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璇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索糖尿病肾病中医湿证生物学特征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医湿证的差异肠道菌群、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储存在广东省中医院生物资源库的中医诊断为湿证的DKD患者的粪便标本和血清标本,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DKD不同湿证亚型(湿热证、水湿证、湿浊证)患者之间的差异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探索与湿证亚型相关的代谢通路,并将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相结合,探讨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41例DKD患者的粪便和血清标本,其中湿热证21例,水湿证13例,湿浊证7例;肠道微生物结果显示:水湿证和湿浊证的差异肠道菌群有7种,湿浊证和湿热证有13种,水湿证和湿热证有4种。代谢组学结果提示:DKD湿浊证和湿热证的差异血清代谢物有8种,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和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通路(P<0.05);水湿证和湿热证有27种,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通路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水湿证和湿浊证有16种,主要富集在α-亚麻酸代谢通路(P<0.05)。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显示:共有46种差异血清代谢物与差异肠道菌群相关,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结论DKD中医湿证亚型(湿浊证、湿热证、水湿证)之间存在差异肠道菌群、血清代谢物,与差异肠道菌群关联后,这些差异血清代谢在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富集。
- 张青陈国伟陈国伟胡晓璇苏镜旭刘旭生胡晓璇
-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湿热证代谢组学中医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黄春林教授分期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特点
-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分期治疗CKD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病案,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黄春林教授分期治疗CK...
- 邹川胡晓璇卢富华刘旭生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 文献传递
- 基于PageRank算法及Mplus因子分析探讨杨霓芝教授诊治IgA肾病规律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多层次分析名老中医诊治IgA肾病的临床经验,为传承中医肾病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集并标准化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门诊在2010—2020年期间诊治IgA肾病患者的医案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尿血组、尿浊组及肾衰组。利用FangNet平台进行PageRank算法计算药物THScore得到不同亚组IgA肾病核心药物。通过Python(SciPy包、Clusterheatmap包)可视化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应用药规律,应用Mplus软件使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及斜交旋转GEOMIN法进行药物处方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45例IgA肾病患者,共548诊次。其中尿血组54例、尿浊组51例及肾衰组40例。基本证型有9种,含气虚证(91.79%)、血瘀证(77.01%)、湿热证(66.06%)及阴虚证(38.69%)等。总队列核心药物24种,尿血组23种,尿浊组21种,肾衰组16种,主要为益气补阳药、滋阴养血药、活血祛瘀药、清热凉血药等。IgA肾病辨证用药规律(Z-Score>0.5且P<0.05):气虚证常用药物:黄芪、山茱萸、菟丝子。血瘀证常用药物:丹参、泽兰、山茱萸等。湿热证常用药物:蒲公英、石韦、桃仁、土茯苓等。阴虚证常用药物:墨旱莲、太子参、女贞子等。根据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核心药物组合因子包括:F1(菟丝子、山茱萸、黄芪);F2(白茅根、小蓟、茜草);F3(女贞子、墨旱莲、太子参);F4(泽兰、桃仁)。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PageRank算法及Mplus因子分析,分组分析杨霓芝教授诊治IgA肾病经验,明确以“气虚血瘀、湿热阴虚”为核心证型,“益气活血、清热养阴”为核心治法的IgA肾病岭南中医诊治心得,为传承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促进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 卢家言张腊胡晓璇凌曦淘于浩天梁紫越卢佐宸侯海晶卢富华卢富华
- 关键词:PAGERANK算法IGA肾病名老中医经验
- PBL与传统教学下中医院校精英学生信息素养调查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精英学生信息素养现况,开展现状,探讨提高PBL课程教学质量的可能方案。方法以不记名自评方式,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2009级和2010级PBL教学班的全体学生以及随机抽取的2010级传统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修订稿)》[6]制定问卷并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30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全体学生信息素养自评得分为(70.07±12.457)分(满分为95分)。2009级与2010级PBL教学班学生信息素养自评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2010级PBL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间的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1)。结论中医院校精英学生信息素养总体自评水平欠佳,在PBL教学中尤其需在信息检索、信息管理、信息道德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养。
- 梁珏瑶胡晓璇苏国彬林启展刘壮竹吴禹池黄家晟张腊秦新东邹川卢富华刘旭生彭钰梁晖赵代鑫吴薇揭西娜屈展航
- 关键词:PBL教学信息素养
- 慢病管理理念的普及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 2024年
- 随着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面临的挑战,慢病管理也随之成为公共焦点。本文主要阐述了慢病管理理念和相关研究进展,对医学教育中普及慢病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在慢病管理医学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展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为加快我国慢病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 许雪仪肖炳杰林玉婕揭西娜苏镜旭苏镜旭卢佐宸胡晓璇唐芳吴一帆傅立哲
- 关键词:慢性病慢病管理医学教育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用药特点
-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名中医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病案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名中医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用药经验,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从而丰富和优化基于名医经验的慢性肾衰诊疗方案,为进一步使名医经验上升为临床证据提供...
- 胡晓璇
- 关键词:慢性肾衰数据挖掘用药特点
- 文献传递
- 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4例,对照组32例,热敏灸组进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不予其它干预。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压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70.59%,对照组为6.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即时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 赵帅苏懿万鸣胡晓璇郭倩倩李万瑶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针灸疗法热敏灸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经验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用药特点。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病例,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纳入63份病例,226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病例中常见症状,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用药特点。结论:黄春林教授以健脾补肾法为基本治法,选用黄芪、杜仲、仙灵脾、菟丝子、藿香、丹参、女贞子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CKD经验丰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 胡晓璇张腊黎志彬郭新峰邹川刘旭生
- 关键词:用药经验数据挖掘慢性肾衰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杨霓芝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规律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案的数据挖掘,探讨分析杨霓芝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经验、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门诊病案111例,共307诊次。对病案作文本转化,建立数据档案,通过名医传承平台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杨霓芝教授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用药统计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7位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泽兰、黄芪、桃仁、丹参、女贞子、熟地黄、蒲公英、石韦、菟丝子、山茱萸、墨旱莲、白术、白芍、太子参、土茯苓、当归;临床常用中药组合包括山茱萸-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酸枣仁-合欢皮、黄芪-泽兰-桃仁等。结论:杨霓芝教授辨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证型总以“气虚血瘀”为大纲,益气活血或兼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并形成专病的核心药物及药对,用药平和,药少力专。
- 侯海晶胡晓璇卢家言黄佳蕙杨霓芝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 中医病案可视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中华中医药是传统文化宝库,研究及继承中医医案是更好地对其内容进行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之一.提出中医病案可视分析方法,对多变量、多模态时变病案数据和药物对应的现代医学症状高维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流图、降维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图等多关联视图和交互关联更新构成的可视分析方法,支持医学专家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分析病案;根据视觉感知原理设计方便对比的可视映射和交互操作,探索不同中药对应现代医学症状的相似程度,展示中西医结合辨病特点.医学专家对名医的3个不同类型肾脏病例的病案进行分析,证明提出的可视分析方法在中医传承教学、挖掘核心处方进行新药方设计等方面具有潜力.
- 胡晓璇彭苏元侯海晶杨霓芝吕永杰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