDR的候选靶分子。
金晓航杜静平尹芳张宇梅胡文华曹云新时永全赵燕秋乔泰东樊代明
关键词:SGC7901/VCR基因转染技术胃癌细胞系细胞耐药性NORTHERN体外药敏实验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4例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患者常规给于止血剂、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同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1次,奥曲肽25μg/h微量泵泵入,连用3天,3天后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减量,一般持续7天。结果14例患者均1次止血成功,时间3~6d,平均4天。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是治疗Mallory-Weiss综合症出血的有效方法,且疗效满意。
武育卫何双丽郭先科胡文华
关键词:奥美拉唑奥曲肽消化道出血疗效
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价值及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61例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探测病变浸润深度,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EMR),位于黏膜下层的食管早期癌行外科手术治疗。EMR术28例,外科手术33例。比较超声内镜和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内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4.1%(48/51)、98.0%(48/49);黏膜下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80.0%(8/10)、72.7%(8/11);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浸润深度准确率为91.8%(56/61)。28例EMR术后病理:14例食管早期癌和12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完全切除,完全切除成功率为92.9%(26/28),观察3~45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浸润深度,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武育卫彭贵勇胡文华高春芳郭先科房殿春
关键词: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系统性硬皮病误诊为消化系疾病2例
2003年
张云峰张桂新郭先科胡文华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误诊消化系疾病免疫性疾病
善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善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患者23例,善宁0.1mg皮下注射,1次/8h,连用10-14d;乌司他丁20万单位+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10-14d。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65.2%。结论善宁联合乌司他丁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有重要价值。
武育卫郭先科胡文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乌司他丁疗效
人假想镁离子转运蛋白在胃癌细胞耐药中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制备人假想镁离子转运蛋白(HPT)抗血清并检测其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以观察其在胃癌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克隆编码HPT蛋白的cDNA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SETB HPT ,诱导表达 6×His与HPT的融合蛋白 ;用含融合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颗粒免疫小鼠 ,以Westernblot检测小鼠血清的抗体活性 ;以所制备的抗血清检测HPT蛋白在胃癌各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与预计相符 ;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出 1条约 5 5kD的新生蛋白带 ,Westernblot证实其为与6×His融合的蛋白 ;该融合蛋白免疫血清仅结合SGC790 1细胞中约 5 0kD的单一蛋白带 ;利用该血清检测发现SGC790 1 /ADR中HP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GC790 1。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鼠抗人HPT蛋白抗血清 。
严鹏飞程翌尹芳胡文华乔泰东樊代明
关键词:抗血清胃肿瘤多药耐药
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选择性剪接体MAD2β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 2 (mitoticarrestdeficientprotein 2 ,MAD2 )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体MAD2 β在人胃癌多药耐药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从耐阿霉素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ADR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获得MAD2 β全长编码cDNA ,并克隆至pUCm T载体 ,正向亚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以脂质体介导pcDNA3.1/MAD2 β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腺癌细胞SGC790 1。以体外药敏试验检测转染MAD2 β的胃癌细胞及其对照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AD2 β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分布和细胞内阿霉素的荧光强度。结果 RT PCR扩增获得约 0 .5 3kb片段 ,DNA序列测定证实为MAD2的一种选择性剪接形式 ,命名为MAD2 β。重组正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AD2 β瞬时转染SGC790 1细胞 ,经MTT法证实 ,转染细胞SGC790 1/MAD2 β对化疗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性增强。与SGC790 1/pcDNA3.1比较 ,阿霉素大剂量短期作用后 ,SGC790 1/MAD2 β细胞内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对照组低 (P <0 .0 5 )。结论 MAD2 β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亲本胃癌细胞SGC790 1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其可能的机制为肿瘤细胞在化疗药物作用下 ,有丝分裂出现异常 ,耐药细胞通过调控MAD2?
尹芳胡文华乔泰东樊代明
关键词:胃癌多药耐药药敏试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术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或超声内镜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共42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行ESD治疗,3个月后复查内镜评估疗效。结果 36例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85.7%(36/42),ESD切除病变直径1.0-4.5 cm,8例术中少量出血,出血率19.0%(8/42),经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无迟发性出血和穿孔。ESD术后病理:增生性息肉3例,绒毛状腺瘤4例,良性间质瘤17例,平滑肌瘤5例,脂肪瘤7例,异位胰腺6例。36例术后3个月胃镜随访,无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术治疗胃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可提供准确病理资料。
武育卫胡文华师雷峰王仰坤何双丽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良性肿瘤临床疗效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与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卢戈液染色与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98例食管浅表性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亚甲蓝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染色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癌10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1例,非上皮内瘤变93例。卢戈液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0%(167/174)、89.5%(111/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多呈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1.8%(134/217)、91.4%(74/81)和57.6%(118/205)、75.3%(70/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不染色-亚甲蓝深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是99.4%(173/174)、86.3%(107/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8%(210/217)、81.5%(66/81);非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0%(205/205)、69.9%(65/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卢戈液染色相似,z=0.076,P=0.939 1;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双重染色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卢戈液染色,z=3.155,P=0.001 6和z=4.148,P<0.000 1。结论: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能准确判断食管浅表性病变性质,且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明显优于卢戈液染色。
武育卫胡文华高春芳
关键词: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由胃镜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观察,再经手术切除证实的47例早期胃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p21、p53、PTEN、APC等9种相关基因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早期胃癌肉眼形态:Ⅰ型隆起型占4.3%(2/47);Ⅱ型平坦型占72.3%(34/47);Ⅲ型凹陷型占23.4%(11/47)。组织病理学类型:乳头状腺癌14.9%(7/47),管状腺癌27.7%(13/47),黏液腺癌10.6%(5/47),低分化腺癌17.2%(8/47),印戒细胞癌25.3%(12/47)和未分化癌4.3%(2/47)。早期胃癌根据厚度和大小分为6种,其中小黏膜癌10.6%(5/47),浅表黏膜癌34.0%(16/47),小黏膜下层癌40.4%(19/47),浅表黏膜下层癌14.9%(7/47),穿透型Pen A型癌4.3%(2/47),穿透型Pen B型癌10.6%(5/47)。免疫表型:胃癌相关糖类抗原CA50、CA19-9、CA242阳性表达均在70%以上;胃癌相关抑癌基因蛋白p16、p53、APC、PTEN阳性表达分别为42.6%、48.9%、51.1%和53.2%;肿瘤抑制因子p21阳性表达40.4%;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59.6%;细胞增殖指数Ki-67<40%。随访结果:47例患者随访3~108个月,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早期胃癌预后好,组织病理学诊断须联合免疫表型,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王仰坤高春芳张现伟贠田蒙念龙胡文华赵元珍
关键词:胃肿瘤组织病理学幽门螺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