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峰
- 作品数:34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视角·对象·方法——有关音乐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6
- 2013年
- 音乐哲学所涵盖的是人类对音乐现象做出整体考察后的思考和智慧,它以观念、概念和由观念、概念所带来的实践行为方式加以存在,并折射人类生命状态不同样式的形态和魅力。就人的思维认知而言,哲学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方法,还有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方法。音乐哲学是将哲学思维方法运用于音乐现象理解和认知之中,它所呈现的是具有人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整体性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仍然是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探讨。
- 范晓峰
- 关键词:音乐哲学知识
- 意识·意识对象·存在方式——茅原《“意识二重性”与音乐美学》解读被引量:2
- 2019年
- “意识二重性”涉及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问题,也涉及意识本身所具有的三种状态——即意识、意识对象、存在方式。它是认识和理解人类艺术活动全过程的关键性问题。意识既有主观性特征,也有客观性特征,这是由意识本身所具有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充分认识意识二重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艺术世界,有助于阐释和理解艺术世界与人的生存之间的深刻关系。所谓“意识的主观性”——是指人的认识只能在其形式方面显示主观性;所谓“意识的客观性”——是指认识的内容则是由对象的客观性所提供的。这就是意识二重性带给我们的“现实”结果。
- 范晓峰
- 关键词:音乐美学
- 南艺乐学的开拓者与传播者——写在高厚永教授音乐文集出版之际
- 2009年
- 恰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系建系10周年之际,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高厚永教授音乐文集《万古文明的见证》^[1]正式出版(以下简称《文集》)。《文集》分为上下编,上编收录了作者学术论文21篇,下编又分为五辑,包括民族音乐学会议;书序与书评;论文指导(硕士研究生);影像纪实;书画欣赏及附录,共30余篇文论和图像资料。《文集》见证了高厚永教授在音乐学领域的辛勤耕耘和丰硕成果。
- 范晓峰
- 关键词:文集出版音乐系传播者开拓者民族音乐学家《文集》
- 传统 现代 当下——紫禁城室内乐团建团十周年音乐会听思录被引量:1
- 2019年
- 2018年11月1日-2日,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建团十周年音乐会在国音堂举行。作为一个听观者,我以为,此次音乐会透视出三个维度之间的融合与表达,即传统、现代、当下。从时间维度看,传统既代表过去,也相伴着现在;同时,还预示着未来。因为我们现在的每一步都是踏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不论中西,在这个基础之上超越传统,可能有好的新传统诞生;但如掠过传统,那可能是一个被臆造或糟糕的传统。
- 范晓峰
- 关键词:音乐会紫禁城乐团时间维度
-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及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黎锦晖是近现代较早涉足儿童歌曲创作的音乐家,《小小画家》是其代表作,通过对《小小画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创作特点及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意义和对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的深刻影响。
- 谢静杨范晓峰
- 关键词:儿童歌舞剧
- 体验、感悟、真切——李双江歌唱观念解析
- 2012年
- 李双江历经50年的歌唱生涯,始终秉承体验、感悟、真切的歌唱观念,努力践行着为"老百姓歌唱"、"为兵歌唱"的理念,并以娴熟高超的技术、充满活力的丰富表现力和情感真挚的歌唱风格而成为中国当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卓越引领者,深受老百姓喜爱。他的歌声不仅彰显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意境,还承载着歌者自身的人格素养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风貌,是一位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大众性于一身的,具有鲜明演唱风格和特征的时代歌唱家。
- 范晓峰
- 关键词:音乐艺术感悟真切歌唱实践
- 新中国初期音乐表演艺术滥觞——“中西融合”观念下“17年”独唱独奏概观被引量:1
- 2018年
- 中国新音乐表演艺术是20世纪的产物。在"中西融合"观念的影响下,1949—1966年间中国新音乐表演艺术得到飞速发展,为20世纪末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着重梳理了建国初期"17年"独唱独奏艺术的发展。
- 冯效刚居其宏范晓峰
- 关键词:中国新音乐表演艺术独唱独奏
- 生活现象·音乐现象·音乐观念——一种音乐美学观的重新解读被引量:5
- 2010年
- 艺术反映生活是一个朴素而真知的道理。生活现象是每一个人熟悉而又亲历的具体行为过程,其中,往往伴随着随之而生成的思想和观念,当这一现象被定格在艺术的框架之中时,随之显现的便是由此而生的艺术行为和艺术观念,这个定格过程便被视为艺术实践活动,由此生成的东西则又被视为艺术观念或思想。音乐美学观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既有的音乐美学观念却并不如此,它将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与音乐现象切分为没有必然联系的两种现象,将审美的无功利性视作唯一目的。当我们把审美作为目的的时候,所遵循的可能只是逻辑规律,它有可能完全符合逻辑的推理,但遗憾的是,它不符合事实。
- 孙悦湄范晓峰
- 关键词:音乐现象音乐观念音乐美学目的性逻辑
- 音乐理解的意义生成及其同一性问题被引量:6
- 2010年
- 音乐理解的意义生成首先依靠对象性关系的建立,它是主体设定意义的意志和愿望。其次是客体所具备的条件,音乐理解现象的客体条件是音乐语言和它所具有的指向性,它为意义生成提供感性直观表象。其三是理解现象的历史性,它决定理解与意义设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为具体的同一性提供相应的尺度——"文本"与"类加种差"。其四是理解主体的社会现实基础和条件,它决定理解的有限性。最终,在理解现象的主客体关系中显示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应在状态,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 范晓峰
- 关键词:音乐理解
- “新音乐”表演观念与实践解析
- 2023年
- 近代中国“新音乐”表演观念和实践并非单纯的艺术观念,从“新音乐”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来看,并不是今天人们所认知的纯粹艺术范畴,而是与当时社会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现状(美育)、社会风尚习俗等密切相关的整体性社会范畴。本文提出“新音乐”三大表演观念:即“新音乐”作为参与当时社会文化变革的表演观念,“新音乐”作为推动社会现实主义的表演观念,“新音乐”作为探索艺术音乐的审美表演观念。三大观念共同构筑起近代中国“新音乐”整体的表演观念与实践。
- 范晓峰