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业稳 作品数:17 被引量:193 H指数:7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历史地理 建筑科学 更多>>
基于DEM的地理坐标系下航空摄影技术设计 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通过分析地形起伏对像片重叠度的影响,提出了在地理坐标系下基于DEM的航空摄影技术设计,研制了的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软件系统,将该系统设计的数据结果同实际飞行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使用该软件系统敷设的航线像主点更科学、更合理。 谭成国 范业稳 司顺奇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格局分析 2019年 基于大渡河流域的地理国情(地势陡峻,林草地广布),改进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和植被盖度因子C的提取方法,构建了大渡河流域土壤流失方程,进而分析和探讨了2005—2015年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大渡河流域总体上属于轻度侵蚀,其空间格局表现为小面积的高强度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的高山峡谷地带以及下游的泸定县、九龙县、汉源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等地区。(2) 2005—2015年,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状况呈现总体稳定,局部加剧的态势。(3)近十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频繁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地震)极大地加剧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研究成果可以为西南山区,特别是横断山区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提供重要借鉴,对区域水土保持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郭兵 刘丽峰 刘丽峰 姜琳 范业稳 何田莉关键词:土壤流失方程 RUSLE 大渡河流域 退耕还林 基于COM技术的地图符号库结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2 2002年 从符号库的结构设计入手 ,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号库模型———双层地图符号库模型。该模型在速度、质量上继承了其他模型的优点 ;利用COM技术实现了地图符号库设计系统 。 王伟 张波 殷赣华 范业稳关键词:符号库 地图符号 图元 COM 排水管线点和道路曲率协同下的道路表面模型获取 2021年 由于数据保密管理及共享机制不完善,城市水务部门用于降雨径流模拟的道路地形数据精度低,模拟精准度不高,进而降低了对城市内涝空间分布准确性的预判和防御。而城市水务部门因业务需要获取的排水管线及管线点数据,不仅反映了排水管线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而且管线点数据中的高程信息也反映了道路的起伏态势。据此本文首先基于排水管线点的高程信息,以及协同管线点所在道路的边线曲率所反映的道路横断面特征,通过模型内插获取道路表面特征点;然后根据管线点和内插特征点获取道路表面模型;最后利用武汉市实际道路上的排水管线点和道路边线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毛涛敏 范业稳 职爽 张煜辉关键词:城市道路 DEM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南陵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影响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2 2019年 引入极端气候因子(表征气候变化)、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因子(GDP和人口密度)构建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3年南岭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属于轻中度脆弱,并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 2000—2013年,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小,而中、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3)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精准修复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郭兵 刘丽峰 刘丽峰 姜琳 范业稳 张慧关键词:生态脆弱性 气候变化 遥感监测 信息化测绘体系中数字线划图分类代码的设计 近几年,随着数据共享需求的提出,如何整理现有数字线划图和规范将来的测绘工作,以满足不同部门提出的应用需求,成了大部分测绘主管部门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新审定了一系列有关基础地理信息的标准,这些标准顾及了... 范业稳 张煜辉关键词:信息化测绘体系 数字线划图 地图制图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标准 分类代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26 2018年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高寒、冻融侵蚀、盐渍化、水力侵蚀强烈)的基础上,引入了极端气候事件因子(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构建了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进而对研究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上属于中度脆弱状态,其空间分布格局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趋势;2000—2013年,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总体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异格局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人口密度存在显著地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郭兵 孔维华 姜琳 姜琳关键词:生态系统脆弱性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一种改进的中国水资源空间网格化方法 2019年 为揭示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引入降水量、干燥度、蒸散发、坡度、植被覆盖度、集水区等6个因素,结合分区权重赋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对中国水资源空间分配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二级流域的改进水资源空间分配模型对我国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其中在三级流域和省级行政单元上的空间分配总体误差分别为7.89%和7.25%。相比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西北诸河流域,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和东南诸河流域的水资源空间分配精度更优,其原因在于该区域的水资源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降水量、蒸散发等)影响更为显著。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从西北到东南呈增长趋势,这与降水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南方诸河流域的水资源量主要来源于降水,而冰川融水则是西北诸河流域及多数内陆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水资源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密度之间的关系随城市规模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这些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依据。 郭兵 陈淑婷 杨飞 范业稳 范业稳 张慧 何田莉关键词:水资源 网格法 降水 新型城镇化多源时空数据可共享性快速识别研究 2023年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管理经常涉及到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的集成和协同应用,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因具有数据描述信息可被快速识别,有些数据如实时感知数据等,因没有描述信息而难以被识别,使得数据无法及时共享应用。因此,本文分析了不同新型城镇化途径下时空数据共享应用需求,总结了时空数据的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和内容属性在共享应用中的作用,并从其可共享性快速识别的角度出发,以时空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等属性为主要内容设计了一个轻量级的时空数据共享信息描述框架(description framework of spatial data sharing information,DFSDSI)实现多标准时空本体数据共享特征的统一表达,从而为城镇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可共享性的快速识别提供判断依据。 职爽 范业稳 毛涛敏 周洪波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时空数据 元数据 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2 2020年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植被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入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和探讨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并定量区分NPP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1)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年均值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在年际变化方面,近16年植被NPP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在2005年出现上升陡坡,并在2005—2015年表现为高位波动的态势。(2)青藏高原植被NPP增加区(变化率>10%)主要集中于三江源地区、横断山区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以及那曲地区的中东部,而植被NPP减小区(变化率<-10%)则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和阿里高原。(3)近16年青藏高原植被NPP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表明西南部植被NPP在增量和增速上大于东北部。(4)青藏高原植被NPP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的地区差异显著,其中植被NPP与降水显著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流域中下游,而植被NPP与气温显著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藏南地区、横断山区北部、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青藏高原植被NPP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四线—五区"的格局。研究成果能够为揭示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陈舒婷 郭兵 杨飞 杨飞 范业稳 范业稳 何田莉 刘悦 杨雯娜关键词:NPP 全球变化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