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林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采用亚低温治疗法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9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一年以后的病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该组患者在治疗进行一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其复发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采用亚低温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患者在治疗后不会出现复发现象,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适用和推广。
- 苗林任新亮
- 关键词: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疗效
- 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E-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并与64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未继发脑梗死(脑外伤组)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sES水平比较,探讨血清E—sE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sES(38.45±7.57)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65.52±6.28)ng/ml,脑外伤组血清E-sES(54.09±9.04)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E—sES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 王向东任新亮王向阳郭铁柱王彦宏苗林李帆尚寒冰张建生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E-选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